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民政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提出“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是支持居家社区养老、增进老年人福祉的重要举措”,并将“加强农村地区老年助餐服务”列入总体要求中,要求采取倾斜性措施支持农村地区扩大服务供给,灵活多样解决农村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
实际上,发展农村地区老年助餐服务并不容易。在大多数偏远农村,老年助餐服务往往因为缺人、缺钱、缺场地而难以实施。不过,在广州市从化区良口镇,有一个藏在流溪河水源保护区深处的村子——北溪村,在缺人、缺钱、缺场地的情况下建立了社区慈善基金,通过“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的方式,最终将原已荒废的村小学改造为长者饭堂,并由村民掌勺,每天为村里老人提供三菜一汤。
这种模式是否能在更多乡村落地?记者针对这一问题,深入北溪村进行采访。
五十多位老人汇集一堂
品尝长者饭堂第一餐
北溪村位于从化区流溪河水源保护区深处,面积约14.5平方公里,由多个分布在山林深处的自然村组成。大多数时候,留守村子的老人们守着各自的家门,干着各自的农活,很少有集体活动、交流和外出赶集。
然而,2023年10月26日上午9时,村子悄然热闹了起来。这一天,一辈子生活在各个自然村的五十多位老人从家门口出发,大约走了三四十分钟的路来到已荒废多年的北溪村小学,一同见证北溪村第一家长者饭堂启动,并品尝长者饭堂“出品”的第一顿午饭。而在饭堂厨房,村民李溪祥等人则当起了厨师,一大早就开始备菜、煮饭、炒菜,用猪肉、鸡肉和青菜等食材烹制足够五六十人吃的三菜一汤。
上午10时的小学操场,已能闻到阵阵饭香。“我住在山上,今天不到九点就已经开始走下来,准备试试这顿饭了!”七十多岁的李姨说,北溪村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剩下的都是老人,这里没有肉菜市场,如果要去镇里买东西,就得走十几公里的山路,老人根本不可能走出去。虽然镇上也有小货车把肉运上来卖,大概每天一次,但她和这里的大多数老人一样,之前一直是自己种菜做饭,种什么吃什么,而且往往都是做一顿吃几顿,剩饭剩菜天天吃。如此将就着过日子,也很难算得上开心。
如今,长者饭堂让老人们对生活有了新盼头。这一天,大家早早来到北溪村小学。待到中午时分,操场上摆起了数张饭桌,有肉、有鸡、有菜,八九位老人围成一桌,有说有笑。“老人们都对长者饭堂很满意。”北溪村村委书记钟寿南说,“一方面,大家吃得比以前更好了,另一方面,长者饭堂也能把大家聚起来,留守的老人们有机会经常见面聊天,不仅可以减少孤独感,而且有什么事也能及时发现。”
各方携手
共建长者饭堂
“第一天,长者饭堂请大家吃大围餐,接下来也将持续陪伴老人们,加上政府以及社区慈善基金的各项补贴,每位老人只需大约5元就能享受一顿午餐。”钟寿南是北溪村村民,2021年开始当村委书记,他说,北溪村是镇里较偏远的村庄之一,全村常住人口280余人,其中老人(60岁以上)占比60%,绝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所以留守老人养老需求突出,其中就包括了吃饭这一刚需,长者饭堂要解决的就是这个大问题。
然而,建这一个长者饭堂同样不容易。此前,在从化区民政局的指导下,广州市从化区深耕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深耕社工”)在从化北部山区/“北五片”村庄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并在北溪村周边其他村庄引入了由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联合爱德基金会等发起的“爸妈食堂”项目,与长者饭堂相似,并在这些村庄培育老年人协会、开辟老人菜园、开展老年学堂、举办社区活动,其中,在仙娘溪村打理“爸妈食堂”和乡村旅社的仙娘溪妇女小组,获得广泛关注。
