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百日咳频上热搜!早期症状与感冒相似,如何科学预防?
2024-04-02 13:35:20
广州日报新花城

近日,有关百日咳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3月30日,#百日咳今年已致13人死亡#登上热搜第一,并引发热烈讨论。根据中国疾控官网发布的数据,今年2月报告的百日咳案例高达17105例,是去年同期的31.8倍。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科长王轶副主任医师提醒,百日咳作为一种乙类传染病,其影响范围并不仅限于儿童,而是会波及各个年龄层。虽然青少年和成年人在感染百日咳后,重症的情况相对较少,但他们却容易成为百日咳鲍特菌的传播者,一旦感染婴幼儿,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如何辨别百日咳?如何科学预防?如何照顾患儿?……且看专家支招。

以反复剧烈咳嗽为特征,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

4岁的小雯(化名)10天前就开始咳嗽,开始的时候只是单声咳,后来出现十几声连续不断的咳嗽,还有点气喘,妈妈带她到附近的医院就诊,医生诊断其为急性支气管炎,用了止咳平喘的药物,但效果不佳,小雯夜间也开始频繁咳嗽,还是长吸气式的咳嗽,严重影响睡眠,妈妈只好带着她来市一医院就诊,经检查最终确诊百日咳。

什么是百日咳?

百日咳是一种由百日咳鲍特菌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反复剧烈咳嗽为特征。感染早期传播风险高,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密切接触传染。传染源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及带菌者。人作为百日咳杆菌的唯一宿主,普遍易感,尤以5岁以下儿童多见。

久咳不愈,当心百日咳

百日咳的病程长达1-2月甚至更久,潜伏期平均7-14天,整个病程中均有传染性,尤以发病前后数周为甚。

“人的一生中可多次感染,而自然感染不能产生终生免疫,保护年限仅为4-20年。”王轶介绍,典型百日咳病程约6~8周,分为三期:

1. 卡他期:一般1~2周。开始症状类似感冒,除咳嗽外,还可伴有流涕、喷嚏、低热,也可只有干咳。当其他症状逐渐消失时,咳嗽反而加重,日轻夜重,渐呈痉咳状。

2. 痉咳期:持续2~4周或更久,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为特征,咳嗽剧烈伴随多种痛苦表情,及鸡鸣样吸气吼声,夜间及受到奔跑、进食、受凉、烟熏、哭吵刺激时易诱发。

3. 恢复期:一般为1~2周,咳嗽减轻,但遇到浓烟等刺激后仍可复发,如有呼吸道感染时,会重复出现阵发性痉咳。

王轶提醒说,新生儿和幼婴儿常会出现无典型痉咳,往往咳嗽数声后即出现屏气发绀,容易导致窒息、惊厥。

“呼吸动作可停止在呼气期,患者的心率先先增快,继而减慢乃至停止。若不及时进行人工呼吸、给氧等积极抢救,会导致其窒息死亡。”

怀疑为百日咳要做哪些检查?

王轶表示,如果已经出现上述典型表现,特别是有明确接触史的话,那就可以进行疑似诊断了。如果进行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明显增高,可以进行临床诊断。“目前确诊主要进行鼻咽拭子百日咳核酸检测,当然呼吸道病原体基因测序也可以是辅助检查的手段,不过成本较高,一般门诊比较少用。”王轶说。

建议积极接种疫苗

百日咳要如何预防呢?

王轶表示,目前推荐治疗百日咳的首选药物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轻症患者可以选择口服药,重症或者有并发症的患者则需要住院治疗。

“接种疫苗是预防百日咳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可有效降低感染和重症病例的发生几率。”王轶介绍,目前我国使用的计划疫苗是白喉类毒素、无细胞百日咳菌 苗、破伤风类毒素(DTaP)三联疫苗。接种时间为3月龄、 4月龄、5月龄,18月龄时各接种1剂次。

“通常疫苗接种3-5年后保护性抗体水平下降,12年后抗体几乎消失。建议易感人群在疾病流行时仍需加强接种。”另外,我国获批的疫苗中儿童五联疫苗是可用于2月龄以上婴幼儿接种且含有百日咳成分的疫苗。

王轶表示,如果患者已经确诊,一定要隔离,至少隔离到使用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后5天。如果没能及时用有效的进行抗菌药治疗,那么隔离期就要等到咳嗽停止后的21天。

“对于没打完百日咳疫苗的婴幼儿,或是接触到百日咳患者的人群,那么在21天内(最好1-2周内)要吃药或打疫苗来预防。”王轶提醒,患者所在的房间要保持通风,同时要把房间里的物品都清洁和消毒干净。接触患者时,一定要戴上医用防护口罩,还要确保手的卫生。


患儿生病期间要选择易消化高营养食物

如何照顾百日咳患儿?王轶支招如下:

1. 要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不要在室内吸烟。

2. 避免跑动、哭叫、煤烟等不良刺激,减少痉咳的次数。

3. 给患儿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如面条、蒸蛋、米粥等,品种要多样。

4. 采用少量多餐的办法,喂食不可过急,食后少动,以免引起呕吐;饮食不可过凉或过热,以免刺激气管而咳嗽。如果是母乳喂养,那妈妈也要做到清淡饮食,尽量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5. 痉咳发作时协助侧卧,坐起或抱起,轻拍背部,助痰排出。咳嗽引起呕吐时,要让孩子把头扭向一边,以免呕吐物进入气管,引起窒息;呕吐完了要及时给孩子漱口。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青梅 通讯员 魏星、吴丽婷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吴婉虹

浏览量:
@广州日报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