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晚,“跨越时空:与张大千先生对话 《万里千寻》特别放映暨映后交流”在广州举行,导演张伟民携纪录片《万里千寻》与观众见面,并分享创作背后的故事和灵感,这部影片在刚结束的第20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中获评“中国故事优秀纪录长片”。
活动现场
《万里千寻》是一部历经12年制作完成的长篇纪录片。这部影片沿着张大千在海外漂泊后半生的足迹,拍摄遍及南北美洲、欧洲和亚洲。
交流环节
影片中,张伟民以旁白讲述纪录片的拍摄制作过程,带领观众一同寻觅张大千在海外的足迹和画作。放映时,镜头中每每出现张大千的展览图录和照片、日常生活及绘画创作时的影像等珍贵资料,都能听到周围观众们的赞叹声。正如国际纪录片节评委会所说,这是一部“极具文献价值”的作品。放映结束,影厅里的掌声经久不息。
导演张伟民
活动结束后,仍有不少观众聚集在影厅门口继续着关于张大千的讨论。“虽然以前知道张大千是很著名的画家,但对于他的人生经历、具体有什么绘画作品并不了解,现在知道了。”“看完影片我感觉受到了艺术的熏陶。”“张大千长袍、长胡子,戴着东坡帽、抱着猴子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
“我之前对张大千先生没有太深入的了解,看完影片增加了不少对他的认知。”观众唐女士与朋友一起来到放映交流会现场,“最近是纪录片节,我和朋友一起看了好几部纪录片,看到这部作品在‘金红棉’中获得荣誉,就也想来看一下。”唐女士表示,她对于片中展现的张大千融合东西方绘画艺术的部分印象最深刻,“影片一开始感觉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但慢慢地通过张大千写给家里人的信、诗词、影像以及旁白的讲述,会看到张大千想法、心境的变化,以及作品风格的变化。”唐女士还对片中导演的一句旁白印象深刻,“导演说,关于张大千的资料就像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珠子,这部影片就是把这些珠子串起来,去拼起关于张大千在海外的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岸 见习记者 陆漪蔚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泽彬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黄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