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绿美广东老少同行”粤港澳青少年生态文明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在广州市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举行,当天下午共有6条具有广州绿美特色的研学线路率先发团。
启动仪式后,2名来自广州市老年干部大学的“五老”代表、1名来自从化区城郊中学的“新时代好少年”、2名来自广东华侨中学的港籍学生以及12名来自从化区流溪中学的学生,前往罗洞工匠小镇,开启“绿美文化——传好一门艺(工匠)”研学之旅。
罗洞工匠小镇位于从化区江埔街南面,占地约5平方公里,通过挖掘传统乡村工艺和特色产业内涵,大力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弘扬传统工匠文化,让小山村蝶变成开放式的农业大公园。
通过盘活村里闲置的旧纸厂,罗洞工匠小镇改造建设了集工艺大师工作室、展览、教学、交易为一体的罗洞百匠园产业园,搭建小镇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引入羌族草编传承人黄强、羌族水磨漆艺非遗传承人朱志红、广绣传承人谭展鹏等25名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非遗项目传承人落户开馆,常年驻点传授砖雕、木雕、榄雕、掐丝珐琅、古琴等特色工艺,弘扬传承非遗文化,开办工匠课程,设计农耕工匠文化研学活动路线,以工匠文化赋能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搭趟栊模型,探榫卯奥妙
走进能工巧匠木工实践课堂,青少年和“五老”代表们被学堂内的趟栊门深深吸引。“趟栊门是岭南西关大屋最独特的古门窗艺术之一,它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大家看这个趟栊门模型,上上下下都找不到一颗钉子,关键部位全部用榫连接……”在罗洞工匠小镇林俊炜的讲解下,大家逐步了解趟栊门的起源和特点,西关大屋三重门的各自妙用等科普知识。
随后,青少年和“五老”代表们近距离观察趟栊门模型,三五成群体验组装趟栊门的过程,感受榫卯结构的奥妙和东方建筑美学的独特魅力。“这太精巧了,我们照着模型尝试组装都废了好些功夫,古代工匠是怎么想出来的呢?”“这就像是古代工匠的‘乐高’积木。”从认识趟栊门,到最后自主组装完成,学生们纷纷感叹中国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
到荔下学堂,享自然课堂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活动中,青少年和“五老”代表们顺着木栈道前往荔下学堂,沿途了解罗洞村的农耕文化。
荔下学堂设在罗洞村的山丘之下,蓝天白云、灿烂阳光映照着灌渠的小溪、机耕路、农田作物、昆虫,勾勒出一幅动静生色的乡村生态画卷。
一路上,同学们一边欣赏着四周的景色,感受河山壮美和山涧流水,一边与伙伴谈论自己的发现。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中,处处都留下了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赏工艺作品,悟工匠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瑰丽灿烂。罗洞工匠小镇聚集包括陶瓷与木雕名匠、广府砖雕、铜银工艺、云贵扎染、香云纱、压花、烙画、古琴、茶艺等非遗传承人落户小镇,古琴、石磬、编钟等乐器和羌族草编、水磨漆艺等各式精美艺术作品在这里呈现,不同的文化在这里交融,闪耀着艺术之光。
活动中,同学们一起走进罗洞工匠小镇内的百匠园工艺流动展厅和广乐府,徜徉于艺术的长廊。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认真观看漆器、木雕、陶塑等精美展品,奏响石磬、古琴等古乐器,在工作人员林俊炜和黎小冰的讲解中了解其特殊的制作工艺,时不时低下头来仔细记录自己的点滴收获。
来自广东华侨中学的香港籍学生叶泳佟表示:“对我来说,围绕生态文明开展的行动与活动都是极其有意义、有好处的一件事,绿水青山、植物动物都是大自然给我们的馈赠,我们应该付出实际行动去保护这美好的大自然,希望更多青少年一起加入我们的行列,共同践行爱护生态、崇尚自然、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今天的研学活动中,我最喜欢趟栊门制作环节。”2021年度广州“新时代好少年”、2022年度广东“新时代好少年”、从化区城郊中学学生董李穗巧表示,本次研学之旅让她“沉浸式”“近距离”感受到古人智慧的结晶,非常有趣。
广州市老年干部大学、原广州市粮食集团部门经理董志明则表示,很高兴能和下一代的小朋友一起走进乡村,通过研学的方式拓宽视野,共同见证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成果。这次旅途之中,他也用手机和相机记录下许多美好瞬间。
据了解,本次活动鼓励青少年自由创作、记录分享,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研学实践成果。主办方将提供多渠道宣传平台,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可扫码添加客服了解线路更多详情
【记者 黄林宜】
【编辑 邓菲菲】
图片来源: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