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a生成视频(截图)
Sora的出现,让不少影视业内人士开始摩拳擦掌。如何更好地去迎接变化?
广州名动影视文化有限公司CEO梁嘉文则表示,未来的影视行业将更注重动手能力。他表示,倘若后续Sora开启公测,他不会选择将其放入到商业制作层面,而是放入运营板块。“我想用它作为敲门砖,去开拓更多商业机会,但不会让它落实到服务板块,因为这样容易降低企业自身的价值,真正有价值的部分还是藏在精细化的手工之中。”
“AI技术更多像是为了填补未来的自我创作做准备。但对于掌握专业视频编辑能力的人来说,Sora就是工具,而人才是使用工具的角色。”他表示,尤其在动态影像呈现中,AI生成有时极容易产生不可控的边际效果,面对一些很精细的画面,如烟雾方向、人体动作等,依然离不开人的操作和修改,具备学习能力的特效师并不会因此失业。即便未来Sora可以实现长片制作,但它也不会过度被使用。“因为可能会降低自身的价值,让IP变得不值钱。”
好莱坞导演戴夫·克拉克作为AI技术在影视领域的早期应用者,在媒体采访中也同样透露,人工智能生成的视频更适合的地方是作为剧本的宣发材料。“创作者不应该为Sora的出现感到危机,而是应该去拥抱这些技术。”克拉克说,Sora生成的清晰、逼真的视频内容,必须要与传统的讲故事能力和叙事技巧相结合,才能吸引受众。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完整的故事片需要有连贯的情节、角色发展以及各种场景和设置。但Sora目前在计算资源、训练数据和道德考虑方面的局限性可能会阻碍其制作长片的能力。正如著名导演黑泽明所说,‘电影的一切秘密都在剧本里’,这句话才是电影的本质。”
影视从业者该如何去拥抱这项新技术?电视剧《西南联大》及纪录片《九零后》导演徐蓓的态度或许值得借鉴:在Sora发布当天,她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海浪的视频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她称,Sora正是“后浪追逐着前浪,未来驱赶着现实”,但面对这一切她并不紧张,“我想与之共舞”。
而面对AI,人类又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沈阳教授,作为国内研究人工智能、大模型最前沿的学者之一,他用AI进行“总结”如下——
在AI视频生成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审美选择能力变得尤为重要,这种选择反映了深层的审美取向。然而,仅凭审美选择能力并不足以追求理想的视频表达方式,这个过程还需要提示优化能力的辅助。这两种能力共同铸就了AI视频“知行合一”的实践路径……对于如何提升这两种能力,AI也给出它的答案,包括但不限于提升个体的跨文化审美能力、创造力、想象力、与模型的互动能力等。
梁嘉文则将其归于“综合学习能力”。作为一个还在蹒跚学步的小朋友的爸爸,梁嘉文坦言,Sora对10、20后的教育影响将是更为彻底的,“相比起让他学写代码,也许我会选择让我的孩子未来去学一门手艺,比如他热爱画画,那么就不能只学AI绘图,而是必须会用画笔绘图。”他笑称:“这样至少可以保证当断电或AI发生到不可想象的地步时,他还可以凭自己的手艺养活自己。”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程依伦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蔡凌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