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科技成果转化十大案例发布

11月20日,“将科技成果更好转化为新质生产力”——2023年粤港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系列研究成果发布暨南沙创新发展论坛在南沙举行。南沙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谢伟出席。

本次论坛发布了《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粤港澳大湾区技术转移转化报告(2023年)蓝皮书》《创新管理 南沙实践》及《南沙科技成果转化十大案例》系列研究成果,全面展现了一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发展成效和生动实践。

南沙建设华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

活动中发布了《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粤港澳大湾区技术转移转化报告(2023年)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

《蓝皮书》显示,南沙在创新发展、推动粤港澳全面深化合作方面成效显著,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机制日趋完善、大湾区内创新要素跨境流动愈加便利、高校合作办学带动科技成果转化。

《蓝皮书》建议:

一是强化南沙重大创新载体的科技创新能力,增加科技人才引进,加强科研机构建设,引导资金流向具有应用潜力的科技成果研发项目,加速科技成果的研发与供给;

二是继续发挥广州南沙科技成果转化联盟的资源汇集与成果转化催化作用,以科技转化联盟的影响力吸引海内外优秀的技术研发机构落户南沙;

三是积极推动在南沙区共建优秀大学分校,以此为基点引入更多的高端科研技术人才来到南沙、落户南沙,增强科技研发实力。

解锁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的“南沙密码”

此次论坛首次发布的《创新管理 南沙实践》是南沙贯彻落实《南沙方案》的亮点成果之一,是助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南沙范例的积极探索。

该书围绕南沙区内具有优秀创新管理经验实践的企业、科研院所、创新平台展开研究,最终提炼总结的28个典型案例,共同揭示了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的南沙密码。

论坛上还发布了《南沙科技成果转化十大案例》(以下简称《十大案例》),并举行了颁奖仪式。

《十大案例》以南沙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和提炼南沙十大代表性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从国有企业产业链孵化、新型研发机构转化、政产学研合作转化、自主创业、高质量专利许可等方面凝练科技成果转化的南沙模式,为南沙广大科技企业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经验借鉴。

入选案例代表、广东健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彬表示:“十年前南沙区政府就开始搭建平台积极引入科技人才,我们公司就是由当时引入的中科院孵化的南沙本土企业,得益于政府的长期投入,我们才有机会通过科研人员将科学家的想法在实验室变为成果。”

南沙区科技创新母基金成立

此次论坛采用“3+2+N”的办会模式“3”即三个粤港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研究成果;“2”即1个广东省技术转移智能匹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华南技术转移中心联合来自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人工智能技术专家团队共建,研发技术转移智能匹配系统关键技术,已申请专利20项,授权5项)+1个广州南沙新区科技创新母基金2023年天使类合作机构;“N”即整合及链接超过100家企业、科研院所、创新平台展、金融机构、服务机构等资源,打造“港澳成果+南沙转化+湾区应用”科创产业生态链。

活动现场举行了广州南沙新区科技创新母基金2023年天使类合作机构签约仪式。中盈股权投资、前海长城、飞凡数联、海汇投资、琢石投资、广东行至私募、三七互娱、普华天骥等8家子基金管理机构参与签约。

据介绍,广州南沙新区科技创新母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共同“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南沙”,以“天使+创投”的模式,为科技企业成长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持,重点投资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海洋经济、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业等重要产业领域,目前撬动的子基金规模已超百亿

当前,南沙正加快完善“1+1+3+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华南技术转移中心等载体支撑,打造“一金一池”科技金融创新服务模式,联合中国科学院和相关高校建立重大科技创新平台22个,成立南沙科技成果转化联盟,不断畅通“科学技术化、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产业资本化”全链条创新路径,推动创新产业集群融合发展。

成果转化十大案例

出品:南沙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潇方

文字:刘爱荘

图片:陈泊文、千帆南沙

通讯员:傅其奇
制图:潇方

投稿邮箱:nanshanet@126.com

(本文由“广州南沙发布”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广州日报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