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深一度丨广州将推出深化社区慈善发展六大行动,能否打破“圈子”是关键
2024-05-16 10:45:33
广州日报新花城

广州日报新花城民生频道出品

能否推动社区慈善发展,关键在于社会多方能否跳出目前对社区慈善是兜底性慈善的“狭隘定义”,同时,社区慈善平台能否对内、外部公益组织开放,形成完整的协作网络。


为创新深化广州社区慈善发展,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基层社会治理和第三次分配中的重要作用,日前,广州市民政局出台了《广州市深化社区慈善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围绕深化社区慈善发展体制机制、完善社区慈善发展阵地平台、培塑社区慈善品牌项目、探索社区慈善现代化创新、增强社区慈善专业化力量、研究推广社区慈善文化等六大方面提出15项具体措施,包括深化多元共融、深化社区慈善基金建设、推进慈善超市建设、推进社区慈善信托等等。

广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慈善一直是广州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市已设立社区慈善基金1970个,筹集善款1.24亿元,为开展社区慈善行动,推动社区发展提供了爱心基础。预计到2026年底,全市慈善品牌项目将形成“一街(镇)一品牌”,实现社区慈善(志愿服务)工作站典型100个、社区慈善基金典型100个、慈善空间典型100个三大目标。

此次深化社区慈善发展六大行动有哪些具体内容值得关注,现实中需要突破哪些挑战?

广州日报新花城民生频道记者带你一一分析。


关注点:加强社区慈善基础建设,慈善超市要强化市场思维


激活社区慈善活力,离不开良好的社区慈善发展生态。方案指出,广州将完善社区慈善(志愿服务)工作站、慈善空间、社区慈善基金、慈善超市社区慈善发展阵地平台。计划到2026年底,全市建成100个特色亮点鲜明、运作专业规范、惠民实效突出、创新引领作用较强的社区慈善(志愿服务)工作站典型,打造不少于100个慈善空间典型。依托社区慈善(志愿服务)工作站、慈善超市、慈善空间等社区慈善平台载体,开展群众性慈善文化活动。

在社区慈善基金方面,广州将通过规范指引、运作培训等方式充实社区慈善基金发起主体力量,推动基金实现从“筹起来”到“用起来”的良性闭环运转,计划到2024年底,全市村(居)实现社区慈善基金覆盖率达90%的目标;到2025年底,全市村(居)实现社区慈善基金100%全覆盖的目标;到2026年底,全市完成打造不少于100个社区慈善基金典型目标

在慈善超市方面,广州将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力量推进慈善超市建设,促进全市慈善超市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发展。强化市场思维,增强慈善超市自我造血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为社区困难群众提供便捷实惠的救助服务,为社区爱心人士提供搭建便捷可靠的慈善捐赠参与平台,将慈善超市打造为集基本功能公益化,运营主体社会化、救助帮扶内容多样化、参与对象大众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
民生观察

社区慈善基金要实现从“筹起来”到“用起来”的良性闭环运转,首先需要解决目前社区公益项目内容单一,以及围绕指标任务而非社区需求的现实问题,而其背后,其实是社区慈善主体过于单一,没有形成多元主体的问题。

如何改变主体单一,社工单打独斗的现状?

无论是社区慈善基金、慈善超市,还是慈善空间,都可以从“管理”逐渐向“赋能”的角色转变,不再是找一家机构,要求去做什么,而是通过部门或街道社区盘活社区硬件,邀请多元主体入驻去做专业的事,自己运作起来。


关注点:推动慈善资源下沉社区,慈善信托激发新活力


社区慈善的发展,关键在于资源的汇集。方案提到,广州将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和福利彩票公益金的支持,科学合理安排有关预算;鼓励镇(街)和村(居)民委员会为社区慈善(志愿服务)工作站等社区慈善运作主体提供资源支持、项目对接等必要支持,鼓励基金会、慈善会等资助型组织出资支持服务型组织实施社区慈善项目,构建多元投入机制,更大范围、更多维度整合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参与社区慈善事业。

