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层次很丰富的角色,对我来说是很大的挑战。”1月18日,电影《坪石先生》在广东韶关乐昌坪石正式开机。谢君豪在片中饰演“坪石先生”黄际遇,他告诉广州日报记者,这是他“看第一眼就心动的角色”,“能够塑造这样一位岭南的教育大家,特别荣幸”。
他是大家,也是父亲
开机现场,谢君豪身着黄际遇标志性的“孖袋衫”登场,“黄教授平时喜穿布长衫,在长衫胸前左右两边各缝一口袋,一边是插钢笔、铅笔,一边是装粉笔”。抗日战争期间,中山大学、岭南大学等一批学校被迫迁徙,大批师生从广州到云南澄江再到粤北坪石,在战火中坚持办学。作为当时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主任,黄际遇与卫梓松、杜定友、冼玉清等一批教育大家坚持到了最后一刻,令岭南文脉在烽火中得以延续。
在谢君豪看来,黄际遇是一个学贯中西、极其博学的顶尖学者,但他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或很老学究的样子,而是风趣幽默的一个人。书法极好,还懂剑术,喜欢喝酒……“首先他是一个人,一个很有人性光辉的人。”
而这也是吸引他出演《坪石先生》的最大的原因:这个角色既有仰望星空的大视野和大情怀,也有脚踏实地的“凡人”的一面。
一方面,黄际遇是一个爱护学生的人。他认为学生要用知识去武装自己。谢君豪记得片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当时那个时代懂数学的人不多,戏里黄际遇对学生说过一句话,我教给你,再通过你们教给你们的学生,以后数学一定会普及的。所以你要保住生命,要把自己留下来,不能太冲动,因为你的大脑是很宝贵的。有数学才能有科技,有科技然后我们才能振兴,这属于他相信的东西。”
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普通父亲。和所有父母一样操心孩子,有着很接地气、生活化的一面。印象很深的是其中的一场戏,黄际遇与儿子最初产生了分歧,有一天他与儿子讲明了原因,说完两人不欢而散,“那一瞬间我突然间觉得他老了,有些伤感或者脆弱的东西表现出来了”。
文化的相近,对自己诠释岭南角色更有帮助
出演这么丰富的一个角色,谢君豪坦言“是很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理解角色,谢君豪不仅扎进资料文献里,还在表演中加入了一些“小心思”。黄际遇是潮汕人,谢君豪就特别在台词中加入一些潮汕方言,例如叫儿子“阿弟”,喝茶是“食茶”。同时也保留了一些潮汕地区的习惯,比如喝茶,还养了狮头鹅要给女儿当嫁妆。“这是一个有着很多层次的角色,他是学者,也是父亲,也会因为担心孩子唠唠叨叨,但一旦他要做出决定的时候就很坚定。”
“还有一个优势,就是黄际遇是一位广东人。”谢君豪表示,此前他曾出演过不少岭南的角色,例如“南海十三郎” 江誉镠、 冒死为黄花岗七十二位英雄敛尸、找到长眠地,为英雄保住了尊严的潘达微等。文化上的相近,让身为香港演员的谢君豪在诠释这些角色时更有感觉,也给予这次的表演很大的启发。
开机仪式上谢君豪与黄际遇的后人黄小安合影
选戏标准:“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观众”
戏里的谢君豪是一位教育大家,戏外的他同样也是演艺圈里诸多演员的师父。问及他的教育理念,谢君豪表示,很重要的一点是找到平衡,“因为我是演员,很容易就把自己当成第一位,以自我为中心。但是你教人需要以学生为中心,需要自己去平衡。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谈到如今的选戏标准,谢君豪表示:“角色必须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观众。”而一旦接下这个角色,就一定会想办法演好。至于戏受不受欢迎,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这不是一条铁打的公式,无法在选择之前就判定这部作品是否一定受欢迎”。但他相信《坪石先生》所传递的,对今天的年轻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会获得年轻观众的喜欢。
在谢君豪看来,西南联大的故事已经在许多影视作品中呈现,而关于“坪石先生”的故事则几乎没有,“让这段故事被更多观众知道,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岸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刘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