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读懂中医四大经典 | 第九课:换季咳不停,寒咳治法你要知
2024-01-26 17:04:33
新花城

目前,已进入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呈现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种病原体共同流行的态势,不少患者终日咳个不停。面对原因各异的咳嗽,西医尚未研发出特效药。相反,中医治疗咳嗽则有辨证论治的优势。尤其是对于寒咳的治疗,中医经典方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面对咳嗽,不论寒咳、热咳,老百姓一般的治疗思路都是要“消炎”。然而,这种过于简单粗暴的方法,往往得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外感咳嗽在临床上是最为常见的,中医所述的“六淫”之气,即风、寒、暑、湿、燥、火,均可导致咳嗽。下面,将为大家细说寒咳的治疗思路。


治寒咳,用小青龙汤

寒咳的重要症状是痰色白稀、舌苔白。《黄帝内经》认为,形寒饮冷伤肺,形寒即体质受寒受凉,饮冷指进食寒凉食物,均对肺不利。因为肺是娇脏,不耐寒热,易被外邪侵袭。咳痰而稀是寒痰,咳嗽痰白、稀,称为寒咳。如果咳嗽痰黄、稠,则是热咳,因此可以从咳嗽出来的痰进行辨别。

对于寒咳,相关中医经方有不俗的疗效。《伤寒论》记载:“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太阳表证未解,而又水饮停聚,出现发热,怕冷,咳嗽,干呕,或见口渴,或见腹泻,或见咽喉梗塞不畅,或见小便不通畅、小腹部胀满,或见气喘的,用小青龙汤主治。

小青龙汤由麻黄、桂枝、芍药、炙甘草、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八味药组成。方中麻黄发汗、平喘、利水;桂枝解表、通阳、散寒;干姜、细辛散寒化饮,五味子敛肺止咳,防麻、辛、姜辛散太过,半夏化痰降逆止呕;炙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

“简单来讲,对于外感初期,有发热恶寒、无汗、干呕、咳喘、痰白清稀量多、小便不利、脉浮弦、苔白滑症状的患者,可辨证使用小青龙汤。”黄平东分析道。


寒咳痰多,则用射干麻黄汤

然而,由于南方地区气候潮湿,外感风寒者往往会夹杂寒湿之邪。对于这种情况,则适宜辨证使用射干麻黄汤。

《金匮要略》记载:“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这种症状的声音的特质,就是你在咳的时候,喉咙的痰有一种呼噜呼噜被刮动的声音。射干麻黄汤主要治疗部位,比较聚在喉咙,患者的气管一般像是被什么东西塞住,然后要咳的时候会觉得气管这一段、喉咙这一段好像分泌特别多的痰,而这痰也没有办法咳干净。不管你怎么咳,这边都一直在继续分泌痰,在这个地方觉得塞而痒,然后忍不住要咳嗽。

方中麻黄宣肺温肺,化饮散寒,止咳平喘,开达气机;寒饮结喉,以射干泻肺降逆,利咽散结,祛痰化饮,其为君药。寒饮内盛,以细辛温肺化饮,温宣肺气;肺主宣降,以款冬花宣肺化饮止咳;紫菀泻肺止咳,降逆祛痰,温化寒饮,调畅气机,与款冬花相配,一宣一降,调理肺气;痰饮蕴结,以半夏醒脾燥湿化痰,温肺化饮,利喉涤痰;生姜降逆化饮,畅利胸膈,助半夏降逆化痰,共为臣药。肺气上逆,以五味子收敛肺气,使肺气宣降有序,兼防宣发降泄药伤肺气,为佐药。大枣补益中气,生化气血,滋荣肺气,为佐使药。诸药配伍,以奏温肺化饮,下气祛痰之效。

避风寒,是第一要务

其实,防治咳嗽的重点并非如何用药,而是要学会避风寒。因“风为百病之首”,老年人本身抵抗力不足,容易被风寒湿邪侵袭而致病。只有做到避风寒,才能从根源上做到“未病先防”,减少咳嗽的发生。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这是预防风寒感冒的基础。首先,保持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公共场所或他人后,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其次,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口腔,因为这些部位是病毒易于进入体内的通道。

避免寒冷环境:寒冷的环境会增加感冒的风险,我们应该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天气中。

在寒冷天气外出时,选择合适的服装,包括帽子手套、围巾等,以保持身体的温暖。此外,室内通风也是非常重要的,保持适度的室内湿度和空气流通,有助于降低病毒在室内传播的风险。但老年人切忌在家中吹“穿堂风”。

对于外感风寒初期,建议老年人用适量的生姜、葱白、红糖加水煎服,有助祛风散寒,有效缓解初期的感冒症状。


指导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医经典科主任、主任中医师 黄平东

记者陈晓琨

通讯员王校宇、李龙浩


@广州日报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