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我是你的“眼” 陪你去看病
2024-05-19 10:53:21
广州日报新花城

蓝色运动服,白色运动鞋,外加一件蓝马甲,早上8时,穿戴齐整的志愿者凤奎来到视障老人李瑞银家中,陪她一起坐地铁去医院就诊。“尽管老人看不清我长什么模样,但我还是希望自己的精气神能够让她感到温暖。”凤奎告诉记者。

凤奎是赵广军生命热线协会陪医志愿服务队助盲小组的成员之一。过去3年,这支由20名志愿者组成的助盲小组无数次帮视障人士挂号,带他们到医院求医问诊并送他们回家,成为他们“爱的拐杖”,助力打通助盲志愿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不少视障人士也在志愿者的帮助下重拾生活信心。


志愿者凤奎带领视障人士林国生前去医院就医

3年来全程陪护就医

志愿者成视障老人“爱的拐杖”

“我是一个盲人,如果没有人陪护,去医院看病是不可能的。陪医志愿者对我这么好,今天看病既轻松又愉快,太感谢志愿者了,也感谢医生护士,大家都特别热情。”家住白云区的视障老人李瑞银就医结束后紧紧握着志愿者的手,激动得热泪盈眶。过去两年间,由这支助盲小组提供的公益陪诊服务让老人圆了可以去医院就医的心愿。

65岁的李瑞银老人如今双目失明,几个儿女也没有生活在身边,日常老人都是小心翼翼地出行。对于残障人士来说,到医院挂号、沟通病情、缴费取药,这些在健全人看来人“普普通通”的事,于他们而言却处处都是挑战。平时在生活中若有些小病小痛,李瑞银老人基本上都是忍着,但这样很容易耽误病情。“前段时间我晚上睡觉总是感觉头昏昏沉沉的,并且手臂发麻,考虑到我之前有高血压,我很担心自己有中风的风险,所以要去医院做检查。”老人告诉记者,前几天身体的病痛让她难以忍受,她意识到自己的病情已经到了不能再拖的地步,于是赶忙向陪医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求助。

志愿者们在了解李瑞银老人的病情后,与老人商定了就诊计划。就诊当天,志愿者凤奎一早到老人家中陪她聊天,然后接上她一起去医院。“请跟我往右边走,我们一会就要上手扶电梯了,注意脚下。”就诊过程中,凤奎全程陪同在老人身边,她牵着李瑞银老人的手臂,举止十分贴心。

经过各项检查后,老人获悉自己的各项指标并没有恶化,心里宽慰了许多。她感慨地告诉记者:“每次到医院就诊,都是志愿者帮我登记、挂号。看病时,医院得知我是视障人士,还给我开了绿色通道,帮我和医生交流。在各项检查过程中也都有志愿者陪同,我心里感到热乎乎的。”每次就诊结束后,志愿者都会护送老人回家。在老人家中,志愿者们经常还会顺手帮她清洁家中的卫生。

过去3年,由于有了陪医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充当“爱的拐杖”,李瑞银老人的生活面貌发生了很大转变。以往每天晚饭后都把自己“关”在家中的她现在也会走到公园去“看”街坊们跳广场舞,甚至倚着栏杆,听珠江的潮水拍打着岸边。“连我女儿都说,我现在变得更开朗了。”李瑞银老人说。

凤奎表示,帮助视障人士出行是一件费心费力且需要考验耐心的事。“走路的时候必须全程牵着他们,否则即便是以很慢的速度行走,他们也容易撞上路边的障碍物。尤其是搀扶着上了岁数的视障人士行走,他们身上的重量很大一部分都压在志愿者身上。并且由于他们走路速度较慢,我们必须预留充足的时间陪他们看病,每次通常要花费一整天。”


志愿者带着视障人士李瑞银前往医院就医

 不仅陪诊还“医心”

视障女生在志愿者引导下反哺社会

巧儿是赵广军生命热线协会服务了多年的一位视障人士。这位“80后”女生的经历很坎坷,她13岁那年双目失明,父亲早逝,母亲身患癌症,小姨瘫痪在床,平时她除了要自己去医院看病外,还不时要带着母亲到医院求医问诊。

4年前,巧儿有一次独自外出去医院看病时,因为没有留意到摆放在一楼的一个大木箱,她被大木箱绊倒;等她走到半路时又下起了大雨,她浑身被淋得湿透,一时分辨不清去医院的路,焦急又难过的她赶忙打电话给自己熟悉的陪医志愿者彭春燕。最后,彭春燕冒雨赶来陪她一起去医院,这场意外才算“解围”。“如果我是先天失明,也许反而没有这么难受。”巧儿坦言,正是志愿者的到来,才逐渐帮她打开心扉。

在陪伴巧儿就医这3年间,彭春燕还鼓励她积极走出家门,到外面找一份新的工作,好好生活。在彭春燕的引导下,巧儿不仅从事起盲人按摩工作,还经常到附近的工疗站做钟点工。曾经“逐光而行”的巧儿,如今还积极参加公益行动,她自己也成为了别人的一束“光”。近年来,她多次参加盲人按摩义诊活动,为养老院的老人和社区高龄长者带去欢笑。当老人们得知眼前这位提供按摩义诊的姑娘是一位视障人士时,纷纷都对她竖起大拇指。“曾经觉得自己是累赘,没想到现在我也能发光发热帮助别人。”巧儿自豪地对记者说。

