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装技术、移动应用开发……​穗港澳蓉青年技能竞赛将首次在南沙举办

第十二届穗港澳蓉青年技能竞赛将于11月25~26日在广州南沙湾滨海会议中心举行,这是自1999年赛事创设以来,广州市作为主办方第6次举办本系列技能竞赛,同时也是首次在南沙举办。

对接国家重大战略 推动四地同频共振、互融提升

该项竞赛起源于1999年举办的“穗港学生技能比赛”,2001年澳门加入后改为“穗港澳青年技能竞赛”,2008年成都加入,赛事更名为“穗港澳蓉青年技能竞赛”,每两年举办一届,由广州市人社局、香港职业训练局、澳门劳工事务局、成都市人社局轮流主办。

25年来,赛事的规格和影响力得到不断攀升,主办方从两地变为四地、参赛者从学生扩大到全社会青年、比赛项目由3个增加到5个,为四地青年提供了相互切磋、观摩学习的宝贵平台,进一步促进四地职业能力建设、技能人才培育。

广州参赛成绩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参加十一届竞赛累计获得34个冠军、41个亚军和27个季军的佳绩。

第十一届穗港澳蓉青年技能竞赛现场

接轨世赛标准 体现湾区产业特色

两天的赛程中,四地共67名青年技能高手将齐聚羊城竞技。

本届竞赛共设5个竞赛项目,分别是网络安全、商品展示、移动机器人、时装技术、移动应用开发。与上一届竞赛相比,调整新设2个项目(时装技术、移动应用开发)。赛制分个人赛和团体赛,其中时装技术、移动应用开发项目为个人赛,网络安全、移动机器人项目为双人团体赛(2人一队),商品展示项目为三人团体赛(3人一队)。

主办方广州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本届竞赛将继续坚持以世赛标准为引领,对标世赛的举办形式、竞赛项目标准、技术规则,赛题来源于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技术文件由各参赛队公开研讨、评分裁判由所有参赛队各自委派、评分标准尽可能客观量化、赛场对外开放观摩接受各方监督,为选手备战世赛提供一次高质量、全方位的实战演练。

另一方面,竞赛项目的选取也充分结合区域产业结构特色和发展趋势,既有移动机器人、移动应用开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也有商品展示、时装技术等与人们美好生活息息相关、兼具观赏性的项目。充分发挥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以赛促建的作用,为区域现代产业发展储备技能生力军。

丰富展示交流活动 共享技能盛宴

据悉,由于对标世赛年龄限制规则,竞赛的参赛选手年龄限制为21周岁或24周岁。各个项目均设金、银、铜牌及优胜奖牌。

除了精彩赛事开放观摩外,现场还将同时举办四地技能展示交流活动,强化技术技能的互相学习与交流分享。四地将带来“非遗面塑艺术”“移动机器人”“趣乡村盲盒手办与桌游设计”“冲泡港式奶茶”“调制份子鸡尾酒”“美甲艺术”“VR移动应用开发技术的现场实景示范”“茶艺”“唐卡绘画”“皮影”“竹编”等共11个项目的技能展示,让观众在观看比赛之余也能参与其中,一同感受技能盛宴的魅力。

“竞赛坚持‘大国工匠,技艺传承’精神内核,旨在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主办方有关负责人表示,本届竞赛不仅是一场竞技交流的平台,还是优秀青年技能人才展示风采的舞台,在社会营造尊重人才、崇尚技能的时代风尚,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广州技能人才总量逾370万 蓄势聚力强大动能

当前广州正积极打造一支技能精湛、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技能人才队伍,截至目前,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373.64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131.89万人,居全国全省前列。

近年来,广州夯实技能人才培养“主阵地”,积极构建现代技工教育体系,现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8个、技能大师工作室9个、世赛中国集训基地17个、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广州)研究中心1个、技工院校25所,共开设12个大类、164个专业,涵盖三大产业中的400个职业(工种),全日制在校生11.03万人,毕业生就业率98%。

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引育“主渠道”,加快“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瞄准重点产业集群,采用“订单班”“冠名班”等形式,为3000多家重点企业输送技能人才10万余人。成立“粤港澳大湾区产教融合技能人才培养联盟”,政、企、行、校联合发力,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搭建合作培养交流新阵地。

大力弘扬技能成才之路“主旋律”,建立以世赛为引领、全国技能大赛为龙头、省市技能竞赛为主体的全市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是内地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时间最早、参加项目最广、获奖牌数最多的城市,累计获得7块金牌、3块银牌、6块铜牌和15个优胜奖的佳绩。在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上,共夺得13金4银7铜26优胜奖,彰显广州技能人才培养的雄厚实力。

第九届穗港澳蓉青年技能竞赛现场

同时,积极打造穗港澳蓉技能人才合作“主引擎”,除了举办“穗港澳蓉青年技能竞赛”外,还与香港机电工程署、职业训练局和澳门劳工事务局等联合开展培训交流活动,累计为港澳培训391人;与香港机电工程署共建6个培训基地,多所市属技工院校与港澳院校缔结为“姊妹校”;加强与成都的技能协作,以竞赛共同培育人才;建设“一试多证”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站,实现粤港澳三地人才标准规则衔接。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颖思、刘春林 通讯员:穗人社宣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影

@广州日报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
刘春林
更多文章
何颖思
更多文章
张影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