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黄埔大吉沙岛上迎来晚稻收割期。在“无人驾驶收获机”轰隆隆的声音中,金黄的稻谷倾泻而下,洋溢起一阵阵稻香。
随着大吉沙岛的隆平试验田美名远传,越来越多优良品种试种推广,市场销路也从而一举打开。据悉,今年的部分优质稻品种还没有收割就被提前预订,供不应求,昭示着科技为现代农业带来的好“丰”景。
今年晚稻亩产或突破600公斤
乘船横渡珠江,先听江声,再闻稻浪。在广州这座不通车、不通桥的江心小岛上,大片大片的稻田正由绿转黄,仿佛一块美玉镶嵌在江面上,不愧为现代都市中一块独特的乡村振兴“试验田”。
大吉沙岛的晚稻收割与众不同,在田间地头里来回穿梭的收割机上,贴着“无人驾驶收获机”字眼。操作人员虽然站在机器驾驶舱上观察,但实际上不需要人工操作,待收割机割完水稻,就会自动开到旁边等候的无人机转运车旁,这样就完成了一次全自动化的水稻收割。
“今年晚稻亩产突破600公斤没有问题!”隆平农业科技黄埔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建武博士兴奋地说。2023年,大吉沙岛的“隆平试验田”种植了150多个从全国各地引进和研究院自主培育的水稻品种,鉴于今年早稻的产量已突破650公斤/亩,晚稻的产量也将呈现可喜的状态。
特别是大吉沙岛上引进试种的黄埔香(玉针香)品种,还没有开割就被预订一空。这个品种曾荣获第一、二届全国优质稻(籼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2020年因代替“泰国香米”成为第三届全国优质稻(籼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对照品种,而被袁隆平院士誉为“超泰米”,其知名度高,广受市场好评。
优质稻开始“走”出隆平试验田
早在2020年,袁隆平院士亲自选址大吉沙岛,在这里建设起千亩“隆平试验田”,如今水稻种质创新、新品种培育的研究水平不断提升,优质稻开始“走”出试验田,走向全国各地。
大吉沙岛灌溉水含盐量偏高,不是所有种子都能适应。研究院从几百个水稻品种中筛选,最终筛选出品质好、产量高、抗病性好、适应力强的水稻优质品种进行推广,并探索与之配套的种植方法——
2022年10月,大吉沙隆平稻香园首次种植再生稻试验获得成功,利用头季稻收获后稻茬上休眠腋芽萌发成穗,从而再收获一季水稻,实现“一次播种,两次收获”,省种省工,口感更好,已达高产水平,在全国推广将产生显著经济效益。
今年,隆平试验田再度“加码”,引进20多个水稻优质品种。除了要把去年双季亩产超过3000斤的杂交水稻品种和技术进行优化稳定,更在高产优质品种选育方面攻关发力。“我们要测试哪种类型的种子更加适合广州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为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工作打好基础。”李建武说。
目前,大吉沙岛选出的品种均为湘粤两省农业专家的心血结晶,有入口清香的象竹香丝苗等适合广东人口味的丝苗米品种,以及产量较高的杂交水稻等多个品种。有的品种还走出试验田,目前在广东省佛山、清远、番禺和贵州省长顺县、独山县开展了试种推广。
在如何“吃得更好”的追求上,广东人可谓底气十足。国家水稻数据中心数据显示,中国推广面积最大的籼型常规稻品种或是“广东造”,或有“广东芯”,被业内称为“粤稻现象”,可以说广东优质水稻育种对全国水稻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一步,大吉沙岛将把科技农业“种”在大地上。李建武表示,研究院一方面要培育和筛选高产水稻品种,继续做好镉低积累水稻品种的选育与试验示范,并且推广到更多地方;另一方面要开展水稻的绿色种植,不使用任何化学农药能够控制住水稻的主要病害、虫害。最后,这里将继续探索“无人农场”建设,推动自动化农业技术应用。
“南方丘陵地区多,农民从会种田到‘慧种田’,相关的技术培训、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等方面的探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走,但相信我们会越来越好。”李建武说。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瑞琪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 何瑞琪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何钻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