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深读丨始兴十二时辰:日与夜里的变与不变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刚拂开墨江晨雾,一群候鸟已经在最佳捕食高度就位。向阳的江滩浅岸,粼粼的波光中,早起游弋的小鱼小虾最为新鲜可口。破晓时分,从半空斜斜掠过,美景美食都尽收囊中。

飞行在这片清澈的始兴母亲河上,饱餐后的鸟儿似乎可以听到大地平缓的呼吸。飞向城市,更能感受到风吹来的方向。如果说越来越多城市的发展是在高度和边界上的拓展,那么广东韶关始兴则是在同一个空间中叠加出来的时间之城。鸟儿在小城盘旋穿行,从三国穿越隋唐再至明清,1760年的时空在小城交汇纵横。

艳阳初升,岸边一排大树,站立成一首诗词的模样。清风徐来,一行一行地念那些绿色的句子,沙沙的吟诵声传入巷陌,唤醒仍在梦中的始兴城。

【现场】

晨起:向美而行,绿美画卷重现墨江两岸

“早起三光,迟起三慌”。念叨着客家祖训,今年71岁的刘明朗在树下一边舒展身体,一边望着孙儿在秋千上高高荡起,深深的皱纹里藏着时光的印记。“我在墨江边生活了一辈子。”在他童年记忆里的墨江两岸,大抵都是夏天的模样。

披着一身金灿灿的阳光,从江边挑水回来的父亲晃悠悠地回来了,清凉的水溅到他身后,弯弯曲曲却始终朝着家的方向,仿佛祖祖辈辈走过的路。晚霞如画,母亲和姐姐提着竹篮,在漾漾水纹中搓洗衣物。渔火闪闪,左邻右舍或扛着小凳或夹着一张凉席去江畔乘凉。江风如水荡树影,爽朗的笑声随着涛声渐远,小小的他便这样酣然入睡。

岁月滔滔若流水,千帆过尽已白头。当老陈已不复少年时,他却离墨江越来越远。“前些年,墨江北岸灯光昏暗,人行步道破旧,绿化带疏于管理、里面杂草丛生。晚上带着娃来这里,有点怕。”记忆里的母亲河让他一度感觉陌生。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从2021年开始,一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绣花”功夫加速推动城镇老旧小区“微改造”的大幕在这个千年古县徐徐展开。

“墨江河畔改造项目是始兴县城中社区十字街等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的一部分,涉及墨江河北岸山水大桥至墨江大桥段。”始兴县副县长钟俊锋告诉记者:“主要改造内容为下沉人行道翻新、增设盲道,新建2米宽绿道,以及玻璃钢步道、休闲桌椅、运动建设广场、儿童游乐广场、景观亮化等。”

刘明朗原以为,童年里的墨江,可能将一去不返。却不想,在他最容易沉缅往事的时节,童年中的墨江又回来了。放眼四眺,鱼翔浅底,水鸟盘旋,芳草萋萋,碧波荡漾。一去经年别日,几度春花秋月,归来眉眼如初。

日中:老城、老街、老屋的“蝶变”与“新生”

从河畔拐入墨江南路,刚练完晨操的大妈在榕树下聊天,哼着小曲的大爷骑着自行车擦肩而过,菜摊旁又挤满了买菜的人们,悠然中含有几分俗世的热闹。

对始兴人来说,老街就是解放路前川流不息的自行车,叮铃铃地唱着儿时的歌;老街就是复兴路飘香的肉丸汤,香喷喷地煮了一锅又一锅;老街就是南门路榨油坊的醇厚油香,在记忆中飘散大半生;老街就是“玲珑书店”里那个温柔而美丽的女子,她永远在青涩的岁月中嫣然浅笑。

墨江河畔的无边清风,徐徐吹入河边一座雅致的庭院——墨江文苑。这是始兴充分利用闲置办公大楼打造的一个文化新地标。这里每一处景致都经过精心设计,每一幅作品都经过层层筛选;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笔一画,共同描绘了一幅“岭南风、生态美、客家韵、烟火乐”的始兴人文新画卷,蕴含着建设者对群众的用情至深,映衬出始兴高品质的城市环境,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得到了极大提升。

日前,广东省作协生态文学创作基地在墨江文苑揭牌,由省作协组织发起的广东千名作家“挂镇联村”驻点创作也同步启动,旨在以文学赋能乡村振兴建设,推动新时代广东文学高质量发展。

“始学有人风度宜师文献,兴贤在我公明合法昌黎。”由两百年前始兴官学——墨江艺苑蝶变新生的墨江文苑,在老旧小区改造中,传承着历史,串联起文脉,带领着人们奔向更美好的未来。


(邓斌摄)

为护佑一方文风昌盛而建的文昌阁,是历代始兴文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崇敬之所。走入位于红旗路的文昌阁,多年前这里却曾经是无数娃娃的乐园。一度被始兴县机关幼儿园使用的文昌阁,“锁在深闺人未识”。始兴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对文昌阁进行了“修旧如旧”的全面修缮,让老城的文化记忆得以完整保留。

黄昏:从“有居”到“宜居”,旧小区实现“逆生长”

当赭石一般的太阳被西边垂暮缓缓淹没,晚风吹进丰收林业小区中的一户户窗棂,吹亮了万家灯火。一辆辆小车井然有序地排放在楼下,崭新的楼房外立面、平整的路面、全新的护栏,曾经远离的年轻人又回来了,居民们在“有居”到“宜居”的转变中享受着新生活。


(始兴县委宣传部供图)

