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票候补不妨“敞亮”一点

近日,某票务平台上线演出门票候补功能,其流程与候补火车票基本一致。不过,平台却要加收总票价6%的服务费。(11月20日中国网)

随着演出市场的逐渐复苏,演出活动“一票难求”的戏份接连上演。面对庞大的需求,有关部门推出“强实名”观演、购票平台开通退票通道……从规范行业监管到优化服务内容,诸多措施,对黄牛倒票、代拍溢价等交易乱象实现有效遏制。如何进一步挤压演出门票私下交易的空间?拓宽官方渠道是关键。

长期以来,演出门票之所以成为二手交易平台的“常客”,不仅缘于供需失衡,更受限于票务平台“一经售出概不退换”的交易规则。门票候补功能的推出,就是通过票务平台对退回门票开放二次购买。此举不仅能减少演出方因退票造成的收益损失,也降低了观众私下交易的风险。客观来说,服务内容升级的背后,必然是技术开发和运营成本的提高,票务平台想要收点“辛苦费”,也是人之常情。不过,开门做生意,还得“敞亮”一点。

一方面,候补收费须科学定价。站在消费者的角度,门票6%的收费看似只是“零头”,但这笔费用没有上限,且随门票定价“水涨船高”。相同的后台运作流程,平台却要根据票价不同进行分级收费,如此逻辑,消费者自然难以接受。另一方面,数据更新要实时透明。正如网友所质疑的,在不公开放票数据的情况下,票务平台是否会为了候补收益对原价门票进行“限流”?想要消除质疑,在信息公开上下功夫,势在必行。

文/广州日报评论员:刘硕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刘硕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付迎红

@广州日报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
刘硕
更多文章
付迎红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