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夫妻档”,万里之外安家育桃李

2023年2月,响应广州市号召,广州市从化区民乐中学潘康友和妻子广州市从化区第四中学教师陆婉静报名参加“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带着两个女儿来到5000公里外的新疆喀什疏附县支教。 

潘康友是一位从广州奔赴大西北的“90后”年轻老师,两次援疆支教让他的青春格外与众不同。2020年2月,潘康友老师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来到了新疆喀什疏附县,成为一名援疆支教老师,被派往疏附县第二中学任教。

2023年2月,他再次来到新疆疏附,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援疆支教工作,与之前不同的是,这一次的援疆路,妻子陆婉静与两个女儿陪他一起走过。在这里,他们用辛勤的汗水,为祖国西北边疆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并用一家人的援疆故事浇灌着民族团结之花。

援疆的种子发了芽

许多人对潘老师的选择感到不解:为何他会选择携家人一同援疆?同事和朋友为他们担忧,孩子能否适应当地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他们是如何作出这个艰难决定的?面对疑问,潘老师淡然回应:“再度踏上援疆支教之路,我们毫不犹豫地带着两个孩子!”

早在2014年,潘老师就有志去援疆。“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这句话像一颗种子,深深地扎根在潘老师的心中。与还未成为他妻子的陆老师相视一笑,两人心有灵犀地决定:如果有机会,他们一定要去新疆支教,让自己的青春在祖国的边疆绽放,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充满价值。从此,“扎根边疆梦”的种子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成为他们前行的动力和信念。

2019年,春风拂面,万物复苏。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传到了他们耳中:选拔优秀教师支援新疆!他们已是幸福家庭的顶梁柱,两个可爱女儿的爸爸妈妈。机会难得,但小女儿的稚嫩需要呵护,这一去新疆可就是一年半载。

陆老师,聪明如她,一眼看穿了丈夫的心事。她轻抚着小女儿,眼中满是坚定:“这次,你先去吧。我们的未来还很长,但机会不等人。等小女儿长大一点,我们再一起赴疆!”

就这样,潘老师背负着家人的期望与责任,踏上了援疆的征程。而陆老师,则默默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时光荏苒,2020年2月至2021年7月,潘老师在新疆疏附县辛勤耕耘,他的付出与智慧赢得了学生与当地教育界的广泛赞誉,荣获疏附县教育局颁发的“优秀援疆老师”称号。

夫妻俩携手踏上援疆支教之旅

2023年伊始,新一轮的援疆教师遴选拉开了帷幕。潘老师和他的妻子,在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全力支持下,再次投身其中,为了他们的援疆梦想共同奋斗。这对教学严谨、备受学生敬爱的夫妻教师,终于被选拔为广东省第二批“组团式”援疆教师。令人感动的是,他们决定带着两个可爱的女儿,一同踏上这段特殊的征程。

潘老师深情地说:“工作在哪里,家就在哪里。既然我们选择了投身边疆教育事业,那么边疆就是我们的家。让女儿们在当地接受教育,更能深刻体会援疆的意义和价值。我希望她们能像新疆的小朋友一样,在平等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同时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当地的教育现状,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教育愿景。”

潘老师和陆老师这对夫妇,带着对援疆梦的执着,踏上了疏附县这片热土。面对语言、文化和环境的巨大挑战,他们不仅没有退缩,反而积极融入当地生活,与学生们打成一片。

潘老师利用自己的音乐才华,点燃了疏附县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的艺术之火。从合唱团的和谐歌声到乐器的激情演奏,他为学生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而陆老师则以艺术为媒介,与疏附县明德小学的学生一同创作,展示不同民族的文化魅力。他们的艺术作品,不仅增进了学生间的友谊,也加强了民族间的理解与团结。

更令人感动的是,他们的两个女儿也追随父母的脚步,来到新疆求学。与当地学生建立的深厚友谊,成为彼此人生中宝贵的财富。她们的跨地区交流,为学校注入了多元文化的活力,也进一步巩固了民族团结的基石。

潘康友和陆婉静一家,用音乐和艺术的魔法,打破了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他们不仅为新疆的教育事业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更为民族团结谱写了新的篇章。他们的援疆梦,如同傍晚的余晖般温暖而坚定,照亮了更多援疆人的前行之路。

在阿亚格曼干村大道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未来。穗疏同心携手,两地人民正齐心协力,迈向更加富裕、快乐、幸福的明天!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赵方圆 通讯员 疏附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婷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赵方圆 通讯员 疏附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婷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麦晓颖

@广州日报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
麦晓颖
更多文章
赵方圆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