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带父母旅游,出发前竟要“宣誓”?
2024-05-14 09:08:26
广州日报新花城

每年的各个假期前后,“带父母出去旅游”都会成为朋友圈里热议的话题。出发前,大家会讨论“带父母出去玩,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假期结束后,关于与父母在旅途中的各类令人啼笑皆非的插曲也会充斥着朋友圈……随着“90后”“00后”的父母们逐渐老去,这些年轻人开始越来越多地掌握起家庭旅游规划的“主动权”,然而代际之间消费观、时间观、世界观以及生活习惯的差异,在旅途中难免还是会产生“碰撞”。

在豆瓣平台的一些“旅游”相关话题小组里,也有不少网友分享他们假期带父母出行的经历和心得。有人认为,带父母旅游是一种“修行”;有人则认为,带父母旅游是一场“历练”;还有人笑称“和父母出去,一路上爸妈血压挺稳定的,我自己血压倒是先高了”……年轻人与父母“搭伙”出游还有那些体会?我们又能从中学到什么经验?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


小朱召开家庭游会议

开会决策、宣誓、立“公约”……

年轻人带爸妈出游主打“不扫兴”

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带爸妈旅游前必须宣誓”话题在社交平台上走红,不少年轻人纷纷晒自己出带爸妈出门旅游前的“宣誓”视频,甚至有的还与父母互相立下“公约”,只为共同拥有一段“不扫兴”的旅游体验。

网络上关于给父母们的“旅游宣誓”模版大同小异。记者找到其中一份流传甚广的“宣誓词”版本,其中就写着:“出门在外行动听青年组织,绝不扫兴;绝对不凌晨五六点催起床;绝不说‘在外面有什么好吃的,还不如在家吃’;绝不在别人给建议的时候想都不想立马拒绝;绝不只关心价格;绝不嫌贵;出发前轻装上阵,回家前理性购物……”

而在另一份网友写的“公约”上则还有“旅行期间手机不可关机,不可不接听电话;必须自己随身携带身份证、医保卡、现金、日常用药;身体不适时绝不能忍着不说;出门前一定要保证手机电量充足;公共场合中不可高声说话,注意言行;拍照时全体人员要愉快配合,不抱怨”等“条款”。

来自暨南大学的小朱,因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两则关于家庭旅游的视频,这个假期不小心“走红”了。“五一”假期开始前,小朱计划带男友与双方父母一行7人自驾前往武夷山进行四天三夜的旅游,为让两家人和和气气地顺利完成此次旅游,她创造性地运用企业管理思维开展“成员管理”:在出发前,为让每个家庭成员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对游玩景点达成一致,她制作了一个PPT,并要求两家人正装出席,召开旅行会议,并给大家讲解旅游行程安排,同时让每个人对景点安排进行投票和共同决策;在完成决策后,全体成员共同宣誓,并在出门前“立公约”,交押金,一旦有人违背“公约”,押金则会被“充公”……虽然这一系列操作听上去令人哭笑不得,但对小朱来说,旅行前多费心,旅途期间的摩擦才可以减轻一些。“一方面把冲突和矛盾尽可能前移,以会议的方式让大家充分表达观点;另一方面则是以押金来进行约束,避免大家旅途中违约。

生活习惯、消费观念差异

往往让家庭旅游体验“打折扣”

记者细看这些“公约”中的细则发现,其中所涵盖的恰是以往子女与父母出游时最容易发生争执的一些常见问题,而这也折射出两代人之间在生活习惯、消费观念等方面所存在的冲突。在豆瓣平台的“旅游失败小组”中,就有不少网友留言吐槽自己与父母一同旅游过程中发生的摩擦——

如消费观念上,上一辈人更崇尚节俭,年轻一代则更倾向于“怎么方便怎么来”。有网友称“带父母出去,他们不想把钱花在交通上,有时宁愿走很远的路也不愿打车”;在出行习惯上,父母辈习惯于自备干粮,赶早不赶晚。“父母一出门旅游就要带鸡蛋和泡面”“我爸妈还要带热水壶,让他们别带还不开心”“我婆婆喜欢出门带一堆水果,有时还包括一些容易压坏的水果”此外,在景点、住宿选择方面,“青年组”也不时要直面与“老年组”之间的代际矛盾:“人这么多,早知道不出门了”“这么贵,住的条件还不如家里”“这座山和老家的山有什么区别”……来自父母的这些“常见句式”,反映出两代人的观念差异,这往往也容易让家庭旅游的体验“打折扣”。

