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创新实施“新乡村示范带+”工程 推动乡村“连片协调、共同富裕”
打造一条示范带,带活一片新乡村。
闲置民房变身的“科学驿站”坐满了研学少年,远近闻名的“盆景村”既吸引“盆景行家”也迎来“时尚博主”,纳米科技让传统水稻田变身“数字农场”,曾经无人问津的旧厂房成为文旅孵化器基地……走进广州的乡村,一条条新乡村示范带的建设,不仅让乡村擦亮“颜值”,更带旺了乡村产业。
如何让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更有质感?今年以来,广州创新实施“新乡村示范带+”工程,努力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打造了一批精品新乡村示范带,一个个散落在山间水边的乡村“串珠成链”,从“一处美”走向“一片美”“一村富”走向“村村富”“一枝独秀”走向“连片协调、共同富裕”。
花都“花漾年华”新乡村示范带:村村走出独特“新花样”
从市区沿高速进入花都山前旅游大道,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穿上墙绘“彩衣”的高架桥,与满眼的鲜花绿植相得益彰,这样的美景时刻提醒着游客,已经进入了“花漾年华”乡村振兴示范带。
花都“花漾年华”新乡村示范带
“花漾年华”乡村振兴示范带,全长38.5公里,涵盖赤坭、狮岭2个镇20条行政村,从竹洞村的盆景观赏园到瑞岭村的“盆景经济”,从马岭村的观花植物园到国泰村的热带植物研学基地,这条乡村示范带集中了花卉、渔业、“互联网+农业”三大省级农业产业园核心区,并串接起各具禀赋特色的马岭片区、岭南盆景小镇片区、九曲河片区3大片区和马岭观花植物园、岭南盆景小镇、宝桑园等拥有18个重要产业业态的“18节点”,辐射面积约100平方公里。
乡村振兴,不能只停留“表面的美丽”,要从根本上注入动能,成就可持续的“和美乡村”。走进竹洞村的逸翠园,造型各异的盆景让人眼花缭乱,有趣的是,这里展示的盆景,大多是来自邻村的瑞岭村。当来到瑞岭村,比起主打“乡村旅游牌”的马岭村、竹洞村,这个村子看起来并不那么起眼。但已经有100多年历史的瑞岭盆景,可谓大有来头。“我们村主要发展‘盆景经济’,虽然看上去没有那些搞旅游的村那么光鲜亮丽,但这几年也通过我们的努力,争取让村民们‘荷包满满’。”瑞岭村党委书记、村委主任姚标民自豪地说。曾经,瑞岭村主要以种植盆景树种为生,很少创作出“盆景作品”,村民增收始终存在“瓶颈”。这几年,村里成立了盆景农民专业合作社,把种植农户培育成盆景大师,并通过“大师带能手,能手进校园”,不断扩大盆景经济、盆景文化在瑞岭村的影响力。
在这条乡村示范带最西端的国泰村,同样有着“响当当”的名号,这里是全国热带作物科普基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广州实验站站长夏溢带着记者走进田间地头。这里,博士与村民同干农活,本地农产品与热带农作物交相辉映,科学驿站与传统农舍比邻而立。
“我们希望通过研究院+基地+企业+村庄,带动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像是我们在村里试验种的香草兰,这是非常有经济价值的香料,以香草兰为原料研发的茶、酒、香水、护肤品等加工产品已面市,有望实现产业化发展。”夏溢说。而对于国泰村而言,研究院的进驻给村子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泰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朱小毅告诉记者,原本很多闲置的村民房屋,如今改造成科学驿站、小剧场,村里的道路、环境都更美了。
黄埔“纳米水乡”新乡村示范带:乡村“纳米”丰产增收
这里是“纳米水乡”所在地,迳下村风情摇曳,帽峰山麓、九龙湖、凤凰湖、龙翔湖错落其间;这里是科技农业的实践地,无土栽培工厂全年无休,数字水稻农场上驶过一辆辆无人驾驶收割机;这里是实体经济“新战场”,以小鹏汽车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项目纷纷落地……
黄埔区“纳米水乡”新乡村示范带。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
这就是黄埔长达10公里的纳米水乡新乡村示范带,融入中新广州知识城发展大局串联何棠下村、迳下村、埔心村、洋田村,将农业、科研行业与休闲服务业相结合,构建以产促农、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的新乡村示范带。
“‘纳米水乡’的名字来源有个故事,”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龙湖街道党工委书记姚锦全说。近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赵宇亮在黄埔区打造全球纳米科技产业高地。“我们专门聘请赵宇亮院士为迳下村‘纳米小镇’的‘镇长’,不仅进行纳米技术网络教学,还导入了许多纳米技术产业项目,让这里的集体经济有了大发展,未来村民收入能有大提升。”他说。
在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方面,龙湖街道从破解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等“三块地”管理难题入手,推动各村实现产业兴旺。
“百千万工程”建设,既要激发乡村的经济发展动力,人居环境整治也要齐头并进。为了给人民谋幸福,黄埔区财政投入7000万元,带动社会投资2.15亿元,打通多条入村环线,铺沥青、安路灯,实施三线下地、雨污分流、垃圾分类、厕所革命,沿路规划打造农业基地、展示厅等,如今的迳下村可谓“一步一景,处处关情”。
“白云深处·诗画帽峰”新乡村示范带:“环帽峰山”精品旅游路线人气足
从太和镇白山村牌坊徐徐走进,一栋四层高的帽峰山文旅孵化器基地映入眼帘。市民可以前来逛书画展、购买本地特色农产品,一路徒步到帽峰山,吃一顿太和烧鸡农家菜,悠然地度过周末时光。难以想象,这个文旅孵化器基地曾经是一栋无人问津的旧厂房,有企业瞄准新乡村示范带建设这一契机,将其盘活打造成文旅孵化器基地,为当地村社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成为白云深处·诗画帽峰新乡村示范带的独特打卡点之一。
“白云深处·诗画帽峰”新乡村示范带
记者了解到,白云深处·诗画帽峰新乡村示范带围绕着帽峰山而建,涵盖太和镇白山村、和龙村、头陂村和钟落潭镇沙田村、华坑村共5个行政村,全程长约30公里。白云区农业农村局综合发展指导科科长周列介绍,该示范带依托帽峰山这一自然优势资源,坐拥帽峰山生态景观资源,积极开展节点公园、亲水碧道等环境提升建设工作,目前景观改造面积超10万平方米。
今年年初,白云区太和镇与广州白云高新区投资集团、广东碧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约,各方围绕帽峰山新乡村示范带中的白山村示范段、头陂村示范段、和龙村示范段进行建设与项目运营,高标准打造“白云深处·诗画帽峰”新乡村示范带,使之成为“广州高地、湾区绿脊”的广州新名片。
如今,在太和镇头陂村的三顾茅庐文化创意园,园区在不破坏一草一木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建筑进行升级改造,开创了全新的乡村旅游打卡方式,周末游客入住率达60%,不仅为头陂村增加了村社收入,还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2023年12月20日《广州日报》3版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申卉、何瑞琪、汤南
通讯员:石建华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苏琬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