关闭引导
深一度丨一个心智障碍者的“中年危机”,如何破解?
2024-05-19 16:04:24
广州日报新花城

广州日报新花城民生频道出品

人到四十,一个心智障碍者的“中年危机”是什么?对大多数心智障碍者及其家庭而言,是就业。

但很少人知道,破解就业难的关键不在于“就业支持服务”的多与少,而是就业支持服务能不能一以贯之地延续下去。

不是求“多少就业”,而是求“稳定就业”。


5月19日是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这一天,全国8500多万残障人士面对的障碍,以及对残健共融的期待,再一次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当大多数残障伙伴追求更高质量的就业时,很少人知道,8500多万人中,逾千万的心智障碍者在社会融合中面对着最复杂、也最难突破的挑战——就业衔接支持

来自广州,今年四十岁的汤淼伴随智力障碍,即便顺利完成了教育阶段,曾进到就业培训机构进行训练和安置,去过全国许多地方参加社会活动,然而,一直被认为不可能就业

而二十多岁的孤独症青年霍浚棋做过垃圾分类督导员,进过饭店后厨当助手,但都因为企业经营没有延续下去,因而经历了多次就业又失业的循环

此前,由广东省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广州市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发起,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参与支持的一项调研发现,即便是一线城市,心智障碍青年就业率同样不超过4%

当“孩子”不再是“孩子”,通过就业融入社会真的可能吗?

1716085920718.jpg
一群志愿者陪伴心智障碍青年跑步。


人到四十,人生第一份工

人到四十、人生第一份工作、伴随智力障碍的标签……汤淼真的可以工作吗?他的工作是否产出了价值?

2024年年初,刚在华润万家入职半年多,负责鲜食部卖场相关工作的心智障碍青年汤淼,在这个问题得到了一个肯定的答案

不久前,由华润万家发起的一场职工交流会上,一位管理人员用一句话肯定了汤淼在工作岗位上创造的价值,他说:“有汤淼上班时,鲜食部卖场的环境就能保持整洁、卫生。”另一位管理人员提到汤淼时则说,自己看到汤淼一天天变化,一天天进步,一天天从曾经的胆小怕事到现今的主动接待顾客,希望他继续努力,开拓职业生涯的未来

1716086374208.jpg
过去十几二十年,汤淼一直在一就业培训机构安置,但由于缺少实际社会情景培训,某种程度上,其实也等同于脱离了真实的社会环境十几二十年。图为他在超市工作。

作为汤淼的母亲,张敏听完这句话后感触万分。

回想起过去这些年,张敏发现,一直被说不可能就业的孩子其实已经在过去一年迎来了蝶变。而这些改变,最早可以追溯到广州市心友心智障碍者服务协会(下文简称“心友会”)的介入。

“最初汤淼有些情况是让人觉得不可能就业的。”张敏回忆道,“一个是他没办法独立出行,不太会用手机的功能;另一个是由于他面对的障碍,很难像一个普通人一样工作,为企业创造价值。当时他就待在一个就业培训基地,但你感觉就是蹉跎岁月。”

然而,一次机缘巧合,张敏和心友会有了更深的交集,了解到他们在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支持下,持续探索特需青年的就业支持。

image.png
在公益力量支持下,此前不少心智障碍青年正持续探索自己的职业价值。

心友会工作人员对汤淼的看法,颠覆了张敏一直以来的判断。

“他们邀请汤淼去饭堂实习,开始在实际工作岗位中提升职业技能和社交关系,带他一起参与融合运动康复项目——星友伴跑团,在跑步中提升体能和社会融合度。”张敏至今难忘的一件事是,“他们有次活动邀请汤淼参加,我刚好没空,而他们说,让他自己试着出行,我说这不行的,他们又说,没问题。但我始终不敢放手。

这时,心友会工作人员的一句回复令张敏一生难忘——

“是孩子不行吗,可我们看见的不是;是孩子离不开你,还是你离不开孩子?”

