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一群失明少年,用摄影探寻生命的光
2024-05-15 14:19:02
广州日报新花城


每一次触动快门

都是我们眼前所见风景的凝结

然而有一群失明少年
却用相机记录着心中的光

他们感受着每一次快门的悸动
咔嚓之间
轻轻推开了心灵的窗

点击观看视频报道《失明的少年摄影师》











你知道吗?摄影师不一定要通过眼睛去拍摄一张照片,他可以通过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去捕获当下的日常,只要用心感受,就能记录身边的美好。

在广州市启明学校,有这么一群爱摄影的视障学生,他们在老师、志愿者的帮助下拍摄周遭事物,譬如校园中的一草一木、清明时节下落的雨滴、窗边的鸟鸣、学校广播站中那纹路清晰的麦克风、喜欢吃的食物、队友在足球场上挥汗如雨的瞬间……

他们看不见,却在黑暗里自己创造光线,调动除视觉外的其他感官感知身边事物。



4月6日,广州市启明学校白云校区,非视觉摄影小组的视障学生康金塬正在“触摸”天气,并用手机记录下雨的瞬间。
4月6日,广州市启明学校非视觉摄影小组的吴宇新老师手把手教视障学生拍摄雨滴。

4月6日,几位视障学生在学校室内练习如何拍摄多人合影。
启明学校教学楼的墙上写道:“光明在我们眼前,光明在我们心中……”
2024年4月6日,窗外正下着瓢泼大雨,广州市启明学校非视觉摄影小组的吴宇新老师正带着几位视障学生站在屋檐下拍摄雨景。同学们一只手掌心朝上,小心翼翼地接住掉落的雨水,另一只手则打开手机的拍照界面,拍摄掌心掉落的雨。只见他们来回尝试,虽然看不见,却一直努力地朝着光的方向按快门。
“我很喜欢拍雨,以前还看得见时我就喜欢拍照,尤其喜欢在雨天时站在高楼上拍摄那种城市天地之间云雾缭绕的照片。”提到拍照,启明学校初三年级的宋海洋脸上洋溢着兴奋的表情。12岁之后因为视网膜脱落而逐渐失去视力的他,庆幸自己曾经看过这个世界。“我对颜色、形状的感知比较好。”宋海洋很喜欢拍照,他说拍照会让自己很开心。“因为我发现自己拍出来的东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差,而且拍出的照片能让看的人也很开心,这就非常好了。”
3月23日,海珠湖公园,12位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至诚服务队的大学生志愿者与视障学生一起游览海珠湖。
志愿者与同学们手挽手走在林荫道上,不时地给同学们描述周围变换的景色。
视障学生通过智能手机的无障碍功能和旁白语音提示为彼此拍照。

和宋海洋一样热爱拍照的视障学生不在少数。今年3月23日,吴老师曾带着12位视障学生一起到海珠湖,开展了一次户外街拍实践。大家追寻着春天的脚步,感受春天的气息,随行的还有12位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至诚服务队的大学生志愿者。

环湖拍摄过程中,视障学生吴铭轩一路欢欣雀跃,他几乎拍摄了自己遇到的每一朵花和每一片叶子。吴同学先是用手触摸花,然后将手机放在距花一臂的位置,把镜头对准花,便非常熟练地完成了拍摄。“我拍到了紫荆花,非常开心。”
陪同吴铭轩的志愿者张明希与他一路有说有笑,吴铭轩会主动将自己拍摄的照片给张明希观看,张明希则不断地为他讲述自己看到的场景并鼓励他:“我都不一定拍得比你好。”

3月23日,海珠湖公园,视障学生在一片花海中感知自然,以“春天”为主题开展摄影创作。
3月23日,海珠湖公园,视障学生宋海洋在志愿者的协助下拍摄盛开的簕杜鹃。
在志愿者的提醒下,非视觉摄影小组的视障学生注意到了一株盛开的黄花楹。
确认了手机镜头与花朵的距离之后,一位视障学生凑近手机屏幕,一边听提示音一边拍照。
视障学生拍照的同时,也触摸鲜花并嗅闻鲜花的芬芳。

来自初二年级的女生方薇惠也在一旁认真拍摄一朵雏菊。“我是全盲的,以前想拍什么都要找别人帮我拍,而且我社恐,想自己学会怎么拍,不想麻烦别人。”小方告诉记者,她喜欢拍花的特写镜头。

