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广州学习沙龙第70期研讨活动在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主题为“‘两个结合’是必由之路和最大法宝”。本次会议是第十五届广州学术季活动之一,由广州市社科联主办,广州市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研究重点基地、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来自广州市社科联、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博士生及媒体记者50多人以“线上+线下”形式参加活动。
广州市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市社科社团党委书记谭晓红在致辞中表示,“两个结合”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理论特质,科学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现实路径和科学规律。历史经验表明,“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和最大法宝。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周宪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吴潜涛以“‘两个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题展开发言。
武汉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项久雨围绕“‘第二个结合’的‘又一次思想解放’意涵”作了主题发言。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主任蒋建农的发言主题是“开放包容与‘两个结合’”。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钟明华以“‘两个结合’与党的创新理论的学理化、体系化”为题展开发言。
华南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教授陈金龙的发言主题是“‘两个结合’的三维阐释”。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建伟在发言中表示,“第二个结合”是互补性和契合性的结合,更加彰显文化发展规律和中华文化主体性。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杨婷的发言主题是“‘两个结合’的历史选择、现实价值与发展使命”。她认为,“两个结合”呈现了历史必然,回应了现实需求,承载着时代的使命。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关锋教授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本次研讨会聚焦于“两个结合”,发言精彩纷呈,抓住了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关键。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杨博 付迎红 通讯员 戴卫春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