这一番话令张敏恍然清醒。过去,她是以保护汤淼,把孩子保护在身边为目标,这与融合背道而驰。出行能力不行,就以培养独立出行能力为目标,一开始由工作人员带着,后面逐渐撤出;工作能力不行,就以培养实际工作岗位需要的能力为目标,对工作能力、提问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乃至就业意识规划进行培养。

那一次,张敏放了手,听了心友会的建议,尝试让他在工作人员支持下自己去参与社会活动。

3636ddfb0952581bb7eaa84ae68be98.jpg
汤淼(右二)人生第一次半程马拉松完赛。

而她也惊喜地发现,经过好几次训练后,汤淼真的可以独立出行了。

不仅是独立出行能力发生巨大的变化。融合运动康复也给汤淼带来了更强健的体魄,并在最近半年完成了自己人生首个半程马拉松。

此后,他在心友会支持下入职华润万家,并持续接受心友会的伴跑、就业支持,在持续的融合活动以及职业环境中,学会了如何去回应顾客需求的咨询与求助,主动与顾客介绍商品,协助老年顾客购物。

张敏说,现在汤淼可喜欢这份工作了,职业意识逐渐更完整,因为他有价值感产生

image.png
汤淼(二排,右二)笑得很开心和自然。当价值感产生,社会真实认可自己,心智障碍青年才会迈向社会融合的快车道。有助残工作者指出,这也和心理建设密切相关,“他们需要的不是基于责任和怜悯的融合,而是价值的融合。”


谁来关注特需青年的稳定就业

就业,并非社会融合的终点。

相反,这是漫长社会融合的开始。

“直到现在我们还在通过公益创投的支持持续完善心智障碍青年的就业支持体系。”心友会负责人表示,“目前,心友会正在实施第十一届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资助项目——【心职培】心青年就业支持体系提升实施行动,涵盖了企业融合、职业教育、运动康复、职业转衔、社区融合、家长引导等方面的支持。该项目的重点既要不断推动更多心智障碍青年进入就业的轨道,同时,也要每个青年保持稳定就业

其中,汤淼虽然已经就业,但仍然有不小的能力提升空间,因此也在项目的支持范围中。

“就业后,意味着一个孩子有了更高的社会融合平台,你要持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全生涯帮扶。”在上述负责人看来,心智障碍青年就业最难的一点并不在于“现有服务够不够多”或者“某个时间段促成了多少就业”,而是对心智障碍青年有没有体系化、持续化、跨越一般项目周期的支持,从而维持其就业稳定性,“我们看过很多例子,一开始是就业了,没有后续支持,后来再一看,失业了,也没人跟进。”

汤淼之所以能获得同事的认可,是因为他一直都处在社会多方搭建的支持体系中。


霍浚棋是一名孤独症青年,得益于社会各界的爱心,尝试过不少工作,但也因为发于爱心,因此一旦工作主管换人,对心智障碍者不理解,他往往就没办法继续工作下去。

值得关注的是,不单是智力障碍青年可以从完整的就业支持体系中获得改变,即便是孤独症青年,同样如此。“孤独症青年霍浚棋也在我们的项目支持中,他现在经常下班后参与我们的恒常的运动康复融合活动,也一直有绘画创作,经常分享自己的画作,你能看到他的状态同样保持在很好的水平。”心友会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

很少人知道,霍浚棋其实也经历了曲折的就业之路。

这个二十多岁、高高瘦瘦的“广州仔”小时记忆好,但语言能力一般,伴有轻微的抽动症,后来发现伴有孤独症,而情绪的不稳定有时会让他焦虑和抽动。

这些年,他进过少年宫学画画,做过垃圾分类督导员,尝试过插画本创作,进过饭店后厨当助手……表现还算过得去,但往往不到一年时间,当人们再看到他时,这个很努力的青年已经陷入了失业的状态


这是霍浚棋创作的黄沙水产市场插画。

“不断地成功和失败让人不敢再去尝试就业,但有时,我们觉得家长和助残工作者都要在看见不足的同时,坚信相信的力量。如果自己都不敢相信孩子可以能力突破,孩子也会受到消极情绪的影响。

心友会负责人说,这些年,大家一直有鼓励霍浚棋,为他寻找机会,同时也和家长保持联系,而霍浚棋在这种支持氛围下,即便赋闲在家的日子里,也在自学英语、做体能训练、绘画创作,准备机会到来。

