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吸引游客200万!广州南沙:“百企兴百村”绘就“百千万工程”新图景

“渔唱晚”精品民宿让游客推开门、乘上船就能欣赏“广东最美湿地”万鸟齐飞美景;南沙水鸟世界可以一年四季与“留鸟”嬉戏,还能打卡20款形态各异的创意竹秋千,带你找回童真时光……在南沙,不断落地的项目解锁当地文旅新玩法,注入新业态和活力,打造未来城市绿轴,“百千万工程”新图景正在绘就。

12月25日,由南沙区委宣传部、南沙新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组织的“百千万工程”系列新闻发布之国企担当主题新闻发布会,在南沙湿地公园“渔唱晚”精品民宿举行。记者从发布会获悉,南沙新区按照上级部署要求,持续深化落实《南沙国资国企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对口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区属国企组团帮扶,深化“百企兴百村”行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奋力推动南沙“百千万工程”迈上新台阶。

人气旺:每年吸引游客200万人次 打造未来城市绿轴

在十九涌渔人码头,一排渔船形状的船屋正对着南沙湿地景区,推开窗,满眼绿色与鸟鸣扑面而来,碧水潺潺、红树林立,鹭鸟不时划过天空,一派宁静秀丽的岭南水乡景色。这里是“百千万工程”示范点——“渔唱晚”精品民宿,坐落在南沙湿地景区之畔。民宿和南沙湿地相连,游客可以从民宿专属码头搭船进入湿地游览,一路看遍南沙形态各异的红树林,欣赏冬日芦苇荡下万鸟起飞的盛景。

南沙旅游公司资深运营经理殷欣告诉记者,这里过去是餐饮店,改造后成为精品民宿,以生态精品旅游为核心亮点,突出岭南文化、疍家文化特色。民宿的落成将有效盘活闲置资产,打开十九涌乡村振兴新篇章,为南沙旅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距离南沙湿地和“渔唱晚”不远便是南沙水鸟世界。第六届广州南沙东南亚竹文化艺术节本月开幕,20款形态各异的竹秋千在水鸟世界安营扎寨,有的竹秋千像空竹,有的像旋转木马,有的可以当跷跷板,有的如同一艘大船……不少市民如同寻宝一样前来寻觅隐藏在河畔林边的秋千,集齐20款秋千打卡拍照。

“这里是国企民企联合打造的项目,正依托湿地资源,打造广州RCEP文商旅融合创新产业合作园。”广州市水鸟世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亮元告诉记者,助力南沙区“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东建设,目前水鸟世界已成功打造了包括东南亚竹文化艺术节在内的三个国际品牌项目,共同为南沙湿地区域试验“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结合的新业态模式。项目拉动了上下游产业,带动周边的农家乐和酒店配套建设,助力整个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作为南部核心景区的南沙湿地、水鸟世界、十九涌商业街区,每年吸引游客达200万人次。”广州南沙资产经营集团副总经理刘胜光介绍,正探索新的联农带农富农模式,以“渔唱晚”生态精品民宿为纽带,积极打造十九涌“渔唱街”主题文化街区,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实现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促进农商文旅与生态保护的有机融合,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最美底色。随着深中通道万顷沙支线、灵新大道南延线以及万环西路南延线的完工,以及南沙全民文化体育综合体的启用,南沙湿地景区将成为南沙对外开放南部城市客厅的耀眼明珠。

南沙区国资局副局长吴俊峰表示,今年7月,南沙区国资局印发了《南沙国资国企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对口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指导区属国企开展组团式帮扶,深化“百企兴百村”行动。南沙国资将依托南沙全民文化体育综合体建设契机,联动周边湿地驿站、水鸟世界等区域内存量资源,建设“大湿地片区的文体、旅游、产业、康养基地”,打造湾区对外开放门户、未来城市绿轴。

产业兴:打造现代都市农业新标杆 美丽乡村奔向幸福经济

南沙明珠农业公园成为居民休闲度假的首选“打卡地”;互联网结合鱼塘变成“新渔网”,“汗水渔业”正朝着“数字渔场”加速转变;将当地疍家文化元素更好植入到渔场产业发展中,让美丽渔场美得名副其实;十四涌“渔舟唱晚·最岭南水乡画卷”正在绘就……

在南沙,总投资约40亿元打造南沙都市农业实验园已经成为当地休闲旅游农业标杆,明珠农业综合中心、数字渔场·桑基鱼塘(一期)、绿亨番茄种业研究院基地、雾里果都(气雾栽培)项目、湾区农谷(鱼菜共生智能化工厂养殖)一期、南沙无人机农业应用中心、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等现代都市农业项目建,家庭都市小菜园等20余个沉浸式体验项目备受追捧。

据吴俊峰介绍,今年南沙区国资局向国企拨付注资19.19亿元,批准国企新增重大融资金额74.28亿元,新增重大项目投资金额约368亿元。区属国企打造的产业园开发项目在扩充优质产业载体空间,加速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加大国企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力度,通过农业科普、培训返聘、送检下乡等,助力结对帮扶村实现农业产业升级,带动农民融入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今年,累计联农帮农5000余户,采购被帮扶地区优质农产品500余万元。

据南沙现代农业集团副总经理陈冲介绍,通过发展“家庭都市小菜园”新模式,实现农产品从“产供销”变为“销供产”,较传统土地租赁效益提高60-70倍,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该集团通过“自养+招商”模式,吸引优质农业龙头企业指导和合作,联农带农约4500户,吸纳农民就业约1.5万人。同时,该集团下属明珠农业公司和横沥镇群结村签订村企结对共建协议书,创新土地流转、企业务工、合作种植、合作养殖等带农模式,依托“优品南沙”、消费协作服务中心等平台开展常态化消费帮扶。

南沙土特产“强”起来,村民生活富起来。以“南沙青蟹”为例,“南沙青蟹”品牌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中国有机产品等荣誉。万顷沙远近闻名的海鲜市场和备受好评的餐馆成了当地特色招牌。“今年年初,在属地政府的帮扶下,我和家人一起从事休闲渔业的生意,人均每月能有8000元的收入,收入有了很好保障。”村民张健说。

聚集人才和金融资源,推动“百千万工程发展

人才是第一资源,金融是实体经济活水。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和金融助力。南沙区国企在人才服务和金融服务方面不断加大力度。据广州南沙公共资源控股集团纪委书记廖云飞介绍,南沙公控集团以南沙国际人才港载体为依托,南沙公控集重点建设大湾区(广东)国际人才驿站、国际化人才特区展厅、南沙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共享空间,打造“湾区启航 雏鹰展翅”就业服务品牌,开展港科大专场高端人才招聘、高层次人才篮球羽毛球俱乐部等系列活动,打通了人才高质量就业的“最后一公里”,推动国际化人才集聚南沙,港澳青年融入湾区、乐业南沙。

在金融方面,南沙科金控股集团积极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三农”企业及个人融资。该集团下属融资担保公司今年已为超40家中小企业及个人提供融资服务,累计发放贷款超2.45亿元;南沙区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损失补偿资金池累计为104家科技企业授信17.11亿元,发放贷款9.32亿元;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累计为1395家企业发放贷款43.3亿元;农民致富信贷支持活动累计发放贷款240万元。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耿旭静、董业衡 通讯员:舒霞、张子笛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时秀芙

@广州日报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
耿旭静
更多文章
时秀芙
更多文章
董业衡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