提起假期带父母去云南旅游的经历时,小颜直摇头。今年是小颜工作的第5年,这个“五一”假期,好不容易攒了一笔钱的小颜选择带父母一同旅行。“上一次家庭旅游还是高中时期,所以我今年想着带父母出一次远门。”然而在旅行的第一天,到达酒店后小颜就和爸爸在空调使用问题上发生了争执:空调是开还是不开?开到多少度合适?而在之后的旅途中,类似的围绕“小事”的争执依然不断。“都是旅途中常见的问题,比如迷路、选餐厅踩坑、排队人多、天气不佳等,但碰到这些问题时,我爸爸的第一反应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先埋怨,导致我要一边想应急方案,一边还要安抚他的情绪。”

同样对此感到压力的还有李凡。从事媒体行业的他习惯于相对“潇洒自如”的旅游状态,而他从事教师职业的父母却惯于做事要有“规划感”。“比如我习惯假期旅游时每天也睡到自然醒,但我父母习惯一大早七八点就起床;我喜欢休闲地走街串巷,感受当地风土人情,但我父母则希望可以‘马拉松’式打卡更多景点。此外,我们在游玩项目上也存在差异,我爱去当地的博物馆、咖啡馆、历史老街等,父母却更喜欢看山川湖海,因为那些景点拍照更好看……”李凡笑称,在经过几次尝试后,他发现自己改变不了父母的旅游观念,“就只能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状态”。


网友带妈妈前往四姑娘山旅游

既是“搭子”更是家人

积极鼓励引导和爸妈旅游也能很愉快

带父母旅游确实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但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用旅游的方式增加陪伴家人的时间,仍然是一个“两全其美”的选择。在一些旅游相关的贴吧中,类似“与父母旅游时要注意什么”“有哪些景点适合带父母同行”的帖子不胜其数,这也反映了年轻一代对于与父母愉快同行的渴望。

一宁是一个旅游博主,作为一个时常在网络上分享自己旅游攻略的“达人”,她也时常分享自己带父母出游的实践经验。“大概从去年开始,我大幅增加陪伴家人的时间,因为我妈退休了,所以我们俩经常结伴出去玩。很多人都苦恼于带爸妈旅行这事吃力不讨好,更年轻一点的时候我也有这个困扰,但经过几次和妈妈出去玩之后,我发现,带父母出去旅游实际上也是种修行。”一宁表示。

而在她的社交动态下方,也有不少网友留言分享自己与父母成为“旅游搭子”的快乐之处——

“爸爸从来不会催我化妆化快一点”

“和妈妈一起旅游,永远不用担心突然下雨,安全感满满”

“和爸妈出去旅游,几乎就是有话就说,有事就吵,吵完泡个澡,继续相亲相爱一家人,丝毫不用内耗……”

相比于当下一些年轻人要求父母出游前“宣誓”,一宁认为子女应该多鼓励爸妈尝新,并用实际效果去吸引他们。“比如以前我妈不爱吃烧烤,觉得不卫生,后来在腾冲游玩时,她第一次尝试了吃烧烤,还激动地发了朋友圈;以前我妈拍照水平差,她也不以为然,后来又一次去云南玩时,她见到有个女孩的妈妈特别会用手机摄影,她很是羡慕,回家后就立马报了个摄影班。”一宁笑称,与其抱怨父母守旧、不接受新事物,作为子女倒不如积极地去影响他们,带他们出去感受好玩的新事物,积极进行“观念输出”。


网友一缦和朋友带各自的妈妈一同去四姑娘山



记者手记

让父母旅途中“吃好、睡好、玩好”

记者此前也曾带父母一同出游,旅途期间出现一些小争执有时在所难免,但如何尽可能避免,也同样有不少方法,大体总结如下:

首先,提前做好旅游攻略。出发前尤其要和父母充分沟通旅行期待,确保目的地是建立在两代人共同的兴趣点上,年轻人可以尽量选择自己以往旅游过、较为熟悉的城市,同时也可以让有规划能力的家庭成员共同参与行程制定,既可以让父母进一步了解景点,也可以让他们拥有一种“被需要感”;


家庭游目的地若存在饮食差异,可尽量选择带厨房的住宿

其次,旅行期间年轻人要充分做好心理建设,尝试将“自我中心导向”转变为“他人导向”,换个角度看待一些观念冲突,从而及时化解不良情绪。

再者,在消费方面年轻人可以“偷偷”花钱,不让父母“目击”到一些大额支付的场景。在选择住宿时可以选购“住宿+周边游乐项目”的套餐,但同时也要考虑父母的体能,准备好他们需要的药品和应急装备等。当然还可以找一个旅行团,由导游来安排每日行程,对子女来说既省时省力,也可以减少与父母的一些争执。

此外,针对有的父母出门喜欢“大包小包”的习惯,可以灵活使用物流平台,既满足父母购物的需求,也兼顾出行的便捷性,引导父母学会在行李太多时“打包快递发回家”。

总而言之,带父母旅游,子女最重要的是要做好服务,让父母感受到“吃好、睡好、玩好,轻松且不疲惫”。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程依伦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程依伦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凌跃

浏览量:
@广州日报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