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漫游广州 | 这种清代“广府明信片”,你了解过吗?
2024-04-10 11:46:07
广州日报新花城
在广州永庆坊“叠月桥”边,有一栋融汇中西建筑风格的二层小楼,这里是新中国第一代粤剧舞美艺术家何碧溪先生的故居,如今被活化为艺术空间——宝庆一号,默默推动着广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这里,我们了解到通草画的“前世今生”。 宝庆一号艺术空间的院子里,种植着一棵不起眼的植物,经负责人介绍才知道这就是通脱木。通脱木又称通草,清热下火,是广府凉茶中的一味常见药材。宋代笔记《太平广记》中有记载:“通脱木,如蓖麻,生山侧,花上粉主治恶疮,如空,中有瓤,轻白可爱,女工取以饰物。” 一年半到两年左右的通脱木茎髓取出晒干,切成薄片,就是“通草纸”,可用于通草画或通草花制作。太老的茎髓会木质化,所以通草纸通常面积不大。清代的通草画师有深厚的中国工笔画功底,结合西方明暗透视等技法,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经过反复多层着色,矿物颜料与植物细胞结合,让通草画在光下呈现出一种刺绣般的效果,深受外国客商喜爱。 “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通草画所承载的内容,反映了当时中国岭南地区的生活百态,这是摄影术传入中国前外国人能够接触到的中国图像资料”,通草画非遗传承人颜康平老师认为,“可以说通草画最初承担起了讲述中国故事的职能。” 随着照相技术普及,通草画逐渐走向衰落,其工艺技法一度失传。直到2000年前后,昔日的“广府明信片”得到发掘和重现。 2022年10月,通草画入选第八批广州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如今,通草画不仅经常出现在各大博物馆的展览中,还是每年广府庙会的非遗体验项目之一,更以羊城通虚拟卡、数字藏品等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逐渐迸发出新的活力。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栾晓森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栾晓森 陈铭曦 王安蕾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栾晓森
@广州日报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