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广州地铁九号线获第二十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2024-02-08 17:38:30
广州日报新花城

近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北京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正式公布第二十届第二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获奖名单,广州地铁九号线工程入选。

地铁九号线经广州市花都区和白云区,西起飞鹅岭,经花都汽车城、广州北站、花都区政府、机场商务区等重点地段,至地铁三号线北延段高增站。线路全长20.1公里,全部为地下线,共设置11座车站,于2017年12月28日正式开通运营,不仅是花都区内的首条地铁线路,更是广州北拓高效发展的重要交通骨干线。

地铁九号线是国内第一条全线在富水岩溶发育区修建的地下线路,全线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岩溶、断裂带、富水砂层等不良地质现象,尤其是岩溶发育,溶土洞见洞率平均为50%,部分工点高达70%。线路还需下穿多条河流、数百栋房屋,以及下穿武广高铁、京广铁路等重要建构筑物,全线施工存在多项工程技术重难点。面对复杂的施工挑战,地铁建设者们积极推动科研创新,全力推进智慧地铁建设进程,在施工中实现了六项“国内首创”:

首创富水岩溶发育条件下复合地层地铁盾构工程成套技术。广州地铁开创性提出岩溶区、溶土洞处理原则和方法,建立全套复杂地质条件下盾构隧道、明挖深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方法,首创装配式钢套筒平衡始发/到达技术,创新了上软下硬地层中急曲线轴线控制技术,提出砂土层与岩溶交界页面盾构掘进安全施工控制技术,开发了岩溶区地铁综合处理应急抢险技术,创新了盾构施工中地下爆破排障施工关键技术,成功解决国内首次富水岩溶发育区施工技术难题,成套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首创下穿350公里/小时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关键技术。首次实现在高铁不限速情况下,盾构下穿高铁路基变形安全实现了严格控制,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首次在岩溶区引入MJS注浆技术;首次引入灰色模糊处理理论,分析溶洞发育特点,提出隧道岩溶处理原则和方法;首次搭建自动监测软件平台,运用信息化技术解决施工安全问题。

首创富水岩溶地层既有盾构区间加站成套关键技术。在隧道已经建设完成的情况下,增加清塘站,形成了盾构-基坑-暗挖隧道施工顺序论证及施工关键技术,创建了富水砂层地区既有隧道范围新增明挖结构支护施工技术,研发了爆破条件下基坑围护结构渗漏防治施工技术,创新了硬岩地层深基坑支护关键技术。

首创国内并联式双模盾构设备。研发国内首台并联式双模盾构设备,解决了传统单一模式盾构设备不适应富水岩溶复合地层复杂变化的地质问题,实现盾构掘进无需在特定条件下进行装卸任何部件,进行掘进模式的切换。

首创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信息化管控关键技术。首次搭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预防控制关键技术,创建智能化的安全风险预防与控制信息平台,搭建土建工程精细化管理系统,实现各层级信息化服务,研发地铁一体化项目管理平台,全面实施“四化”管理,搭建BIM信息化技术管理体系,形成跨企业的精细化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实现对不同专业施工操作工序管理可视化、可跟踪、可归责的过程管理。

首创城市轨道交通机电系统智慧化体系。创新性采用蒸发冷却直膨技术,创新采用供电系统设置再生制动能量逆变回馈装置、集中UPS电源方案、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通过采用节能环保高性能强夯装备以及关键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突破了处理复杂地基时遇到的工期、投资、节能、环保等技术瓶颈,解决了工程建设中“四节一环保”的技术难题,每年节约用电146万度,节省费用116.8万元。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天研 通讯员:张标陈虎辉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骆昌威 通讯员:刘礼仪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吴荻

浏览量:
@广州日报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