如今,巧儿重新变得乐观、积极面对生活。她喜欢听歌、“看”电影,更在公益机构的帮助下成为一名咖啡师。她表示,最打动她的歌曲是《孤勇者》。

“志愿者陪诊不是把病人带到医院就完事了。”彭春燕介绍,每次陪诊前,她都会根据巧儿的情况提前到医院“踩点”,并叮嘱她需要准备什么,提前做好规划。到了医院后,彭春燕都会全程陪同,用最快的时间完成各项流程,尽量让巧儿少走路。“就诊期间,我们志愿者不仅要替巧儿预约、挂号、问诊、检查、买药、取结果、交费,还要陪她聊天、买饭、吃饭,到家后再协助她服药。她如果需要做手术,志愿者的陪伴还要更加细致入微。”

看着协会的陪医服务开展3年给受助者带来这么大的变化,彭春燕倍感欣慰。“我们就是视障人士的‘眼睛’,给他们提供帮助,其实自己心里也挺暖的。”


志愿者彭春燕带着视障人士前往医院就医

 为视障老人打开“新天地”

“有了志愿者,病痛再也不用忍着”

像巧儿这样由于志愿者的陪诊而让生活发生转变的视障人士还有不少。每周一上午9时,家住南园大街片区的林国生老人都会搬来一把板凳在门口坐着,翘首以盼陪医志愿者的到来。

今年65岁的林国生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40多年前的一场车祸导致他双目失明。独居多年、岁数大了之后,林国生患上了高血压和关节炎,需要定期到医院就诊,但以往每次去医院,从挂号、排队上楼梯到就诊、缴费这一系列环节,对他来说就好比一座座大山。“所以视障人士即便身体有病,大多数情况下也是能拖就拖。”

由于患有多种慢性病,林国生如今每周都要去医院开药。尤其最近他时常感到头晕,难以独自去医院就诊,无奈之下只好向赵广军生命热线协会的陪医志愿服务队求助。5月7日上午,陪医志愿者准时来到老人家中,接他前往医院挂号、缴费,陪老人在就诊室里向医生讲述病情,取药、取检查报告……在志愿者的全程陪伴下,大约用了4个小时,林国生就完成了就医流程。“志愿者就是我的‘眼睛’,现在有病痛再也不用忍着了。”林国生表示,陪医志愿服务队助盲小组为他解除了烦恼。现在,只要他把自己的就医需求告诉志愿者,志愿者都会全程陪同,帮他一一搞定。

不仅如此,林国生如今还经常参加志愿者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比如组织视障人士“看”电影、逛公园等。在志愿者帮助下,林国生不仅学会了在网上收听各种音频节目,还能与志愿者们聊微信、打电话,就连他的子女都感叹“父亲现在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正是在陪医志愿者的关爱和鼓励下,我才从封闭中走了出来,拥有一片新天地。”回忆过往,林国生感慨不已。

 用爱心和热心

消除视障群体“就医鸿沟”

“助盲陪诊服务切中了群众所需,所以受到欢迎。”赵广军生命热线协会秘书长彭春燕介绍,在协会的陪医志愿服务队助盲小组成立前,海珠区的志愿服务队伍中并没有专门针对视障群体的类别,因此助盲小组成立后很快有了“用武之地”。“助盲小组志愿者就是要帮助视障人士更好地融入社会,共享社会文明成果,同时充分发掘视障人士的自身潜能,助其重建生活信心。”

彭春燕表示,协会的陪医服务起步早,服务较为成熟,所以协会的“陪医计划”项目连续多年在广州市公益创投活动中“中标”。“在陪同视障人士就医过程中,志愿者不仅要熟悉各医院的就诊流程和科室分布,还要协助病人预约挂号、陪同就诊、检查、拿药、取报告、办理住院手续等,提供全流程陪诊服务,协助患者与医护沟通,志愿者像家人一样设身处地为患者排忧解难,也像沟通桥梁一样促进医患之间更加信任。”她告诉记者,3年下来,协会的陪医服务在社区群众中产生了很大影响,越来越多视障人士以及独居老人联系他们,希望协会能为其提供陪诊服务。

“我们就是要充分发挥公益团队的优势,用我们的爱心和热心,努力消除视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在就医过程面临的‘鸿沟’。”彭春燕表示,除了就医陪诊外,如今志愿者团队更逐步为视障人士提供家居清洁协助、户外出游、文化兴趣培养等服务,帮助更多视障人士重新融入社会。

记者还了解到,第十一届广州市公益创投活动项目——陪医暖心行动,是由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中共广州市社会组织委员会主办,广州市创意经济促进会、 中共广州市创意经济促进会支部承办,在海珠区江南中街道党建引领下,由赵广军生命热线协会开展实施。“陪医暖心行动”除了陪伴视障人士就医以外,该项目也以“陪你到老,依伴终身”为理念,为行动不便以及独居、困难的老年人提供陪诊就医、帮助取药、陪护关怀、电话陪聊、保健教育、健康科普等一系列专业化、持续性的健康陪护服务。彭春燕也表示,希望有越来越多热心人士加入,共同为有需要的人提供更多志愿服务。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蔡凌跃

浏览量:
@广州日报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