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龙舟季来了,泮塘起龙啦!
2024-05-16 18:06:05
微社区e家通荔湾昌华

“四月八,龙船透底挖”。515日一早,泮塘举行了热闹的起龙仪式,荔枝湾畔人潮如织、锣鼓喧天,泮塘村民欢聚于此,宣告今年龙船季正式开启。

“到点”起龙,龙船庆典拉开端午序幕

如果说浪遏飞舟,百舸争流是端午龙舟活动的高潮,那么起龙仪式就是系列龙舟礼俗的开端。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这一天,泮塘村民会把龙船从水里捞起来,沉寂一年的龙船再次被“唤醒”,为一年一度的龙船盛事做好充足的准备。泮塘村里有威望的老人也会在这天召集各处的乡亲,大家欢聚一堂,一起祭祀、祈福、起龙船、扒龙船,延续着古老的风俗。

在荔湾湖公园的湖底有三处“龙船窦”,分别埋藏了泮塘首二三约、四约和五约的龙船。泮塘与珠江毗邻,水网密布,河涌纵横,水道与珠江相连,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孕育着当地独特的龙舟文化。

泮塘“老龙”起水啦!

起龙仪式包括祈福、起龙船、清洗、装饰龙船、扒龙船等多个环节,人们通过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早上8时30分,荔湾湖埠头上彩旗招展,集满了泮塘五约的乡众。泮塘村民将旗帜、烧猪、粽子、果品等祭品、龙船鼓、工具等抬至荔湾湖,边走边打响龙船鼓,声势浩大。在进行传统的祭拜仪式之后,便前往各自的“龙船窦”,大家摩拳擦掌,准备大显身手,迎接暌违一年的龙船。

要把埋藏在湖底沉重的龙船起出来可不是一件易事。烧过了长长的鞭炮后,吉时一到,数十名泮塘青壮赤着脚,分别走进了玉翠湖的湖床,准备开始传统的请龙仪式。每条龙船需要由30到40名青壮年负责“起龙”——大家首先着手清理积压在船舱里的沙泥,再慢慢刮松船底的泥浆,然后再合力把龙船在水中请出;大家齐心协力把龙船抬起来后,同时用桶盆等工具往外舀水、清除淤泥,龙船才能渐渐浮出水面。村民将龙船鼓放到龙船上,迫不及待试水试扒,引得岸上的人们欢呼鼓掌。当天被“唤醒”的泮塘龙船共有4条,包括泮塘首二三约3条,其中传统龙2条,中龙1条;泮塘四约传统龙1条。泮塘五约起龙则安排在5月18日进行,届时也将起出传统龙3条,另外还有2条12人的玻璃钢龙。

起龙仪式结束后,村民就开始使用藤丝、布刷等工具把龙船上的泥污杂物一一清理干净。从起龙船后到端午节之间,围绕龙船的保养维护,还有相当多的工序。首先,要对船体的木质进行适度的自然干燥,同时要检查船舱是否存在开裂和破损情况,并及时修补;资深村民会为龙船重新箍扎龙筋,使船体更为结实;最后,还会为龙船抹油上漆,以保证木质的耐用性。完成上述工序之后,还将按照泮塘龙船的特色,为船体绘金描红,这样,龙船就焕然一新了。

“深藏不露”的龙船明星

泮塘四约的“龙船窦”埋藏着传说有四百多岁的泮塘老龙。龙船用坤甸木制成,在湖底淤泥中保存,不仅不会腐烂,而且还日久弥坚。仁威老龙全长38.3米,宽约1.2米,重近3.5吨,由两棵分别原产自婆罗乃(文莱)、婆罗洲(马来西亚)的坤甸木打造而成。龙船名牌红边绿底金字,龙首牌和龙尾牌都写着“仁威”字样,船上配有黑白罗伞各一个、七星大图(旗)一支,桡手座位68个,船头尾各有掌舵梢工位共4个(头尾各2个)、龙面持旗罗伞者4人、照奉神斗者1人、打锣2人、打鼓4人、衬架烧炮仗4人、船头尾挥指挥旗2人,可承载共计89名成员。

今天起龙的还有一只可容纳28人的女子龙。泮塘女子龙舟队成立于2014年,由泮塘首二三约龙船会负责人梁绵海发起。10年来,女子龙舟队越来越壮大,现有三四十名队员,鼓手、掌舵手均已配齐。

“龙的精神”薪火相传,源远流长

千年绵延的龙船文化早已刻进了岭南水乡人的DNA,有着“岁岁端午龙舟看泮塘”的佳话。可以说,以龙船为表征的民俗文化是一种生活记忆,更是留住乡愁的方式,它所蕴含的文化魅力和力量更值得铭记、传承和弘扬。当天参与仪式中有部分年长的老村民,他们见证了泮塘龙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见证了越来越多新时代的青年人参与到传播龙舟文化的队伍,这些新青年为“民俗文化瑰宝”的发展与传承注入了新活力。

龙舟承载着人们故乡的记忆,连接着民间村落之间的友谊,龙舟文化的传承,需要每一代人的共同坚守。人们喜爱、重视龙舟文化,而它正寄托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

近年来,荔湾积极推动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聚焦岭南文化中心核心区建设,不断提升“荔枝湾· 新西关”特色民俗节庆品质,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范本。


【记者 李元源】

【摄影 陈文杰】

【编辑 陈钰】

通讯员荔宣


【小e跑腿】

街坊有需求,我们来帮忙!信息时报微社区e家通平台开设“小e跑腿”专栏,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若有什么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快来扫码留言,记者来帮忙!

图片
长按识别或扫描上方小程序二维码

图片



@广州日报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