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全球首例第三代试管婴儿 成功阻断环状染色体
2024-03-20 18:43:11
广州日报新花城

3月19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该院生殖医学中心首次通过改进后的基于链读测序的长片段二代测序技术,成功实现了端粒融合型环状染色体的单体型构建,应用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PGT)成功阻断环状染色体向子代传递,应用此技术的全球首个健康宝宝在该院诞生,如今已满百天。据介绍,该改良版的新技术日后应用于单基因疾病诊断上,将可简化更多流程,并为单基因疾病、基因突变的夫妇带来生育健康宝宝的希望。


案例:

夫妻双方一方有染色体异常、另一方有基因突变

小雪(化名)28岁,丈夫29岁,两人步入婚姻殿堂三年,从未避孕却迟迟不孕。在外院经历了三次人工授精均失败,进一步检测发现小雪的染色体检查结果为带有嵌合型的17号环状染色体,嵌合比例为29%,也就是说小雪体内71%的细胞染色体是正常的,29%的细胞17号染色体形成了一个环状。2021年12月,为了生育一个健康宝宝,夫妇来到了中山六院求诊。

该院生殖医学中心任姿副主任医师介绍,环状染色体是人类很罕见的一类染色体结构畸变,携带者一般生育率较低,会承受不孕不育、高发的反复流产或生育畸形儿等风险。这可能就是小雪多年未孕的原因。

诊断过程中,医疗团队发现,除了小雪有染色体异常的问题,男方KMT2A基因存在一个新发的致病变异,“每个个体均有两套遗传物质,一套来自父亲,一套来自母亲,如果染色体或基因变异遗传自父母,通过信息比对就可以找出这两套遗传物质中哪一套有问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单体型构建。当夫妻双方再生育时,通过与胚胎信息比对,就知道胚胎是否遗传了有问题的遗传物质,从而判断胚胎的疾病状态。”任姿介绍,案例中的小雪夫妇均为新发变异,无法通过双方父母的信息构建单体型,这样就无法区分他们自身的两套遗传物质中哪一套发生了问题,从而给胚胎的诊断带来了挑战。

团队攻关:

 开发新的检测技术成功阻断环状染色体向子代传递

2022年2月,在生殖医学中心学科带头人梁晓燕教授、中心主任方丛主任医师的带领下,医疗团队进行了多种常用检测方法的尝试,包括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染色体微阵列技术,基因组光学图谱技术、三代测序技术,结果都不尽人意。

“传统的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无法判断胚胎是否携带环状染色体。”梁晓燕介绍。于是,团队走向技术攻关。中山六院生殖医学中心PGT检测室主管技师张志强介绍,“我们主要从几个方面作改进,首先在血液取材上保证足够新鲜,有足够长度的片段供我们去提取,第二步在筛选时作了改进,最后在拼接时算法也进行了一些改进。”最后团队突破技术壁垒,团队开发出针对环状染色体检测的基于链读测序的长片段二代测序方法。随后,团队对小雪夫妇的胚胎进行了一体化PGT检测,包括胚胎植入前单基因遗传病检测(PGT-M)、胚胎植入前染色体结构变异检测(PGT-SR),成功判断了胚胎环状染色体及致病基因变异的携带情况,“当次共送检11枚胚胎中仅1枚胚胎染色体和基因均正常,异常概率高达90.9%。”医疗团队介绍,这宝贵的一枚正常胚胎植入到小雪体内,并最终孕育成功。

将为更多需要三代试管技术的家庭带来希望


针对医疗团队通过探索取得技术突破,并且最终诞生全球首例成功阻断环状染色体向子代传递的第三代试管婴儿,生殖医学中心主任方丛主任医师介绍,基于这类环状染色体构建单体型的技术方法已申请技术发明专利,“我们希望这一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能为更多饱受不孕和遗传疾病风险之苦的家庭生育健康后代带来希望,同时也为医学领域开辟新的道路。”据了解,该技术还有望拓展应用至其他有染色体异常和单基因病的夫妇,为更多家庭带来希望和福音。

梁晓燕表示,目前一代、二代、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各有其优势,没有说哪一种更为优先,这项团队的技术突破主要是为适合做三代试管的人士服务,植入前诊断有严格的指征,正常胚胎的孕育不需要用到三代试管技术,“这个突破性技术避免了遗传疾病筛查‘加戏’的问题。”梁晓燕举例表示,以前像筛查单基因疾病需要收集备孕夫妻的父母一辈血样,看从父母一辈哪里遗传而来,如果父母不在了,还需要检测其兄弟姐妹,现在应用新技术,直接检测夫妻双方就可以有一个准确的诊断结果。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梁超仪 通讯员:张婷婷 戴希安 简文杨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魏丽娜

浏览量:
@广州日报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