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走访大市大街:一砖一瓦皆故事,老祠堂的沉静岁月
2024-04-18 19:09:27
微社区e家通活力市桥

漫步在番禺区市桥街道的大市大街(又名大市巷),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那个糖厂繁荣的年代。

街道两旁,那些见证了年月风霜的老建筑依然屹立,它们的存在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翻新后的外墙,以柔和的色彩和精致的线条,让这些老建筑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而墙上那些栩栩如生的墙绘,更是为这条老街增添了几分艺术的气息。


每一幅墙绘都在讲述一个故事,或是关于糖厂工人辛勤劳作的场景,或是展现当地居民生活点滴的片段,又或是描绘市桥街道历史变迁的长卷。


这些墙绘不仅美化了街道,更让过往的行人停下脚步,细细品味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具有历史感的蚝壳墙建筑

走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一种独特的宁静与和谐。记者走访时,有市民说:“这里以前夜宵也很出名的,是市桥最原始的一条街,烧烤特别好吃!”居民的一言一行,都可以看出这里生活的闲适,烟火味仿佛从未消散。

“隐居”在大市大街的竹间李公祠

在大市大街,隐藏着一座见证了历史变迁的珍贵遗产——竹间李公祠。它静静地坐落在大市大街16号,仿佛是一位沉默的长者,用其沉静的姿态诉说着过往的岁月。


竹间李公祠位于番禺区市桥街大市大街16号,始建年代不详,曾经修缮,现保存清代晚期建筑风格。


祠堂航拍图

祠堂坐北向南,总面阔10.58米,总进深17.07米,占地面积180.6平方米,为岭南传统的三间两进围合建筑形制,由头门、天井侧廊及后堂三部分组合构成。砖、木、石结构,青砖墙,花岗岩石脚墙,红砂岩墙基。

两进均为人字形封火山墙,硬山顶,瓜柱式梁架和硬山承檁,素瓦双坡碌筒屋面、黄色琉璃勾头滴水、南方水果和吉祥动物等装饰龙舟脊、龙纹灰塑装饰外墙博风。
祠堂头门正脊灰塑八种佳果:木瓜、桃子、杨桃、花稔、石榴、菠萝、枇杷、莲雾。


祠堂后堂正脊灰塑“双龙教子”“鱼跃龙门”。

该祠堂的“龙”形灰塑装饰,是番禺区400多座祠堂中独有的一座。祠堂大门为凹斗门,花岗岩石门夹,石匾额阴刻“竹间李公祠”,装褚红色硬木木门。门厅正中设硬木挡中门,门前后雕刻花卉图案并描金漆,基座为花岗岩石门槛。祠堂头门、两廊、后堂地面正铺红泥阶砖。天井花岗岩条石铺地,廊部为卷棚顶。后堂共有4根金柱,金柱为硬木柱身,花岗岩石柱础,后墙居中处设神龛神台祭祀,神龛上方刻有“兰桂腾芳”金漆字,前檐次间砌筑青砖墙体开设券门。

据了解,岭南李氏的历史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始祖李邵,四世祖李仙之,迁居番禺鹳岗村(在今广州市海珠区),为李氏入粤始祖,卒葬番禺区大石街猛涌村多石岗(墓今存)。


市桥李氏族谱

在这座隐藏在老城区街巷中的祠堂,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沉淀上,每一眼都望进岁月的深处。

竹间李公祠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市桥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等待着更多像你一样,愿意探寻、聆听和感受的访客,来发现这份惊喜,来领略这份深厚的历史底蕴。

【图文记者 黄骆】

【编辑 陈钰】

信息来源 大市社区 市桥街综合服务中心(文体线) 陈韵诗

【小e跑腿】

街坊有需求,我们来帮忙!信息时报微社区e家通平台开设“小e跑腿”专栏,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若有什么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快来扫码留言,记者来帮忙!


长按识别或扫描上方小程序二维码


@广州日报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