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科学节首设广州专场 科研“国家队”携最新成果亮相


生动有趣的科学文艺展演、展示前沿科学技术的“创新展”、主打科学实践和科普互动的“创工坊”……这个周末,华南国家植物园成为一片科学的海洋,中国科学院第六届科学节(2023)广州专场活动暨粤港澳大湾区科普发展论坛4日在此开幕,近30家中国科学院科研机构等带来逾40个特色展品、节目和实践活动。

我国自主研发的“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模型,“墨子号”、“太极一号”等卫星系列模型、“力箭一号”运载火箭模型以及“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模型等首次在广州现场展出,吸引大批公众前来“打卡”。

image.png

锁住二氧化碳,采出“可燃冰”

科研“国家队”亮相,科学院院士坐镇。主舞台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带来“从视觉神经再生研究中探索未知的科学世界”科普报告,从大脑科学、神经保护、神经再生谈到自己早年的求学之路,呼吁孩子们多看科学家传记、多运动。“科普活动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的好奇心‘结果’,让他们对科学感兴趣。从关注科学到研究科学,甚至成为科学家。”苏国辉接受广州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image.png

苏国辉作科普报告

如何勾起孩子的好奇心?要有趣又能长知识。广州专场活动以“嗨,科学!”为主题,围绕“节目+节日”两大特色,开辟多场景、多板块内容,设置了“嗨剧场”“创新展”“零距离”“创工坊”“科学之美”“科学与中国”之夜、“科学与中国”院士说、“科学教育沙龙”“科学健康荟”九大板块,通过科学展览、实景模型、科普报告、科学文艺汇演、科学实践等形式,让公众多方位感受科学魅力。

除了让公众与院士专家零距离互动,青年科学家们也变身科普讲师,将科学知识与舞台剧、演讲、实验、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相结合,在“嗨剧场”主舞台上演科学文艺展演。“森林如何解决氮的温饱问题?”“石头可以吃吗?”“什么材料可以控制噪声?”“开采可燃冰如何实现‘一箭三雕’?”来自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的青年科学家们,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奇妙、精彩的科学故事。

“在‘双碳’政策背景下,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可燃冰开采方法——二氧化碳置换开采法。这个方法是把二氧化碳注入海底的可燃冰层中。因为二氧化碳在相较于甲烷,在相同的温压条件下更容易形成水合物,二氧化碳会替代甲烷,进入到水分子笼中,形成二氧化碳水合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在读博士李君慧讲解道。“用这种方法,咱们可以实现‘一箭三雕’:二氧化碳的封存、开采出甲烷气体和确保地层的稳定性。”

学生变“老师”,大人变“学生”

植物手作体验、非遗棕编体验、口红DIY实验、3D打印、显微镜观察与使用、观鸟导赏……在华南植物园的大草坪上,主打科学实践和科普互动的“创工坊”成为人气最旺的板块。近30个单位在现场设置展位趣味科普活动,家长和孩子在现场共同参与科学实践,感受科学的乐趣和奥妙。

image.png

在广东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研究院展位,可复制人手动作的机械手、会捕捉人类表情的数字人、可以1000倍放大芯片观察的显微镜深受孩子们欢迎。“我们带来的装置都是跟院里研究成果相关的,同时也考虑到孩子们的兴趣。”科普产品经理黄小姐说道。作为广州科普活动的“常客”,她也把现场当作“科普人的课堂”,会观察同行如何以“小展品”做好“大科普”,“例如有趣的标本就很能吸引人”。

image.png

在她的对面,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正展出众多植物标本、种子标本、木材标本以及自育的兜兰新品种COP15兜兰、大湾区兜兰、玉莹兜兰等活体植物。人们还通过体视显微镜,直接观察采集自热带珊瑚岛礁的土壤线虫标本,体验土壤线虫分类学家的科研生活。在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和健康研究院展位,孩子们学习操作显微镜进行微观观察、动手DIY制作口红作为送给妈妈的礼物。

image.png

好的科普活动,不仅让小孩想玩,也会让大人想提问。“兜兰怎么授粉?”“我自己可以帮它分株吗?”研究生刘同学变身“兜兰老师”,耐心地回答“学生们”的问题。“兜兰和其他植物授粉不太一样,人们拿到它的种子也无法自己播种。因为要把种子通过组织培养的方式,或者跟真菌共生的方式才能长出新的植株。”现场学到分株技巧的刘女士直言收获颇丰,“比起网上不知真假的消息,还是现场请教老师更清楚,还能问到细节。”

到晚上,科学节还组织了夜游华南植物园活动,邀请家长小孩一起观察夜间开花的植物和夜间活动的昆虫,探寻夜幕下的科学奥秘。

image.png

让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

据悉,中国科学院科学节是中国科学院自2018年打造的面向社会公众的大型科学嘉年华活动。主场活动设立在北京,今年在广州和武汉分别设置了专场。广州专场活动由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承办。

image.png

为粤港澳大湾区科学教育工作的开展、科学教育平台及资源的整合协同、科普产业化,科学节开展了“科学教育沙龙”,邀请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科技厅、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等省市主管部门领导、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系统单位科学家、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中小学教育专家、以及科普专家及产业工作者参与,共同推动大湾区科学教育领域的实践创新与事业发展。

接下来,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及各科研院所将与广东省委宣传部、教育厅、科技厅、科协、团委等有关部门携手合作,继续推进“科普进校园 湾区百校行”活动,围绕科研设施、科研成果开发系列科普产品,结合重大科学事件、科研成果、社会热点等开展科普活动,向社会公众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方晴 通讯员:李碧秋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维宣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维宣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张映武

@广州日报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
张映武
更多文章
方晴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