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人群过敏的人,都去了海南这个小县城
2024-05-10 13:46:37
广州日报新花城

图片


作者 | 亦宸

值班主编 | 黄茗婷


小长假过去了,陈晶还在回味。


5月1日,她在沙滩上荡了一下午秋千,孩子挖了一下午沙子,丈夫晒了一下午太阳,“无所事事却毫不愧疚”。陈晶感到神奇的虚无和自由,这种浪费时间却不自责的心态,是她少有的体验。


这里是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一个不算冷门、但也相当松弛的地方。阳光、沙滩、大海,“一下午只有一个人摆拍,其他人都是专心致志地玩沙、冲浪、发呆。”


沙滩上还有卖咖啡、出租摩托艇的“生意人”,他们有的在躺椅上睡觉,有的坐在吊床上晃荡,“面对那些游客还能像‘姜子牙钓鱼’一样处之泰然,这才是真正的松弛感吧。”


图片

《消失的她》电影中的莫沙灯塔取景于陵水的自由灯塔


“松弛感”,陈晶抛出的这个关键词,也是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县城”成为旅游目的地“黑马”的重要原因。各大平台数据都显示,与往年集中于热门旅游大城市不同,今年五一期间去县城“反向旅游”成为新趋势。


携程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县域市场酒店订单同比增长68%、景区门票订单同比增长151%,增速高于全国大盘;飞猪数据显示,贵州六盘水、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等地,其旅游预订量同比去年平均增速达两倍。


另一个反向旅游热的原因,或许是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宝藏”旅游目的地越来越容易在网络上“口耳相传”。以前,陵水的照片常常在互联网上被标记为“三亚”,其绝美海景、黎族风情、疍家渔排和避世冲浪目的地,如今越来越被青睐,也为自己找回了正名。


陵水终于被游客挖掘出来了,与其说是运气,不如说是实力。


01

骨子里的“松弛感”

陈晶这次旅行是纯“充电”,在北京工作的她,无论是年假还是探亲假都被迫“主动”放弃,她唯一能出游的机会就是“五一”“十一”等节假日。


但被工作耗尽力气的她,实在没精力去大城市、大景点“人从众”打卡,她想要“生活在他处”,也想要得到足够的休息以补充能量,小县城的反向旅游显然更能满足这种需求。


去年,她第一次发现了节假日反向旅游,有多么“真香”。为了带孩子体验“托马斯”式窄道烧煤小火车,一家人“十一”去了四川一个小镇,不仅小火车随到随坐无需排队,沿途未被过度开发的风景也极其沁人心脾,完全没有往年“十一”人挤人的可怕,并且“和商业化景点相比,那种人是环境配角的自然状态更能放松身心。”于是,今年她又避开大城市,选择了陵水,因为想玩海,又不想“下饺子”,陵水海岸线特别长,可以随意选择一些地方小众游 。


比起去很多网红城市的“照骗”反差和失落,小县城给陈晶带来的是更多意料之外的惊喜,“这里的人总是乐呵呵、慢悠悠的,你很容易就被他们感染,焦虑感瞬间被稀释、消解,这是人挤人的景点无法比较的。”


陵水的松弛感除了慢,还有“不评判”,“不知道你有没有在网络上听过‘随地大小睡’,椰子树之间吊张床就能睡,其实这是种非常‘自在’的状态,是我们总是评判与被评判的反面。”陈晶认为,担心被“评判”其实是她焦虑感的重要来源,而来陵水之后自己也被同化了,“套上一双拖鞋就能上街逛,毫无心理压力。”


刘复是生活在陵水的本地人,他认为这份松弛感来自于祖祖辈辈遗传的底气,在这里生存很容易,“躺着都能掉椰子”,因此当地居民都很乐天派。有些网络文章说松弛感是一边走路或骑车一边吃早餐,刘复认为很荒诞,“在这里,不可能有人边吃早餐边赶路。”


这种“不着急”和“不评判”的悠然,也吸引了湖南人黄武。两年前,他从广州辞职来到海南,一开始只是想在两份工作之间休息一阵,却被这里的生活方式吸引,“职场生活一言一行都要分外注意,整天呆在格子间也非常压抑,来到这里以后才真的理解‘适合’这两个字。”


或许黄武的“适合”就是阿兰·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中所说的“旅者的心灵与旅行地之间的共通和默契”,黄武说,就是那种终于把自己放对了位置的感觉,“很妙很自由。”


图片

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清水湾蓝湾小镇/图源:视觉中国


一个月、两个月,不知不觉,黄武留在陵水两年了,两年间,他在三亚后海学了冲浪,回陵水当了冲浪教练,和以往的工作不同,这份工作不会让他有拘束感。采访结束时,他给老板发了个微信:“今天不接单啦。”他转头解释道,“今天的浪太好,你看那些教练都停止接单自己冲浪去了。”


前方蓝中带绿的大海里,数个皮肤黝黑的教练正逐白浪而行。黄武也夹起一块冲浪板,大步向海里走去。


02

“回得去的故乡”

陵水不止吸引外地人,更让游子们魂牵梦绕。


这些年,“去大城市还是回小县城”的问题一遍遍被重提。但回去并不容易,之所以有“大城市”与“小县城”之争,是因为许多县城没有足够的好工作与教育、医疗配套留下年轻人。


“故乡容不下肉身,他乡容不下灵魂。”这句话,汇集了太多游子的无奈。


许多陵水人也有“归乡梦”,王惠云表哥十年前也曾试图回家,但辞去深圳大厂的工作后,却发现本地找不到对口的工作,“那时候这里几乎只有体制内跟旅游业的工作。”王惠云说,如今在深圳结婚生子的表哥,已然身不由己。


