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首届湾区传播论坛——“湾区传播:历史、理论与实践的交光互影”在广州大学城顺利举行。
本次论坛由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州大学广东戏剧影视与传媒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举办,来自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暨南大学、中山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和业界的专家学者齐聚广州,围绕“湾区传播”这一主题,从历史、理论与实践的多个维度展开研讨。论坛历时一天,由开幕式、主旨演讲、“湾区传播”对谈和分论坛组成。
开幕式由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邹军教授主持。开幕式上,广州大学党委副书记聂贵新在致辞中对所有参加本次论坛的嘉宾和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期待论坛的召开能够开阔视野、博采学术、增进交流、收获友谊,并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力量。他衷心感谢学界和业界专家长期以来给予广州大学的支持、关心和帮助。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田秋生教授在致辞中,用“三个服务”概括了学院定位:一是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国家战略,二是服务于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三是服务于行业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他表示,本次论坛的举办展现了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关于学科建设的最新思考,围绕湾区传播这一主题,通过历史、理论、实践等维度设置分论坛,对湾区传播展开深度讨论。
▏大咖云集 聚焦湾区传播
在上午主旨演讲环节,复旦大学信息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孙玮教授,中国高校影视协会会长、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学部长丁亚平教授,浙江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吴飞教授,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郭建斌教授等四位嘉宾先后发表主旨演讲。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复旦大学信息传播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黄旦教授,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刘涛教授作为与谈人对主旨演讲发表了评论。
孙玮教授作题为《无缝交互:城市界面的智能化进程》的主旨演讲。她从城市缝隙的缝合入手,探讨了城市界面的智能化进程,进而就湾区传播的概念,提出“媒介何为”的问题。
吴飞教授作题为《线上公共协商中是否有“情感转向”?》的主旨演讲。他通过基于微博的实证研究,就此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丁亚平教授作题为《转型和纠偏:电影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观念重构》的主旨演讲。他结合技术变革与中国电影在世界中的位置,既立足大湾区的核心,又面向世界,从“电影教育”与“产业发展”两个角度阐释了电影的观念重构、转型与纠偏。
郭建斌教授作题为《“湾区传播”——一种想象》的主旨演讲。他从区域特征、地理特征、文明形态等多个维度比较了 “佐米亚”和粤港澳大湾区的不同,并提出了“湾区传播”可能的研究面向:一是基于新技术的传播社会学研究,二是基于粤语等方面的国际传播研究,三是基于发达地区的发展传播研究,四是基于“一国两制”的政治传播研究。
▏激扬智慧 把脉研究方位
针对上述四位嘉宾的报告,黄旦教授和刘涛教授先后发表评论意见,随后与会专家学者就“湾区传播”展开了对谈。黄旦教授首先就湾区传播的内涵发表意见,并从地理、文化、政治和技术等层面对“湾区传播”研究的展开提出了建议。孙玮教授提出在对整体框架建构的同时,要与现有研究穿插进行,并建议湾区传播研究要突出异质性,从数字媒介产品研究入手展开经验研究。
吴飞教授提出了“为什么要在大湾区里做湾区传播”的思考,并通过相关理论研究阐释跨城市传播中“区隔”的问题。他指出,立足于基础设施、特色区域的语言或文化特征以及社会传播网络等相关议题,展开“湾区传播”研究。
丁亚平教授聚焦“网络视听研究”主题,建议开展南方影视研究。郭建斌教授基于以上讨论提出思考:湾区传播如何将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连接在一起开展课题研究。他表示,期待在各高校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打出湾区传播的旗帜,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作研究。
随后,在场的业界、学界专家就“湾区传播”的理论与实践展开了热烈讨论,碰撞出精彩火花。
▏五大分论坛 纵论湾区传播
当日下午,与会专家学者分5个分论坛继续就湾区传播的话题展开研讨。分论坛主题分别为:“历史的回声”、视听传播与湾区文化创新、基于湾区的国际传播、传播与湾区社会融合发展、湾区传播的实践与反思等。
来自国内众多高校的新闻与传播学者、业界专家从各自研究角度,发表主题演讲,并就相关话题展开对谈讨论。
分论坛上,还举行了校外导师的聘任仪式。院长田秋生教授为广东韶能集团总经理庄森博士等业界导师颁发了聘书。
闭幕式上,邹军教授对当天论坛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回顾,认为本次研讨大大丰富了“湾区传播”的想象空间,为未来将想象变为现实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他对各位远道而来的外地嘉宾和本地学者、业界专家,辛勤筹备会议的老师和同学表示感谢,并期待在湾区传播研究领域取得更多成果,为下一届论坛的举行打下基础。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桂来 通讯员:秦青青、杨子玉、刘曦玥、张展豪、杨甜甜、韩一通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桂来、李波 通讯员:陈逸君、吴蕾、王润帆、罗进、李佩瑜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时秀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