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鳞、瓜子、墨鱼骨也能做彩灯?汇景街坊跟着传承人感受非遗彩灯魅力

毫不起眼的灯芯草、瓜子、鱼鳞、墨鱼骨经过一番匠心巧手也能变成精美的彩灯!说的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佛山彩灯!

佛山彩灯俗称“灯色”,灯型千姿百态,工艺精致,精巧秀丽,是中国传统彩灯艺术的主要流派之一。因其品种丰富、款式新奇、色彩艳丽,装饰多样而深受喜爱。2008年,佛山彩灯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岭南文化一道靓丽风景。

图片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非遗文化薪火相传,大力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12月9日,汇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汇景社区居委会组织居民在汇景阅动空间开展“华灯聚汇景上添花”佛山彩灯体验活动。现场特邀佛山彩灯传承人黄敏言分享佛山灯色的文化历史故事,并手把手教居民制作彩灯,让居民“零距离”体验佛山彩灯艺术的独特魅力。

图片黄敏言(右一)带领汇景居民体验佛山彩灯之美。

黄敏言,工艺美术师、佛山彩灯传承人,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玉榕之女。其多个作品荣获国家级和省市级奖项,同时热心开展佛山彩灯非遗项目的文化传承与传播。

瓜子、墨鱼骨、灯心草……皆可妙手成灯

“明代的佛山手工业、商业发达。流传于中原的元宵灯会、中秋赏灯等民俗风尚也在佛山兴起,彩扎工艺应运而生。彩灯逐渐成为民间秋色盛会、元宵灯节、中秋节等民间节日习俗必不可少的项目。”活动伊始,黄敏言首先给大家讲解了彩灯历史文化、寓意内涵及制作工艺等内容,并现场展示多个精美的彩灯作品。

图片

据介绍,佛山彩灯的品种丰富、款式新奇。作为佛山彩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秋色艺术灯”具有古雅质朴、精巧秀丽的特色。佛山的能工巧匠们想象丰富,利用丰收的果实、植物的种子、农产品等“秋色元素”,如种子、灯心草、通草、芝麻、豆类、鱼鳞、墨鱼骨等材料,剪刻、粘砌成各类纹样图案,制作成特殊的手工艺灯笼,可谓独具匠心,巧夺天工。

现场,黄敏言着重介绍了几种颇具特色的“秋色艺术灯”。其中,墨鱼骨灯以墨鱼骨为材料,经过精心雕刻而成。墨鱼骨轻而脆,需要工匠对力道的把控极其精准,十分考验技艺和耐性。洁白无瑕的墨鱼骨经过雕刻后,晶莹剔透,呈现出象牙骨雕的质感。

还有五彩鱼鳞灯同样吸引了汇景居民的目光。黄敏言介绍,五彩鱼鳞灯是其母亲杨玉榕大师独具匠心的作品,通过运用不同颜色的佛山剪纸做底层配衬,在剪纸的镂空位置上粘贴鱼鳞。因鱼鳞具有透光性,淡黄灯光从鱼鳞片透出,营造出传统灯彩的韵味。

图片图片向居民展示多个精美彩灯作品。

传承人“手把手”教制作非遗彩灯

听完老师的介绍,居民们收获满满,对佛山彩灯这一非遗技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看着漂亮的彩灯,大家都跃跃欲试。为了减轻制作难度,让初学者更容易上手,现场提前准备好了骨架的半成品及装饰用品作为材料。

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纷纷动起手来。扎框架、贴布、装饰……居民们相互协作,制作出一个个缤纷多彩的彩灯。现场的讨论声、笑声此起彼伏,场面十分欢乐。在体验过程中,大家也纷纷感叹佛山彩灯的精巧和传统工艺人的匠心精神。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此次活动让居民们“零距离”感受到了佛山彩灯非遗文化的魅力,品味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进一步增强了亲子间、邻里间的互动交流。接下来,汇景社区将继续开展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让更多传统技艺和文化在社区发扬与相传。

【图文记者 曾雯雯】
【编辑 黄惠雅】
消息来源:汇景社区

@广州日报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