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一场素描“深度对话”,五百余件素描作品精彩亮相
2024-04-20 21:10:39
广州日报新花城

4月19日,“多维观看: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绘画专业素描教学研究与对话”展览开幕式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举行。

本次展览由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两校共同策划举办,共展出500余件素描作品。广美和国美馆藏的各个时期重要的素描作品都集中进行了呈现,有不少作品是首次与观众见面。其中,不仅包括李铁夫、胡一川、苏天赐、全山石等名师大家,也同时展示了贾克梅蒂、布列松、阿利卡等欧洲艺术大师的素描作品。展览的素描作品时间跨度近百年,呈现了学院框架下素描的多元可能性。


开幕式合影

见证素描发展脉络

素描,作为一种艺术媒介和造型方法早已有之,如古希腊壁画雕塑的草图,中国传统绘画的粉本等。素描作为课程是16世纪美术学院产生后开始设立的,20世纪初进入中国美术教育的教学体系中,作为教学,拥有百年多的历史,且脉络很清晰。


林蓝

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林蓝教授表示,此次展览是近年来国内规模最大的一次素描教学研究展,也是两所高等美术学府对素描教学与学术文脉的全面梳理。展览分六个专题呈现了两校近百年来的素描创作与教学发展脉络,从中可以看到20世纪以来素描在绘画造型方式、风格流变中所起的作用。

作为迄今所知最早到海外学习西方艺术的中国人,“中国油画第一人”李铁夫不仅最早将西方学院派油画引介到中国,也最早将欧美素描的观察方式、造型理念引入中国,不仅深刻影响着广州美术学院的基础教学传统,也促使中国美术视觉观念发生革命性的变革。李铁夫《夜战马超》《卧虎》等素描作品就在本次展览中展出。


李铁夫《夜战马超》

中国美术学院在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造型能力的训练与锤炼。林风眠在建校之初就提出“严格的基础,自由的创造”的核心教学理念。林文铮在《国立杭州艺专艺术教育大纲》中鲜明提出:“一如自然科学之根据于数学,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这一指导思想至今未曾动摇。1993年,旅法艺术家司徒立将具象表现绘画的基础理论引进国内,重建素描写生的问题意识,由此触发了美术造型学科的巨大变革。这些关于素描的教学主张,鲜明地反映了中国美术学院的教学特色和学术文脉。


展览现场

开拓素描多样可能

展览以两种叙事并行的策展思路探讨“多维观看”主题下当代素描的多重身份,从多个维度充分展现两校素描教学的理念和教学特色,以及各自在中国美术教育历程中发挥的作用。展览力图通过对话、互鉴的方式,深度挖掘绘画专业素描教学的多样可能性。

素描是美术教育的核心基础课程。对油画系而言,素描不仅是造型能力的砥砺,也是个人艺术风格的语言锤炼。广美的素描精品,呈现学校基础教学的发展脉络和深厚积淀,展示了学院素描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气象。国美的素描展览,以线性的方式呈现出学术文脉及“柢固根深”的核心主张,基本也是一部国美油画系的素描教学“简史”。


金一斌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教授表示,这个展览反映出的两校共同点:坚持锐意创新,拓展多样化的素描教学课程;以开放的姿态对待素描,注重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在拓展素描思维、强化语言意识及观念变革上所作出的努力及探索。两校这次集中进行展出、研讨,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使得这样的展陈形式,显得特别有意思、有意义。


展览现场

广美在70余年的美术教育历程中,汇聚了数量众多的素描作品。在“惟实励新”专题展出的素描精品中,李铁夫、胡一川、郭绍纲、冯健辛、刘其敏、陈晓南、汤小铭、陈衍宁、潘行健、陈建中、司徒绵、杨尧等艺术家的素描作品,作为代表性的案例和现象,构成了回看广州美术学院造型基础教育的关键性的节点。从改革开放初期至新世纪之初,广美绘画专业的基础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和表现物象的能力,鼓励学生通过“格物”获得真知,从而掌握艺术创作所需具备的方法与路径。在当代,广美呈现出素描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气象,素描早已不是一种单纯的造型训练手段,而是多维度的艺术观察与思考方式,强调以开放的姿态对待素描,注重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从而获得一套观察事物的方法以及理解和感受事物的敏锐度。

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蔡拥华教授表示,面对当下这个新技术、新科技不断变革的时代,只有将素描置身于当代社会文化语境之中,整体审视其在建构新的视觉形态方面的作用,并由此透视出其背后的思想意识和机制形态,才能进一步释放素描在美术学院基础教学的作用和活力。


路毓华《荷马》

中国美术学院在“柢固根深”专题展出的素描精品,展出1928年国立艺术院西画系创建伊始至上世纪90年代末的油画系优秀学生作品,以此系统而直观地反映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素描教学的基本面貌及整体水平。展品不仅有国立艺专时期的学生作品,也包括苏天赐、刘文西、肖峰、全山石等油画家青年时代的优秀习作。黄永砯、张培力、耿建翌、王广义等当代艺术家的早期作品亦同时亮相,不少画作属首次面世。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具象表现绘画是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所形成的当代绘画理论及创作体系。“具表”并非一种固定的绘画风格,而是一个面向事物本身的绘画方法论。在此意义上的“素描”,描述的现象既不是对象性事物的表象,亦非对象性存在的“感觉材料”,而是一种不同于任何心理经验的“纯粹意识内的存有”。


司徒立《朱砂白描兰花》

“这个展览上的很多作品都是不同时期的素描课堂留校作业,我们可以顺着它穿越到那些历史时刻,去感悟那个写生时的专注、调整画面时的持重艰难、也能看到学院素描那种层层深入的肯定和帅气,更重要的可以看到时代更迭社会变迁之时,伴随艺术运动和思潮,那些历次素描教学改革的动因和创新的力量。”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曹晓阳教授说道,“作为两校素描教学的一次深度对话,从中能看到两校艺术观念和教育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对其中内涵的梳理,必将引发新的思考——这些作品所连缀成历史坐标中的那根曲线,今天将如何接续下去、又指向哪里。”

据悉,展览将持续展至5月5日。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巧蓉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巧蓉

实习生:蔡任栋

图片来源:主办方

通讯员:江粤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孙珺


@广州日报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