图片

陵水分界洲岛旅游区的工作人员正在协助游客/图源:陵水旅文


好在王惠云成功回家了,她的理由很简单,“太累了”,王惠云说,毕业后就去了深圳闯荡,大厂的光环一开始让她很兴奋,但兴奋感很快消失,“那几年忙到除了吃饭睡觉都是工作,我试着戒掉‘情绪’‘思考’这些东西,因为不能细想,一想就会很空虚、痛苦。”


后来她开始整夜失眠,“要么没理由地想哭,要么暴躁易怒。”有时,她甚至产生极端想法,却连向家人、朋友倾诉的精力都没有。


直到有一次她因急事跟领导请假,“下午6点半就下班了,走在路上,橙色的阳光斜斜地洒在我身上,才发现自己很久没有见过清晨之后的太阳。”


于是,她想起家乡的吊床、椰子、海风和斜阳,果断决定辞职。回到家的前半个月还有点木然,渐渐开始从“行尸走肉”的状态“解冻”。如今,她在家乡找了份IT类工作,“总算是活过来了”,王惠云爽朗地笑着。


图片

海上的渔排与渔船/图源:陵水旅文


归乡的不仅是王惠云这种高端人才,本地人郭华也在外出打工几年后选择回家。他是陵水新村疍家人,祖祖辈辈生存在水上。年轻时,他曾子承父业出海捕鱼,但无论是出海的风险还是辛苦,都让他心有余悸,后来他选择出去打工,“太苦了”,郭华笑着说。


回家后,郭华在自家渔排的网箱中养起了海鲜,有大青龙、石斑等,“不愁销路,广东、香港都有老板买。”


郭华的朋友们也都纷纷回家,无论是开冷饮店还是卖海鲜,“糊口不难,开心就好”,郭华笑着,露出大白牙,带着不符年龄的少年感。


为了让游子回家,陵水铺陈已久。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陵水实现了从“国定贫困县”到一度入选“全国地方财政收入百强县”的转变。


这份努力没有白费。十年来,陵水人口始终保持着逐年上升的状态。


03

当内卷时代的“逃兵”

无论是到县城旅游,还是回县城上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大城市的年轻人“卷不动”了。


陈晶很长时间都陷在无奈之中,“我理想的工作是上班时间全力以赴,下班时间休闲生活。”但她没有机会从事理想工作,身边人要么内卷、要么“完全躺平”,但她如果想守住工作,“就必须得加入内卷大军,否则就会被淘汰,没有中间地带。”被淘汰的年轻人,开始庆祝能够短暂退出。一位原本是“北京互联网民工”的网友被“优化”后,兴高采烈地在豆瓣发帖庆祝,因为拿到的钱刚好够在陵水呆上一年,跟帖的网友们纷纷表示“羡慕”。


羡慕的或许是终于能够毫无道德与经济压力地逃离“内卷”——这种被人类学家项飙称为高度一体化却“没有退出机制”的竞争,早已让人们疲惫不堪。


如陀螺般旋转这些年后,陈晶身体早已进入亚健康状态,头总是昏沉沉,提不起精神,“有时候恨不得自己生个不大不小的病,才能名正言顺休息一阵子。”提及工作,陈晶眉头紧皱。


图片

《毕业那年》剧照


在陵水县,陈晶还有个小私心,她想缓解自己这两年的“人群过敏症”,“每天挤地铁都会有点恐惧,这么多人,都很陌生。”陈晶说,她不知道那种恐惧感的原因,“只知道来了陵水,找个人不多的地方躺着,偶尔见到一个人还能主动跟他聊聊。”


扑入县城里,她终于发现,自己只是对庞大但冷漠的都市群体“过敏”,但面对具体鲜活的人却感觉很亲切。


陈晶的“人群恐惧症”,可能与人群弱连接有关,项飙认为,现代社会的一个趋势是“附近”的消失,他认为,“个人的意义与尊严出路不在于个人,一定是在于关系。”我们需要建构出附近,建构出关系。


和“附近消失”的城市相比,县城中人与人的关系显然更加紧密、更加开放。


图片

海南省陵水县分界洲岛旅游区/图源:视觉中国


虽然陵水能够“治愈”她的“过敏症”,但在短暂休憩之后,陈晶还是得回到都市,“没得选”。


黄武理解陈晶的“别无选择”之感,毕竟成家立业的她要顾忌的东西太多,他庆幸自己“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所以能够及时退出竞争。


陵水,是他久经考察后,为退出计划挑选的目的地。


首先,他要选择北纬十八度以南的市县,“冬天仍温暖干燥”。其次,要选“房租低一点,配套好一点”的地方,而陵水2000元左右便能租上不错的房。最后,当然还得是冲浪圣地。结合这几个要求,陵水成了黄武的“性价比之选”。


图片

在香水湾冲浪的人们/图源:陵水旅文


对陈晶而言,性价比也是重要考量因素,“带小孩来,还是希望交通便利,医院等配套设置还不错,同时也要考虑酒店等支出。”“五一”期间,陈晶仍然住上了只需四、五百元的五星级酒店。


种种要求的背后,是年轻人在远离都市追求自然风光的同时,又不愿割舍都市现代化的诸多便利,他们渴望“中间地带”。王惠云等人终于找到了在“内卷”和“躺平”之间的工作,重新建构“附近”和“关系”。他们都找到了能安放自己的位置。


就像项飙所说,从“高度一体化”的竞争中“分化”是破解“内卷”的重要路径,年轻人用新的“上 山下乡”的方式,短暂或长期地走向“分化”之路。


这,或许就是陵水,以及更多县城,如今被“反向选择”的秘密武器。


这一场分化之路会持续多久,会去往何方,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END-

编辑 | 张来

排版 | 诺言

浏览量:
@广州日报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