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校园善力量”慈善创意大赛结束,11支队伍筹款57万元

日前,由广州市慈善会和广州市善城社区公益基金会共同举办的第二届“校园善力量”慈善创意大赛总结大会在海珠区东升云鼎大厦举行。广州市慈善会、广州市善城社区公益基金会、广东东升控股集团相关负责人出席,“校园善力量”优秀指导老师及11支参赛队伍代表等50余人参与。

会上,主办方广州市慈善会向本届赛事的青年导师、优秀指导老师、先进团队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并授予荣誉证书。本届赛事共联动广州本土9所高校,撬动11支高校学生团队参赛,在99公益日、国庆节、重阳节和乐善行公益徒步活动四个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线上线下筹款工作,合计为“安居计划”居家微改造项目筹集资金逾57万元,其中“乐善行”活动期间共带动24.12万人次参与,共捐赠22.82亿步数,为安居计划获得配捐53.96万元,预计帮扶超300户困难长者及困境儿童居家微改造。最终暨南大学创新创业教练工作室以最高筹款额荣获第一名,广东工业大学社会工作协会和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协会分别位列第二、第三,获得大赛激励金和荣誉证书。

在感想分享以及善力量青年说环节,本届赛事中的冠军团队、优秀团队、优秀指导老师以及参赛同学们聚焦劝募宣传活动,各抒己见,与主办方交流分享了活动期间的感想感悟。

其中,来自暨南大学的同学分享了他们将“网络赋能”与“商业思维”融入募捐活动的经验心得——根据不同平台特点,针对性撰写宣传文案,充分利用社交平台流量。来自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同学分享了他们从七个人到一群人的故事——从发动本专业学生到寻找指导老师帮忙沟通,将捐步与第二课堂分数挂钩,最终逐步将活动从数十人发展到一个校区,再推广到三个校区,成功号召半数学生参与其中。

无畏困难,青年力量“沉浸式”参与

相较第一届大赛,本届赛事为参赛学生打造了“沉浸式”慈善项目参与体验,带领学生参与慈善项目“前期筹募、中期资金落实、后期入户探访”的完整流程,将大学生志愿者从“协助者”的身份转变为“参与者”和“资金与资源的链接者”,激励大学生勇担社会责任,彰显青春活力。

第二届“校园善力量”慈善创意大赛在广州市志愿者指导中心、荔湾区多宝街道办事处、三七互娱集团、万达集团等单位及各志愿驿站站长们的大力支持下,共吸引了5638名青年大学生志愿者参与,通过依托与高校公益社团合作、设置青年导师岗位、建立青年先锋团队、采用慈善爱心义卖、互动游戏和公益表演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校内外劝募工作。

为帮助志愿者应对第一次劝募不知道如何开口的情况,主办方特地编制了一本“葵花宝典——劝募五部曲”,内容涵盖心态准备、言语表述、捐赠反馈、注意事项等劝募核心内容,为参赛者提供劝募技能保障。除此之外,各高校团队通过活动前对志愿者重点培训、活动中不断互相加油打气、活动后总结复盘的方式提高团队参赛能力。

志在愿行,青年公益实践发挥新思维

为了更加深入了解大学生在参与慈善募捐活动时的实际需求和真切困难,主办方特此向参与活动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发起相关调查问卷,据统计共发放304份、回收304份,有超80%的大学生表示曾经参与过或愿意参与慈善公益活动。其中激励大学生参与慈善募捐活动的原因较为多样,最受认可的为“获取志愿时长”,占比94.4%;其次是“服务社会,回馈社会”“发掘了个人潜力并锻炼”,分别占比86.5%和70.7%。

另有28.3%左右的大学生认为参与慈善募捐活动存在阻力,主要为“时间因素,与个人生活或工作学习相冲突”等。但总体来说,大学生参与慈善募捐活动后的满意度达91.78%,未来继续参与慈善活动的意向度超90%。

据问卷数据分析,大学生们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积极性和意愿度较高,且希望未来可以通过公益领域相关组织参与多种类更为丰富的实践项目,获得更为专业的指导培训。广州市慈善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期待下一步能够有更多的青年力量加入到公益慈善领域当中来,用自己的青春力量和创意思维,让爱心的火炬接力传递。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
通讯员:李国全、王梦华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龙成柳

@广州日报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
龙成柳
更多文章
莫伟浓 影相佬~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