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盆景“挖”出大产业!派潭“村晚”走进佳松岭村

“在小小的园地里挖呀挖呀挖,挖小小的盆景……”2023年12月30日晚,一首盆景版《挖呀挖呀挖》在派潭“村晚”走进佳松岭村专场上唱响。

小盆景背后的产业致富的振兴之路

走进派潭镇第二小学,各式各样的盆景映入眼帘,姿态万千,盆盆都有新意,有的栩栩如生,有的盘根错节,还有的如千年人参惟妙惟肖。随手一拍皆是风景,为这场特别的“村晚”添光增彩。

“2023年9月,我们跟派潭镇第二小学一起合作开了盆景艺术社团。”返乡创业盆景农艺人李张旺告诉记者,社团一共有40多名学生,每周授课一次,“效果非常好,孩子们都对盆景很感兴趣。”李张旺说。

当晚,李张旺、周家洪等三位盆景师傅与派潭二小的孩子们,为观众带来盆景版《挖呀挖呀挖》和《闪闪的红星》歌舞表演,并同步在“村晚”舞台上表演盆景修剪,一棵棵平平无奇的盆景在大师的巧手下焕然一新,赢得观众的阵阵欢呼。

据介绍,佳松岭村墩头自然村发展盆栽产业已有40多年历史,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盆景手艺人,培育出了琳琅满目的精品盆景,带动当地走出了一条盆景产业致富之路。

客家貔貅“活”态传承凸显派潭非遗魅力

广州舞貔貅看增城,增城舞貔貅看派潭佳松岭。

舞貔貅是客家地区的传统舞蹈节目,其貔貅造型似猫头,又似狮,所以又名“舞客家猫”“客家醒狮”。派潭佳松岭村舞貔貅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至今已有170多年历史,2007年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增城区三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员。

舞貔貅广东省级传承人、第四代掌门人张永木带领“翠英堂”貔貅队带来精彩的舞貔貅表演,整个表演以嬉闹、游戏、谐趣和武术表演为特点,呈现出人与兽和谐相处的热闹祥和气氛。其中派潭镇党委书记和佳松岭村干部也变装三头貔貅惊艳亮相,与佳松岭村貔貅队同台舞貔貅。

非遗文化“活”起来,关键在传承。当前派潭镇拥有22项非遗项目,其中省级非遗1项、市级非遗3项、区级非遗18项。近年来,派潭镇致力于为非遗文化搭建传承与交流平台,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进景区、进酒店、进民宿,设立7个非遗传承基地,着力提升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乡土节目唱响文化繁荣的振兴之音

关注乡土、承载乡音、凝聚乡情,客家山歌舞台剧《佳松岭好地方》和村歌《我爱佳松岭》均由原增城副市长、派潭乡贤张金定作词作曲。

其中,《佳松岭好地方》由“山歌皇后”曾婷婷领衔主唱,高亢嘹亮的歌声一唱响,浓浓的乡音在现场回荡,瞬间勾起在场观众的乡愁记忆。村歌《我爱佳松岭》则在增城音乐家协会陈蔚炽老师的钢琴伴奏下,村社干部和派潭二小的老师们联合演唱。
一首首赞歌,一曲曲舞蹈,描绘出乡村和美、人民安居乐业的振兴之图。据了解,获知佳松岭村承办“村晚”活动,村内的企业、众多热心乡贤和村民们有钱出钱、有物捐物、有力出力,为派潭“村晚”佳松岭村专场赞助了资金和奖品奖券,为“村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强大助力。外出乡贤张先生感叹道:“从‘村晚’能够深切感受到家乡的巨变,村民的热情活力和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更加坚定了我回家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夏强 通讯员:姚利利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夏强、高鹤涛 通讯员:姚利利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时秀芙

@广州日报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
高鹤涛
更多文章
夏强
更多文章
时秀芙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