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练唯美,意犹未尽。90分钟的演出,没看够!”11月5日下午,新编粤剧《白门柳·董小宛》在广州江南大戏院迎来首场公演,演出结束时,有观众如此表示。
据悉,新编粤剧《白门柳·董小宛》由中共中山市委宣传部、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出品,广东香山粤剧团、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联合创排演出。该剧已成功入选第十五届广东省艺术节大型舞台艺术作品终评,将于11月16日在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大剧场通过直播形式参加终评竞演。
《白门柳》是中山籍著名作家刘斯奋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曾被改编为电视剧、话剧、广东汉剧等艺术形式。其中,作为小说重要组成部分的董小宛与冒襄的故事,此前尚未被改编过。中山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以此为切入点,将小说名著与岭南传统戏剧形式粤剧相结合,重新编创和演绎,打造适应当下审美的新编粤剧《白门柳·董小宛》。据悉,该剧被列为中山重点文艺创作项目。
粤剧《白门柳·董小宛》从2018 年开始谋划构思,2020年起进入实质创作,历经多年打磨而成,其间对剧本进行了两次重大调整,邀请著名粤剧、粤曲创作人陈锦荣担任粤剧改编,并邀请中国戏曲表演学会“终身成就奖”得主、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国家一级演员周龙担任总导演,主角董小宛则由中山本土粤剧专业院团广东香山粤剧团的正印花旦黄嘉裕担纲饰演。
粤剧《白门柳·董小宛》主要讲述明清易代之际,主人公董小宛与复社名士冒襄在乱世中相濡以沫、共同进退的动人故事,展现董小宛与命运的顽强抗争,对清平时世的深切向往,以及舍身守护中华文脉流传的坚定决心。
该剧较好地突破了传统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模式,个体命运与时代洪流的悲怆交响中,激荡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民族气节。剧中通过对道具“古琴”匠心独运的处理,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理念贯穿始终。另外,该剧对当时突破时代局限性的黄宗羲“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民本思想萌芽,也有一定程度的反映,增强了该剧的戏剧张力和艺术感染力。
粤剧《白门柳·董小宛》在舞美、音乐唱腔以及造型服饰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大胆启用了一些戏曲中鲜有出现的元素,再结合传统元素来塑造人物和烘托氛围。比如用古琴曲取代传统的古筝曲,参考中国工笔画的素材,将花鸟山石等融入服装设计,通过梅花造景等装饰细节营造古朴典雅的氛围和诗情画意的境界。
精彩演出引发专家观众好评“既保留了传统,又有新意”
精彩的演出引发观众好评。“剧情紧凑,唱词出彩,唱腔清雅,人物丰满,好喜欢董小宛与冒襄志趣相投的感觉,古琴伴剑舞那一段特别精彩!”有观众如此表示。
有年轻观众表示,“剧中,每次古琴出现的时候,都很精彩。下雪的场景很唯美。好看,但不过瘾。董小宛的才华可以表现得更丰富一些。”
“我以为是中场休息呢,没想到就结束了,好看!没看够!”有老年观众如此表示。
演出结束后的研讨会上,专家对粤剧《白门柳·董小宛》的进一步打磨提升建言献策。
著名作家刘斯奋表示,演出结束后在剧场和剧场外走了走,“认识和不认识的观众都说好。看到很多年轻观众,年轻人也叫好。这个戏很紧凑,既保留了传统,又有新意。”他建议,“应该有一两段长的唱段,展示黄嘉裕的好嗓子。”
“洗练唯美。”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董上德如此评价《白门柳·董小宛》,“两位主演的感觉都很好。冒襄的行动线是‘三不从’,董小宛的行动线是‘三支持’。个人认为剧中两条暗线柳如是和黄宗羲可加强,突出离乱对天下百姓的影响。”
“该剧很重视古琴的参与,把古琴引入粤剧。”古琴艺术(岭南派)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广东古琴研究会会长谢东笑表示,“古琴,梅花……这些意象都和该剧表现的主题非常贴合,上升到了家国情怀的层面。在编配和录制古琴曲时,导演也一直在跟,他们坚持融合创新的态度让我感动。”
“文艺创作真的非常难。”该剧主演黄嘉裕表示。“当我知道要演董小宛这个角色的时候,我也去做了很多功课,她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可惜身处乱世。我们深度挖掘人物内心和细节,希望把她立在舞台上。该剧的感情戏、内心戏比较多,出演这个角色历练了我,让我受益匪浅。”
相关链接——
领衔主演黄嘉裕,是中山市香山粤剧研究院副院长,广东香山粤剧团团长,国家二级演员,2009年毕业于广东粤剧学校,2016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本科表演专业,获学士学位。黄嘉裕幼年得粤剧名家麦嘉、胡涓涓启蒙,师承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林小群。应工闺门旦行当。
黄嘉裕曾主演《临川四梦》《思凡》《白蛇传》《梦断香销四十年》《柳毅传书》《紫钗记》《六祖惠能》《南国菩提》《八和会馆》 等剧目。曾分别于2011年、2020年在第11届、第14届广东省艺术节两次获得“十佳舞台新秀奖”。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素芹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亚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