“这里都是住了十多年的老朋友,一起锻炼、一起买菜,谁家缺个针头线脑、谁有个头疼脑热,站楼道一喊就有人来帮忙。大家都在努力维持这个大家庭的生活。每天下楼就是干净的小区和空气,还没进家门就有邻居亲切打招呼,每个人都可以安心在小区行走和休息。”‍‍‍‍‍‍‍‍‍‍‍‍‍‍‍‍‍‍‍‍‍‍‍‍‍‍‍‍‍‍‍‍‍‍‍‍‍‍‍‍‍‍‍‍居民陈姨很是眷恋这个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社区,岁月所沉淀的人情味,最暖人心。


(邓斌摄)

实际上,这里多年前却曾经是无物管、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的“三无”小区。“小区到处坑坑洼洼的,有些楼房外立面脱漆、发霉、掉落,每到夏天蚊虫很多,停车难更是老社区的一大痛点。”破旧不堪的老社区,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已经影响到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年轻人都不想在这里住,很多后生仔成家立业后都在外面买房租房。”

“我们坚持‘一楼一策、因地制宜’,对老旧小区破损楼体、墙体外立面进行全面加固翻新改造,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原本老旧昏暗、光秃秃的墙体穿上了新衣,不仅提高了颜值,更提高了安全指数,全县目前已完成建筑外立面修缮13万多平方米。”始兴县住管局负责人表示,“美丽楼道”建设,“三线”整治、亮化工程、电子监控设备全覆盖等工程也在齐头并进,让许多老旧小区实现了“逆生长”。


(邓斌摄)

丰收林业小区的“脱胎换骨”只是一个缩影。随意走进一个个“原地升级”的老小区,不少人望着干净的白墙黛瓦、街巷庭落,一度误以为自己闯进了“江南”。

老旧小区地下管网多为雨污混流,部分污水未能纳管,污水排水不畅、雨污串流时有发生。为彻底改变现状,始兴启动了雨污分流管网建设,让雨水和污水各行其道。

“水角街的居民们便是直接的受益者。多年来他们饱受内涝困扰,但通过雨污分流建设,今年雨季成功地改写了‘大雨大涝、小雨小涝’的窘况。” 始兴县住管局负责人说,他们还激动地给建设单位专门送了一面锦旗。

月升:唤醒沉睡传统文化,留住乡愁

月色倾城,夜渐深。在这个美丽的小城,有多少未眠人陪着月亮数星星。随着“啪嗒啪嗒”的踩踏声走入青石板铺就的水云楼街,这条因距今670多年前建成的水云楼而得名的小街蜿蜒而缠绵。


(邓斌摄)

走在这条3米见宽、长200多米的街道上,仿佛逆着时光在行走,回到了“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旧时光。真让人怀疑,在一个细雨连绵的日子撑着纸伞走去,在巷子深处是否能遇见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来到始建于明天顺六年(1462年)的东门街,一座座飞檐翘角、青砖灰瓦的古老祠堂保留完好,沉淀着客家人“耕读持家、不忘先祖”的厚重经年,那也是始兴一个个家族的迁徙史、兴衰史与奋斗史的见证者。

她们夹杂在城市高楼中,安安稳稳,不吵不闹,宛若岩石下的一方青苔,远离灯红,隔绝酒绿,不惊扰日月,不违背时序,守候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这一条条古老的街巷,不仅是客家人乡愁的安放地,也是他们梦想的启航地。对这些古街区的修缮,始兴始终遵循修旧如旧、不改变原状、最小干预的原则,坚持原材料、原工艺、原尺寸,对街面房屋建筑外立面、地板砖进行修缮,同时还对消防、环卫、排水等设施进行完善,力求对老街一番“强筋健骨”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唤醒”沉睡的传统文化。

【分析】小县如何办大事?

近年来,始兴大力实施老旧小区“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四大提升工程,累计投入资金4.5亿元,改造老旧小区36个,惠及3万多群众。仅仅用3年时间,就完成了5年规划的任务,小县如何办大事?如何以“绣花”功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更多活力?

始兴是粤北经济、人口小县,不可能投入大笔的财政资金去搞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必须坚持花小钱、办大事,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刀刃上。


(邓斌摄)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始兴围绕群众关注的住房、养老、教育和医疗等急难愁盼的问题,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杠杆作用,办好了一批民生实事、解决了一批民生难题。


(始兴县委宣传部供图)

比如,始兴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既改造提升了老旧小区生态、生活环境,又打造了绿树葱茏、临水亲水的沿江绿道等城市休闲健身设施。特别是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管道燃气安全问题,把城镇燃气管道整治与老旧小区改造相结合,让广大居民用上了安全、实惠的天然气。

 “始兴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坚持做到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推行‘点单式’改造模式,着力优先补齐雨污分流、环卫设施、消防安全、停车场等民生方面短板,既改靓‘面子’又改实‘里子’。”始兴县委书记华关说,“我们不仅注重城市塑形,更注重为城市铸魂。始兴是千年古县,历史底蕴深厚,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始终坚持保护优先,兼顾完善功能和传承历史,做到既更新好城市面貌,又保留好城市历史文化记忆。”

文以化人,文以润城。记者在始兴一路走访了东门街、水云楼、广州会馆、墨江文苑、粤北粮仓等古街古巷和历史建筑,感触最深就是,始兴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深入挖掘本地生态文化、九龄文化、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让文化元素渗透到城市建设和文旅资源开发中,把文化空间融入城市肌理,以“绣花”功夫塑造出一个个城市文化“微地标”,激发了传统文化活力,激活了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动能”。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瑜 通讯员:吴婷、卢燕明、雷茜、李恒(署名除外)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瑜 通讯员:赖金艳、张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冬庆

@广州日报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
卜瑜
更多文章
蔡冬庆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