未来两年,广州也将通过慈善参与渠道的创新,进一步激活慈善资源下沉社区,包括依托“广益联募”平台,有序接入融合各区、各慈善组织的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此外,广州将大力推进社区慈善信托,聚焦社区企业、社区慈善组织、社区爱心人士、高净值人群等组织或群体,引导其设立服务社区的慈善信托,指导支持有条件的社区探索开展社区慈善信托工作,力争各区民政局慈善信托备案数每年增加1~2单

社区有没有好的公益慈善项目,是否能让人们主动地参与,关乎社区慈善是否良性发展。广州将广泛收集社区居民服务需求,针对性策划、实施慈善项目,解决社区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社区慈善服务专业化水平和效率,推进慈善服务供给精准高效,争取到2026年底,全市形成“一街(镇)一品牌”,打造内涵丰富、特色明显、实效突出、影响力创新力显著增强的慈善品牌体系。

此外,广州还将实施社区慈善项目大赛,每年携手各区共同参与,不断优化升级项目大赛赛道、赋能支持、资金投入等活动要素,支持乡村、社区发展,以项目为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抓手,结合社区慈善基金和村社实际,设计慈善项目,整合社区慈善资源,促进惠民实效最大化。

//
民生观察

社区公益慈善项目如何更精准地回应社区问题?这个问题背后的答案,其实有好几个关键词,比如:长期主义、需求调研、社区发展网络、不同的项目是否真的能便捷筹款和请款等等。

由于国内社区慈善起步晚,不少城市的社区慈善主体过于单一,而且开放度不足,过于注重项目周期和单一的项目数据指标,对长久构建社区网络也缺乏兴趣和信心,因此难以形成多元、有效、持续的社区慈善项目品牌。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或许在于打破“圈子”。

一方面,我们的社区慈善基金能否为更多元的公益慈善主体提供服务和支持另一方面,社区慈善项目大赛等资助赋能活动,除了对单一的社区主体支持,能否也支持那些下沉到社区的公益项目,跳出“系统”征集项目。这些都是“破圈”的关键。


关注点:推动社区慈善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

3924397a7cb5dddf00c0bcd4b21e973.jpg

慈善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力量的交融。能否为一个社区发展痛点找到精准的解决方案,并对接社会资源,在社区开展慈善协作,也是社区慈善发展的重要课题。据悉,广州将坚持“慈善+社工+志愿”协同发展模式,强化社区慈善发展基础平台和支持平台,夯实巩固社工“双百工程”建设成效,加强社工和志愿服务队伍公益慈善通识教育,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优势,在社区慈善项目策划、社区慈善文化传播、社区慈善资源链接等方面谋良策、出实招

据悉,广州将开展市、区社区慈善工作交流活动,表扬激励优秀社区慈善品牌项目、社区慈善组织和社区慈善从业者;举办全国性社区慈善发展交流活动,吸纳外部专家和业内优秀同行资源,荟萃国际国内前沿政策法规、慈善资源、发展经验等信息,不断发展社区慈善理论和丰富实践成果;提升省市交流合作力度,强化广州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先进慈善城市在慈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此外,在社区慈善人才培养方面,广州将制定社区慈善人才培训计划,探索建立系统化、标准化的培训机制。建立健全人才激励、培养、评价机制,拓宽行业内职业晋升通道和发展空间,提升慈善行业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继续实施“聚善育才”系列培训计划,每年至少开展2期能力培训班,培养社区慈善骨干力量,各区每年开展的社区慈善人才培训不少于100人次。

//
民生观察

社区慈善能否实现跨界联动,关键或许并不在于社工。在国内,无论是社工,还是外部公益慈善组织,其实彼此之间都存在一个行业壁垒,你不知道我的存在,我也不知道你的项目,因此,在发现垂直领域的社区需求时,往往难以有效地找到专业机构一同回应社区痛点,也就是问题“转介不出去”。

有专业人士指出,我们常说,一个人突破问题的能力,很重要一点是看有没有向外求助的资源和方法,其实,这对社区工作者同样如此,而社工也面临同样的困境和挑战。或许我们可以建立更灵活的公益慈善社会支持信息网络(不局限在某个部门的职能范围),这时才能有效打破公益慈善行业内部的壁垒。

广州日报新花城民生频道出品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赞 实习生:周瑞晔 通讯员:李国全、张萌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刘春林

浏览量:
@广州日报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