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华南地区到底下了多少雨?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郑志海介绍,4月以来,华南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为1961年以来历史第二多。
受强降雨影响,珠江流域北江发生2024年第1号洪水,为今年我国主要江河首次发生编号洪水,也是全国1998年有编号洪水统计以来发生最早的一次。4月18日至20日,广东、广西等地53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最大超警幅度0.01米-7.44米,北江发生2024年第2号洪水。(什么是“编号洪水”?了解更多>>)
这只是今年汛期的开端,华南的雨远远没有结束。
4月23日傍晚,天色昏暗,一场大雨正在酝酿。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 摄
01 “列车效应”导致雨一直下
华南地区强降雨为何如此凶猛?中国气象事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分析,近期西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偏南暖湿气流较强,造成华南一带水汽充足,“且天气形势比较稳定,造成了华南出现持续性暴雨。”
清远市英德市大站镇大塘村受灾群众在转移。图/澎湃新闻
中国天气网分析师王伟跃认为,从天气形势来看,今年进入华南前汛期以来,副热带高压偏强,给华南地区持续输送充沛的水汽,加上北方冷空气不断渗透南下,与暖湿气流对峙,进而激发出持续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
同时,由于切变系统和水汽持续输送相配合,激发对流后容易在华南地区形成“列车效应”,导致当地降雨持续时间长、影响效果不断叠加。
图/湖北应急管理
2023年9月,台风海葵登陆过程中,对流云团一波接一波。图/深圳市气象局
何谓“前汛期”?在广东,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降水都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时间段。一般来讲,4月至6月为第一个多雨季节,降水大多由冷暖空气作用、季风的暴发等所致;7月至9月为第二个多雨季节,台风等热带天气系统是主因。两个多雨季节时间一前一后,就有“前汛期”和“后汛期”之分。
02 广东人为天气烦恼,原因在厄尔尼诺
近几个月,广东人被天气折磨得很惨。
2023年12月22日,广东迎来“最冷冬至”,多个市县气温创四十年来新低。
经历了“冷冬”,广东各地都被“冻透了”。紧接着广州却连续升温36个小时。过山车般的变温+高企不下的湿度造成的结果是——
2024年3月,一场与回南天旷日持久的对决在广东各地上演。多位市民表示,这是自己经历过最严重的回南天。
3月5日,广州回南天。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庄小龙 摄
最近的暴雨也只是汛期的开端。据预测,本轮降水峰值将出现在25日,即明天。
珠江流域部分地区将有大暴雨,累计面降雨量将有90毫米~150毫米。受其影响,北江、韩江可能再次发生编号洪水,东江可能发生首次编号洪水。
实际上,至少到五月上旬,雨期都不会结束。
2024年的气候状况恐怕都不容乐观。
简单来说,是因为今年处于厄尔尼诺事件向拉尼娜事件转换的过程中,所以我国整体上出现气候灾害的频率和强度都要超过常年。
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张兴赢预测,在全球变暖和厄尔尼诺事件的共同影响下,预计2024年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大部地区气温偏高,夏季我国东部降水总体偏多,涝重于旱,区域性和阶段性洪涝灾害明显。
2023年是厄尔尼诺年,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最新监测,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峰值出现在2023年12月,是一次典型的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
何为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偏高并造成大气环流异常的一种气候现象。而拉尼娜与之相反,指的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
国家气候中心研判,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强度为历史第5强。历史上,厄尔尼诺曾在1998年和2016年给我国长江流域特大暴雨洪涝。梅雨季节较长的1998年、2016年和2020年均有典型的厄尔尼诺事件发生,说明其对我国夏季气候特别是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的降水异常影响显著。
长江赤壁江段堤岸的一块指示牌,记载了此处1998年洪水的最高水位。图/网络
2016年7月,武汉市遭暴雨袭击。图/中新网
2020年,重庆,长江洪水过境。图/新华网
在2024年4月前后,本轮厄尔尼诺事件会结束,完成一次历时4年的由“三重”拉尼娜向厄尔尼诺事件转换的过程。
虽然厄尔尼诺现象在减弱,但过渡到拉尼娜现象的快慢不得而知,且厄尔尼诺衰减并不意味着其影响结束。
“根据历史资料统计,厄尔尼诺次年往往是我国夏季气候最为异常的年份。”中国气象局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国家气候中心二级研究员周兵指出,随着厄尔尼诺事件的结束,印度洋海温的升高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重要影响,热带太平洋和热带印度洋的相互作用,可以继续对我国的气候产生影响。
不过,我国气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海温、极冰和陆面积雪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并非唯一影响因素。
03 全球不太平 极端天气有新特征
放眼全球,极端天气更是频频发生。
向来干旱的中东地区近日饱受强降雨侵扰。
阿联酋17日称遭遇1949年有记录以来最强降雨;阿曼多地14日至17日连降暴雨引发山洪,造成至少18人死亡;巴林和卡塔尔也受到此次强对流天气影响。
4月17日,在阿联酋迪拜,车辆被积水浸泡。图/新华社
阿联酋和阿曼都属热带沙漠气候,历史数据显示,两国年均降水量均不足100毫米。但自15日深夜至16日结束,迪拜降水量就达到了160毫米。本次极端强降雨,是由于海湾温暖海水上空形成了多轮强烈雷暴,很可能与全球变暖有关。
与暴雨、洪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洲部分国家的高温天气。
据法国气象局统计,巴黎4月6日的最高气温达到28摄氏度,而法国南部地区的最高气温也即将突破30摄氏度大关,比这个季节正常温度高出10摄氏度。
法国气象局称,法国4月份的平均温度很可能打破历史纪录。
法国“联系”新闻网报道截图
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当地时间9日发布公报称,今年3月全球气温数据为有记录以来最高,平均地表温度为14.14摄氏度。
报告称,这一地表温度比1991年至2020年3月的平均温度高0.73摄氏度,比2016年3月创下的最高纪录高0.1摄氏度,比约定俗成的工业化前时期(1850年至1900年)3月的平均气温高1.68摄氏度。
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强发,已成为全球气象学界关注的焦点。
中外科学家在4月17日出版的《大气科学进展》上合作撰文提醒,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正涌现出新特征。
这些问题都对极端事件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已被世界经济论坛最新发布的《全球风险报告》列为未来十年的全球首要风险。
04 我们这代人会见证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翟盘茂表示:如果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持续增加,全球持续加速增温将是必然结果。
以后每一年我们可能都在创造新的纪录,现在说“2023年是有史以来最暖的一年”,到2024年的末尾我们可能又会说“2024年是有史以来最暖的一年”,然后过几年“2030年是有史以来最暖的一年”。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魏科博士预估:大约2050-2060年会是一个“见分晓”的分界点,到时全球碳排放将达到峰值,进而逐步下降。
我们这代人,会见证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
全球升温很可能是未来几十年要面对的现实,其速度取决于全人类统一的应对行动。
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给子孙后代留一个更好的未来。
4月22日,广州露营节“世界地球日”活动中,市民与孩子一起放风筝。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 摄
资料来源:
界面新闻《华南暴雨倾盆,极端天气为何频现?》
南方都市报《雨一直下:全球极端天气频发背景下的华南持续降雨预警与救援》
人物《为什么极端天气越来越多?》
生态中国网《生态头条 | 广东遭遇百年一遇洪水?警惕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新特征!》
广州日报媒重点实验室出品
统筹/徐梅花
文/张乐怡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