在北溪村再引入一个“爸妈食堂”就可以了?近年来,深耕社工也开始进入北溪村开展农村社会工作,其负责人廖凤连说,“爸妈食堂是一个公益项目,一期项目结束后和下一期项目开始前会有个间隙期,在北溪村落地很难填补这个服务缺口,因此还是建长者饭堂比较合适,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场地问题。”因为缺少可用场地,北溪村决定将已荒废多年的北溪村小学改建为长者饭堂。
解决了场地问题,随之而来的就是资金问题。2022年,深耕社工和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对接了大参林医药集团来北溪村开展慰问老人的慈善活动。作为大参林员工,黄庆阳对那一次慰问活动印象深刻,“我们从镇上到村里,开车也花了五十多分钟,在现场除了了解到老人的基础医疗健康服务需求外,老人的吃饭问题也是大问题,而且没有集体活动的地方。后来,我回到公司把当地的所见所闻分享给同事,而我们集团也当即决定,支持北溪村建设长者饭堂。”
“在北溪村,中午那一顿饭家里有年轻人还好一点,上午外出工作前把午饭做好,老人家中午热一下就能吃,如果晚回来,可能晚上就吃中午的剩饭。如果没有年轻人,可能他们煮一次,吃几顿。长者饭堂可以解决到整个村的需求,让青壮年放心外出工作,老人家中午也不用说不舍得做饭。”黄庆阳说,“我们也希望透过解决长者们的吃饭问题,减轻当地家庭的负担,让当地青壮年获得更多可支配的劳动时间,为自己增加收入。”
大家一起出点力
实现乡村长者饭堂持续运作
只需要捐一笔硬件改造费用,就能实现乡村长者饭堂的可持续运营吗?在北溪村,问题显得更为复杂。长者饭堂每天都需要采购新鲜食材,但在地处深山的北溪村,要买送到家门口的肉和菜,价格往往更加贵。比如市面上猪肉10元一斤,送到北溪村可能就要15元。此外,由于北溪村各自然村较为分散且偏远,日常也需要人手开展送餐服务,这又是一笔额外的费用。所以光靠村民给一点、政府补一点,长者饭堂也难以长久维持下去。
为了建立更长久的筹资模式和多方参与机制,从化区民政局与大参林医药集团对接,提出了“长者饭堂+社区基金”的合作方案——一方面,大参林通过广东省千禾社区基金会捐赠5万余元,用于北溪村长者饭堂的硬件改造,使之符合获得民政部门相关补贴的标准;另一方面,大参林通过从化区慈善会捐赠2万余元,支持北溪村在从化区慈善会设立北溪村社区基金,由深耕社工协助北溪村建立社区基金管理委员会。
“现在长者饭堂已经办下来了。”廖凤连透露,社区基金目前有七位管委会成员和三位监委会成员,除了村委和社工,还有四位村民,其中两位不常在家,但愿意给社区基金和长者饭堂发展提供建议和支持,另外两位年龄在65岁以上,负责老人就餐时的刷卡和事项通知。廖凤连说,“目前社区基金已开始为长者饭堂筹款,钟寿南书记带头捐了1010元,四十多名村民也跟着捐,写字好看的村民还写了一张红榜,感恩捐款人并希望带动更多人捐款。”
长者饭堂谁来掌勺?北溪村没有从外面请人,而是找到村里的李溪祥和另一位村民。虽然补贴不多,但李溪祥说,自己愿意接下来,是因为这是为大家服务,是在做一件好事。而在廖凤连看来,北溪村的“长者饭堂+社区基金”是农村互助养老的一个良好开端,可延伸出更多养老服务。接下来深耕社工也将在村里组建老年人协会,推动更多留守老人互相照顾、甚至参与村庄建设。不过,也有村民提出,如果各个自然村可以提供简易交通工具,方便老人来往长者饭堂,更容易让大家走出家门聚在一起,“因为各个自然村和长者饭堂之间的距离还是有些远”。
值得关注的是,北溪村的长者饭堂和社区基金,只是从化区民政局与大参林合作推动的试验点之一。2023年以来,从化区民政局与大参林多次沟通、达成共识,在北溪、仙溪、长流三个农村社区建立长者饭堂和社区基金,以爱心企业前期支持为撬动点,以社区基金为持续运作的支撑点,已成为探索长者饭堂持续运作的新模式。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赞、杨欣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刘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