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院长访谈 | 黄锦坤:多学科联手 努力为肿瘤防治寻找“最优解”
2024-04-19 21:34:16
广州日报新花城

2024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30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宣传主题为“综合施策,科学防癌”。

近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坦沙院区启动的主题为“综合施策 科学防癌”大型科普义诊活动上,该院院长、肿瘤医学中心主任黄锦坤教授介绍,该中心成立两年来,在钟院士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通过科普、筛查推动早防早筛早诊早治的同时,积极调动21个分中心的专家团队力量,发挥多学科协作的优势,提升对疑难病例的诊治能力,努力为肿瘤防治寻找“最优解”,取得明显成效。

加强健康科普宣教

“肿瘤医学中心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那就是不断通过健康科普宣教,提升公众早防、早筛、早诊、早治的理念。”黄锦坤院长解释说,随着医学的进步,肿瘤疾病是完全可防可控可治的,已经成为慢病中的一大类。

早发现、早治疗跟出现症状、已经到了中晚期才接受治疗的效果和预后天差地别。但人们对癌症存在恐惧心理,甚至讳疾忌医,这跟缺乏相应的常识有关,所以健康科普宣教必须跟上。近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别于广州、横琴、娄底三地开展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由肿瘤医学中心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南山名医团接力开讲并到场义诊,就是想进一步深入群众,就肿瘤的防与治为大家答疑解惑,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帮助大家从被动接受诊治转为主动的健康管理。

公益筛查主动作为

“钟院士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癌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关键措施。”黄锦坤院长坦言,公众防癌治癌理念的转变非一日之功,如何想办法帮助潜在的患者及早发现、及时得到有效诊治?据他介绍,近年来,该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广州呼研院院长、肿瘤医学中心主任何建行教授带领团队启动“爱肺计划”,副院长、泌尿医学中心主任曾国华教授团队启动前列腺健康筛查,还有其他科室通过类似的公益筛查方式主动作为,使一些肿瘤患者在早期就被发现并及时得到根治,生活质量有了保障,活得更长、活得更好,同时也减轻了治疗负担,节约了医保费用。

精准诊断攻坚克难

“早期筛查发现异常后,及早明确诊断是制订下一步治疗方案的关键。”黄锦坤院长指出。但很多癌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以“全球第一大癌症”的肺癌为例,如何及早诊断是个世界难题。临床亟需有一种稳定、灵敏、无创的能“精准判定”肺结节良恶性的工具。

近年来,肿瘤医学中心主任何建行教授带领团队运用外周血cfDNA甲基化标志物、临床信息和影像学特征构建了肺结节良恶性分类模型,用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已得到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的验证,准确率可高达91%。这项研究成果有助于显著提高早期恶性肺结节的检出率,避免良性肺结节的过度诊疗。

精准治疗快速康复

“早期肿瘤明确诊断后,在治疗当中如何实现更微创、更快康复,这也是我们专家团队一直努力的方向。”黄锦坤院长介绍,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创新,该中心研发出一系列让肿瘤患者获益的新技术。

比如,何建行教授团队在国际上首创的多人多视点无痛无创定位技术,让很多肺癌患者免去了堪称“痛过手术本身”的术前穿刺之苦。结合无管化自主呼吸麻醉技术、裸眼3D显示系统,国产单孔腔镜机器人手术在胸科领域也有了创新性突破,变得更加智能、人性化和精准灵活,显著提升了患者治疗体验,术后也得以快速康复。

再如曾国华教授团队,采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术式根治前列腺癌,也越来越微创精准,部分身体条件好的早期患者术后第二天就可出院了。

全程管理促进康复

“肿瘤是个复杂性的慢病,年纪大的人发病率比较高,而且往往合并有其他的基础性疾病。”黄锦坤院长说,作为专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医院,有多学科的支撑,在复杂性肿瘤疾病的治疗方面更有优势。

比如该院副院长、肿瘤内科中心主任周承志教授一直潜心呼吸肿瘤病学研究,尤其是针对一些中晚期肺癌患者如何通过放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实现全程优化管理有独到的临床经验。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肿瘤治疗手段越来越多,黄锦坤院长透露,该院肿瘤医学中心还计划引入疼痛科和康复科,发挥综合医院多学科的优势为肿瘤患者提供全链条的防治服务,并积极引导公众从被动接受诊治转为主动做好防癌抗癌的健康管理。

特别是肿瘤患者,从确诊到整个治疗过程以及出院后的随访复查、防复发, 需要医生、患者和家属的密切配合,全程管理促进康复。只要合理治疗、规范地进行全程管理,即使无法根治,也有可能“带瘤生存”,将病情控制在稳定状态。

“我们希望肿瘤疾病越治越早、越治越少、越治越好。”黄锦坤院长表示,下一步肿瘤医学中心将继续加强贴近临床、服用于患者需求的科研探索,帮助解决肿瘤防治领域的关键问题,为肿瘤防治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尽一份力。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茹志娜、韩文青
图由医院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吴婉虹

@广州日报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