1716088297875.jpg
霍浚棋现在在心友会支持下,找到了契合度很高的社区工作,而且也因为社区长者的认可,越来越自信。

最终,在一次心友会推动下的工作岗位对接中,霍浚棋成功进入了颐康中心培训,并在心友会和中心的联合支持下,经过约2个月的实习便提前转正,至今已工作一年有余,每周定期下班参与心友会的融合运动康复活动

霍浚棋告诉记者,“我现在主要为60周岁及以上长者助餐配餐,流程掌握熟练。”

而其所在社区的长者则告诉记者,“这个后生仔很得大家欢心,他干这个事很好很细心。


没有延续,就没有任何意义

“无论是汤淼也好,还是霍浚棋,其实我们都在持续的支持中,希望促成稳定的就业,在这个过程中,不单社会组织要发挥作用,同时也需要家社联动,不断发现能力提升的空间,进行强化训练或针对性支持,加强社会融合的可能性。

心友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很多传统的就业项目仅仅关注周期内的就业数据,但这种做法恐怕对心智障碍者实质的社会融合并没有多大意义。

该负责人分享道,所谓心智障碍者,一般包括孤独症谱系障碍、发育迟缓(智力障碍)、唐氏综合征、脑瘫和癫痫造成的发展性障碍以及其他类型发展性障碍人群。

这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特殊群体,据推算,在中国,每七十个人里大约就有一名心智障碍者。

越来越多助残工作者意识到,就业对于心智障碍者来说不仅是重要的创收手段,也是通过社会分工实现社会融入,融入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一步,更是不断促进社会融合适应能力的关键。

但此前由广东省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广州市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发起,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参与支持的一项调研发现,即便是国内一线城市,心智障碍青年的真实就业率也不超过4%。

上述负责人分析道,心智障碍青年就业的真正问题,在于没有贯穿全过程,以推动就业为目标的实际的工作岗位训练,以及大家往往在孩子就业那一刻,就撤掉了各种社会融合支持。

dc84ad13056eb9bb6ac9271609c4d89.jpg
很多人问,支持一个心智障碍青年就业需要多长时间。其实,推动就业要回答的不是这个问题,而是,为了一个青年就业,是否能够持续恒常地提供融合支持。图为一位孤独症青年在持续实习训练。

“其实,我们在长期的服务中发现,有些问题在模拟训练时是看不到的。孩子走进社会时,其规矩意识、情绪管理、职业素养不够贴合社会要求,接着爆出各种问题,迟到、说不好的话、发脾气、没有物权意识,这些都是工作的大忌,他们其实需要和前期一样力度的训练和支持。”

该负责人说,“第十一届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资助项目——【心职培】心青年就业支持体系提升实施行动的关键,恰恰在于我们会在职场、社区、社会呼喊静的实际情景训练中,了解到哪些问题在社会融合中出现,然后调整,即使问题会反复,持续推动变化发生。

据了解,如今广州已有二十名心智障碍者在心友会支持下进入了持续就业的状态,在各自的岗位上,越来越站得住脚。同时,在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的支持下,广州市心友会的心智障碍者社会融合支持模式正获得越来越多的外界认可。

bfb6bfe02b9913f0565108f15c7ca1e.jpg0e4a05fc6c9091a5b31af96edc9e5a4.jpg
广州不少地方乃至佛山都开始兴起了“星友伴跑”。

其中,广东省“十四五”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提出积极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推广心友会相关项目,开展智力残疾人的中高等职业教育;而广东省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运动康复和特奥工作委员会正联动社会组织、专家学者推动运动康复与特奥运动活动常态化,心友会目前将运动伴跑经验复制到了广州多个区乃至省内其它城市。

“当一个本有潜力就业的孩子成功稳定就业,才能更好地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奠定后续的社会生活基础,而他们的中年危机才有可能迎刃而解。”该负责人分享道。

广州日报新花城民生频道出品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赞、林琳 实习生:王冰欣、江欣怡、袁嘉婧

图/受访者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刘春林

浏览量:
@广州日报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