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全国助残日 | 特殊学校+高校,设计推动无障碍建设发展
2024-05-18 23:36:28
广州日报新花城

站在健全人士的视角考虑的无障碍,真的是最能解决残障朋友需求的无障碍吗?比如很多人以为低视力的孩子最容易关注到黄色和蓝色,他们可知道,实际上最能引起他们关注的是红色?

5月16日是全球无障碍宣传日,5月19日是全国助残日,在这样的节点探讨面对残障朋友的无障碍议题正当时。在广州市启明学校白云校区的一场特别的活动上,特殊教育工作者和设计师进行了一次对话:设计能如何助推无障碍建设发展

“我们已经有无障碍的基础标准,但这些无障碍标准是否与现实的残障伙伴需求相契合值得思考。”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提出想法,“希望‘以视障者需求为中心’,在启明学校开始探索什么样的无障碍环境才对视障孩子更友好。”


挂牌仪式现场

在这场活动中,白云校区举行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与广州市启明学校党建共建活动启动仪式,并在启明学校挂牌成立“广东省风景园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示范基地”和“广州市景观建筑重点实验室实验基地”,引入高校专业资源,在启明学校试点,推进校园包容性环境建设探索,进而为城市包容性环境建设提供更多社会创新经验。

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解释,启明学校是在国内视障学校中创办历史悠久、学生人数众多、建制完善的全学段视障学校,其丰富的特殊资源将为建筑学院的设计和研究提供宝贵的创意灵感和真实的体验反馈。而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专家们先进的建筑设计理念和科技手段,将助力为视障人群打造既便捷又美观的无障碍设施,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条件和生活质量,推动城市包容性环境的持续优化。


讲座现场

实际上,每个人生活中都面对各种各样的障碍。在活动中,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著名建筑师何志森以《“看见”的力量》为主题,讲述自己亲历的故事,回答了上述的问题。此前,他曾带领学生团队进行移动式观察,跟进过视障人士、外卖小哥和卖冰糖葫芦的阿姨等多元群体,通过设计帮助上述不同群体解决实际困境

在他看来,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观察和认知世界的独特方式,只有置身其中,体会他们的感受,进而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才有可能以设计解决真实的问题,回应真实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他强调,“看见”并不仅仅局限于用眼睛去观察,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感受、去理解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实和需求。

但当眼前的世界变得模糊,甚至看不见,又该如何感知真实的环境和需求?

在何志森看来,尽管视障学生在视力上存在障碍,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拥有强大的内心和敏锐的感知力,即使没有清晰的视觉,依然可以通过嗅觉、触觉、听觉等其他感官去“看见”世界的丰富多彩。颇有意思的是,此前,启明学校便引导孩子们便通过嗅觉、触觉亲手设计了一款扣环设计的手环,镶嵌了代表不同季节的花朵,并在启动仪式上送给每一个人,希望让大家理解到,感受世界的方式不止视觉。


启明学生制作的玫瑰花环

嗅觉、触觉、听觉也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世界。实际上,这也是视障人士无障碍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他们将在启明学校推进包容性环境建设探索的重要元素。在何志森的讲座后,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表示,华南理工大学与广州市启明学校目前正在进行基于嗅听感知的视障教育学校疗愈环境设计研究,并设计基于多感官体验的视障教育学校景观设计

上述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双方将致力于营建具有视障人群教育特色的安全校园环境,包括空间安全、心理安全和家的氛围等方面;开展课程共建活动,华工的学生党员和志愿者服务队将提供人员支持,协助开设自然教育、观察工作坊以及由启明主导的创新课程;协助启明学校申报教育教学研究的相关课题,并进行包容性环境和健康疗愈的研究和示范。


同学们积极地提问

【知多啲】什么是无障碍环境?

无障碍环境指的是一个既可通行无阻而又易于接近的理想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

物质环境无障碍主要是要求:城市道、公共建筑物和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应方便残疾人通行和使用,如城市道路应满足坐轮椅者、拄拐杖者通行和方便视力残疾者通行,建筑物应考虑出入口、地面、电梯、扶手、厕所、房间、柜台等设置残疾人可使用的相应设施和方便残疾人通行等。

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主要是要求:公共传媒应使听力言语和视力残疾者能够无障碍地获得信息,进行交流,如影视作品、电视节目的字幕和解说,电视手语,盲人有声读物等。


激发多感官体验的景观设计实验现场

广州日报新花城民生频道出品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赞、林琳 实习生:江欣怡

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刘春林

@广州日报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