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第57期广州新观察学术圆桌会议在暨南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广州市社科联、暨南大学、南方日报社联合主办,广州国际城市创新研究中心、《城市观察》杂志社和广州市舆情大数据研究中心承办。在会议中,政企学研各界嘉宾针对广州推进中心型世界城市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建言献策。
会议现场
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在致辞中表示,广州的城市规划设计必须主动适应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才能更好回答“老城市新活力”的时代命题。
广州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崔颂东在致辞中指出,我们需要明确广州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定位,借鉴其他超大城市发展的先进经验,为广州建设中心型世界城市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沈体雁认为,把广州打造成中心型世界城市,应处理好“广州与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历史演变”“广州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广州与粤港澳大湾区港深、澳珠板块”以及“广州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与城市发展战略”四大关系。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王世福梳理了广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遗产体系,并介绍了广州迈向世界文化名城的具体实践。
广州市委政研室副主任王文琦提出,在加快建设中心型世界城市方面,广州要补足三大短板、加快动能转换,要激发枢纽、文化、创新和制度这四大活力,提升城市能级。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教授、博士生导师吴逊指出,广州要优化政府与科技创新平台的对接,促进大数据、大科学装置和科研人才的共享协作,通过产学研关系机制创新来撬动科创发展。
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骆建云认为,应以“人”的创造力为核心,通过“更新+治理”模式激发城市内生动力,推动城市内涵式提升。
在圆桌讨论环节,与会嘉宾围绕会议主题做进一步探讨。
最后,广州国际城市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叶林在会议总结中表示,嘉宾们从理论与实践、宏观与微观等不同角度对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将为广州建设中心型世界城市提供有益启迪。
文、图/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付迎红 通讯员 刘旭晖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