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读懂中医四大经典 | 第十二课:冬养生,要学会“藏”
2024-01-26 17:05:28
新花城

人们常说“秋收冬藏”,意思是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要把秋天收获的食物收藏储备起来好过冬,而冬天的养生要点也讲究一个“藏”字。到底,冬季养生要“藏”什么?具体又要怎样“藏”呢?


《内经》教你科学“藏”

藏,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将身体封藏起来,主要指衣着保暖,外出时尽量不要裸露太多的身体部位,穿着保暖的衣物,覆盖起来。

除此之外,藏还有减少外出的意思。天寒地冻时外出,容易受寒气侵扰,更多的应该将自己藏身于温暖的室内空间。

关于冬季该如何“藏”,《黄帝内经》记载:“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这段话,概括出了冬季的多个养生要点。

冬日不要扰乱阳气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的意思是,冬天自然界的万物都潜藏了,阳气潜藏于内,所以用“闭藏”一词来形容冬季的气象。

“坼”就是裂,滴水成冰,土地冻裂了,所以说“水冰地坼”。自然界是这样一种现象了,阴寒之气这样盛,所以人体要注意不要扰乱阳气,尽量使阳气潜藏。

为避严寒,应该“早卧晚起”

之所以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是为了避严寒,所以应该早卧晚起。古时候的气候比现在要冷,加上保温条件差,造成伤寒病很多。从养生角度讲,避免寒冷是很重要的。

注意心态上的“潜伏”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是指,精神意志要好像潜伏藏匿下来一样,跟自然界的气象相一致,自然界的动植物到冬天都有这种现象。潜藏下来后,有的生命就像停止一样,当然实际上并没有停止。

此时,人的情志也要若伏若匿,把情志像藏匿起来。同时,要营造一种对事物有所心得、有所成就的心态。

这是因为,冬季自然界阳光少,天气寒冷,人们多在房间里,这个时候如果再不保持一个好的心态,也很容易得病。现代研究证明,在极地地区,当其处于没有太阳光照射的极昼状态的那几个月,人们的抑郁症发作会比较多。越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越要保持好自己的心态。

闭藏阳气,符合养生规律

“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这个话不难理解,意思是要注意保暖,不要无缘无故地泄露皮肤,以防受风寒侵袭。受风寒的侵袭会使人体的阳气反复受到夺失。“亟”就是频,不停的。使气亟夺,就是反复丢失阳气,因为皮肤外露了,加上风寒侵袭,阳气便很容易丢失。

这个养生的道理与冬气相符,冬气就应该闭藏,人的阳气也应该闭藏起来,这符合冬季养藏的规律。

冬不养生,春易发病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即肾与冬气相应,所以逆冬气养生之道则伤肾。肾受伤春天发为痿厥病。也就是冬不藏,至春则少阳之气不能生,肝脏虚而筋失其养,出现“痿”。“厥”是指手足凉,因“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这属于下焦之病。

肾阳虚者,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手足凉。“奉生者少”是因为冬天当藏而不藏,所以春天当生而不能生。养生不当除本季会致病之外,还会影响到下季节。


记者:陈晓琨

@广州日报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