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荒草沙地到网红公园,红山街火电社区扮靓家园“颜值”

社区内部杂草丛生的沙地摇身一变,从蛇虫出没的崎岖路面,成了周边街坊络绎不绝的公园。长期以来,火电社区坚持以“绣花”功夫筑牢老旧小区微改造的幸福墙,成了黄埔区红山街深入推进民生项目的成果缩影。


是社区文化阵地 也是网红公园


步入社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林荫大道,靠近人行道一侧的墙面被打造成了集政策宣传、党员风采展示、历史沿革等内容于一体的文化长廊。一张张笑脸感染人心,长廊内的笑脸墙图片来自社区居民,拍摄于社区日常开展的惠民服务。这些笑容生动诠释了居民在社区生活的幸福感。




沿着林荫道路步行向前数百米,即可到达居民日常开展文体活动的社区小公园——红荔公园。该公园作为便民文体活动场所,面向公众免费开放。记者还未步入公园,便听到一阵悦耳的乐声,原来是园内的广场舞爱好者正结伴训练。而另一侧的棋桌旁,数十名长者正围坐观看下象棋。公园的休闲健身器材处,几个年轻人正在锻炼,一名推着婴儿车的居民不疾不徐地从旁经过。



“早上我还看到有粤剧爱好者在公园里用手机直播呢!”居民马女士告诉记者,每逢清晨、傍晚和周末,社区小公园都特别热闹。除了社区辖内居民外,周边社区的街坊偶尔也会专程前来散步、遛娃。记者发现,导航APP上能直接搜索到该公园,还有网友在平台上询问公园停车和门票等问题。


社区工作人员韩女士介绍道:“我们前段时间在小公园举行的户外电影放映会吸引了两三百人前来观看,居民们听说放电影,一早便来到了现场。大家都很热情,因为我们布置的塑胶椅有限,还有很多居民自带椅子,或者直接站在后面观看。”随着公园照明设备的升级,晚上公园里有跳广场舞的、打乒乓球的、踢毽子的、下象棋的……这里俨然成了居民家门口的文化阵地。


微改造让社区焕发生机


火电社区面积约8万平方米,目前辖内居民约1200户,于1979年建成,是一个集办公、生产、居住、医疗、学校的综合单位型社区。社区发展自广东火电工程总公司的家属院,服务对象以老人、小孩和妇女人群为主。自2002年成立第一届居民委员会以来,社区不断深化基础公共设施的建设力度,通过开展老旧小区微改造行动,打造了一批主干道文化长廊、儿童游乐场、红荔公园等文化休闲场所,不断提升小区总体环境质量。



曾经的火电社区楼栋之间常常停满车辆,没有设置人车分流,居民活动的空间狭窄,且车辆和行人夹杂在同一道路上,出入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微改造后,火电社区楼宇间点缀着琴棋书画四大主题的布景装饰,移步易景。此外,每隔一小段路就能看见的石椅和楼栋下方的共享晾衣架也给社区居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备受居民欢迎的红荔公园在微改造前曾是一片荒草丛生的沙地,地面高高耸立起几棵茂密的榕树,野草间仅有几条被人踩出来的小路,环境卫生较差,时常有蛇虫出没,社区居民都不愿外出开展活动。2016年至2019年,经过多次微改造,曾经大家避而不及的荒地成了小有名气的公园。社区的文艺汇演、朗诵比赛、电影放映等活动也纷纷在此落地。


近年来,红山街坚持高标准推进老旧小区微改造,全力办好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实事项目。街道辖内火电社区通过微改造让社区焕发出新生机,惠及千余户居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图记者 智顼颖】

【编辑 陈美宛】

@广州日报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