摄龄已有6年的高二年级康金塬同学妙语连珠,幽默风趣的他说话总能引得队伍里同学和志愿者大笑。“声音在哪我就朝哪拍,我很确信我对声音的判断。”康金塬说自己小学五年级时就已加入了摄影兴趣小组,“小的时候没有想这么多,就是觉得盲人也能照相,挺帅的。”康金塬告诉记者,他没想到可以用耳朵听音辨位的方法来实现对焦、拍照。学校在山区,有一次他听到周围飞来了很多鸟,便朝着声音的方向拍了不少照片。“但拍了之后让别人去看,别人说我没有拍到那只鸟。”谈及此,康金塬的语气中有些遗憾,他笑着说后来只好把那些“失败的”照片扔进了回收站。
3月9日,广报中心,一位学生用残余的视力阅读当日的《广州日报》。
3月9日,广报中心,一位视障学生通过听音辨位的方式为同学拍合影。
3月9日,广州市启明学校非视觉摄影小组的老师及同学们在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采编中心大屏前留影。
4月6日,广州市启明学校白云校区,在吴老师的指导下,非视觉摄影小组的学生练习相隔两臂距离为彼此拍摄中景别单人照。
4月6日,视障学生通过触摸的方式调整距离,为彼此拍摄近景肖像照。
4月6日,非视觉摄影小组的视障学生围拢在一起,一边触摸鲜花一边拍摄花朵特写。
视障学生康金塬在微信朋友圈里展示他拍摄的照片。

启明学校非视觉摄影小组的负责人郭丰告诉记者,让视障学生尝试摄影的活动从2014年便开始了,但后期将其纳入了学校的科技小组,至今已有十年的时间。“希望视障学生通过这种创作形式来表现自我,也让更多的普通大众了解我们视障学生心里面的想法,建构一个视障学生和大众交流的沟通方式。”他表示,借助摄影视障学生可以锻炼勇气,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走出去了解世界。
同样参与非视觉摄影教学的吴宇新老师也表示,非视觉摄影最大的意义是让学生走出去,不要总是待在一个封闭的地方。“虽然看不见,但是我们学生的其他感官都是正常的,主动走出去拍照以后,整个人的心态会不一样。我希望他们去关心整个社会,去关心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并且用镜头记录下来,写好拍摄手记。”
4月6日,广州市启明学校白云校区,非视觉摄影小组的视障学生或站或蹲,认真聆听并拍摄宿舍走廊上的音乐会。

4月6日,非视觉摄影小组的学员在学校宿舍拍摄同学弹吉他。

  

记者手记


当吴宇新老师带着十余个视障学生和志愿者手挽手走进广州日报社全媒体采编中心大厅时,这支充满欢声笑语的队伍看上去并没什么特别之处,他们像极了一群视力正常的普通孩子在参观报社。在志愿者的带领下,他们步速如常,甚至比我走得还要更快。队伍中不断地有同学发出惊叹,赞叹报社的风景优美,珠江对岸的楼宇壮观。显然志愿者们在做他们的“眼睛”,不断地将自己看到的景色分享给他们服务的视障学生。

在后来的接触中,我切切实实地发现视障学生们内心充满光明,与之交流能感受到他们身上散发着一种松弛感。虽然他们的视力在不同程度上受损,但他们自始至终对生活的感知力都十分敏锐。有一位同学趴在桌子上,脸贴近一份当日的《广州日报》,似乎正在嗅闻报纸上散发出的新鲜油墨气味,又似乎正亲吻这一页版面,那场景让我内心莫名感动。

吴老师让我给孩子们讲一节摄影课,制作PPT时,我非常苦恼,因为翻看过去自己拍摄的照片,我竟很难找到一张用视觉以外的其他感官拍摄的。

由于看得见,我过分注重光影、形式感、构图、前景和背景,而忽略了其他感官对照片的影响。于是我拿起相机走向离家不远的广州市文化馆,打算闭上眼睛去拍摄那里的绣球花,感受一下在黑暗中拍摄是怎样的过程。

我努力通过盲道慢慢地走向文化馆,一路上却时常因车声而忍不住睁开眼睛时不时地打量一下路况。在此过程中,我用触摸的方式拍摄了朱槿花和绣球花,原来“盲拍”比我想象中要困难。首先人在黑暗中会不自觉地有些心焦,把注意力放到拍照中来并不容易;其次虽然用手摸到了花的方位,但凭感觉拍摄确实很容易拍歪,有时花只有一半纳入了取景框,另一半则出框了。

这次体验让我感触颇深,原来视障学生在拍摄前曾充分体验过这些画面中的情景。不论是行进道路上轰鸣而过的汽车,还是花朵柔软的触感,都用心或手提前感受了一番。

在启明学校翻看已经毕业的视障学生拍摄的照片,一些工整的图片令人感到意外,拥有健康双眼的人也未必拍得了那么正;而另一些图片则充满情感,失焦却美好。他们的照片饱含情感,你可以通过那些照片一窥他们的内心世界。拍摄一件事物并将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并不容易,但他们做到了。

2024年5月15日 《广州日报》15版


策划/黄颂豪、海国、徐锦昆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莫伟浓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莫伟浓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莫伟浓
视频后期制作/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王敏聪、王紫凤

海报文案/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鑫
海报视觉/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王紫凤
报纸编辑/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鑫
报纸版面视觉/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杨晓明
编辑/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鑫
广州日报全媒体美术设计部 出品

浏览量:
@广州日报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