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做事总要催?“家长学堂”这三个锦囊帮孩子养成自律好习惯

“为什么别人家孩子吃饭不用催、上学不用催,我家孩子每天非要逼得我吼他不可。”这是很多家长十分头疼的问题。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独立、自律的人,但要做到自律并不容易。


10月20日下午,大石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之“家长学堂”播出第58期节目,围绕“如何培养自律独立的孩子”这个话题,邀请嘉宾与家长们带来一场精彩的分享。



本期特邀嘉宾:广州市番禺区实验小学德育副主任陈瑞霞、三年级级长何洁华、心理老师郭若梅、家委会主席胡婷婷,节目由番禺区实验小学梁宝贤老师主持。



家长困惑:孩子不自律怎么办?


家长经常抱怨自家的孩子,做事情总是拖拖拉拉,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家长在旁边催促,孩子自己本身一点也不着急。嘉宾们分析道,很多家长没意识到,把孩子的责任揽到了自己身上,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另一方面,孩子可能经历了很多嘲讽和打击,一开始可能是因为孩子本身节奏就慢,到了后期父母的催促给了他们太多负面的感受,孩子失去了自律的动力。


陈瑞霞老师分享了因妈妈一句鼓励,哥哥从与弟弟吵架到主动照顾弟弟的转变。她认为,“原因就在于他看到了自己作为哥哥的价值和责任。孩子的自律,都是从自我察觉开始的,当他意识到了自己的价值,认同当下做的事情是正确的,会更容易主动。相反,如果孩子找不到自己的价值,他就会经常产生放弃的念头。所以,我们要重视培养孩子对自我价值的认可。”


陈瑞霞。


三个锦囊帮助孩子养成自律好习惯


节目中集思广益,分享了三个锦囊来帮助孩子养成自律好习惯,包括自律从培养自我价值认可开始、自律的培养需要建立界限感、自律的培养需要以身作则。


1、自律从培养自我价值认可开始


陈瑞霞老师分享了一位有经验家长的陪娃经历,该家长也历过“鸡飞狗跳的日子,家长发现孩子太依赖催她了,索性就什么事都不催孩子了,后来孩子吃到了真正的苦头,也慢慢主动去改变。


“其实,做了父母之后,大家几乎都逃不过为孩子忙里忙外的宿命,忙着忙着,就不自觉地把孩子身上的责任揽了过来。很多孩子散漫、磨蹭,是因为他没有意识到这些事情是自己的责任。当他什么事情都被安排好了,自律的能力就消失了。”何洁华老师说道。


“就像上学这件事,家长能做的是什么呢?准备早餐,送他去学校,中途适时提醒,给予引导和帮助,剩下的责任,应该让孩子自己承担起来。总而言之,想让孩子做事自律,父母和孩子之间要建立起清晰的界限感,把孩子的责任还给他。”郭若梅老师补充道。


何洁华。


2、自律的培养需要建立界限感


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只要孩子想做成点什么事,都要在心理上经历克制,与意志力做长期斗争。自律对孩子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陈瑞霞老师认为,“在培养自律早期,父母的作用举足轻重。”


家长胡婷婷说道,“很多父母认为,孩子的自律性是大人‘逼’出来的,然而这种‘他律’对孩子影响并不会很长久,一旦离开了来自大人的压力,很多孩子就会恢复原样。自律的本质是自我控制,我们只能在后面轻轻推,如果逼得太紧反而得不偿失。我认为自律不是被‘逼’出来的,而是父母长期陪出来的。


胡婷婷。


3、自律的培养需要以身作则


高质量的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家长具体可以怎么做呢?家长胡婷婷女士分享了几点经验:


第一:陪伴,伴随鼓励。想让孩子持久的坚持,“精神奖励”必不可少。一个眼神的肯定,一个满意的微笑,一句真诚的赞美,或是陪孩子看一场电影,来一场郊外野餐以及完成一个小心愿,都能够激发孩子的自信,让孩子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些精神力量能够激发孩子持久地做下去。


第二:陪伴,需要指引方向,分解“目标”。大目标很容易让孩子望而生畏,止步不前。所以,尝试着把大目标拆解成阶段小目标,小目标再细化到每天具体做什么。然后提醒孩子一点一点去完成,过程做好了,结果就会水到渠成。


另外,家长的陪伴,还得注意让孩子体验“自然后果”,父母嘴上说无数次后果,不如让孩子亲身体验一次,让孩子从实践中,学会自我控制的能力。


郭若梅。


郭若梅老师补充了一点:陪伴,需要以身作则,换位思考。我们希望培养出自律勤奋的孩子,父母就得克服自己的懒散,用心陪伴孩子。不然,大人的懒散会直接影响孩子,比如想让孩子远离手机,自己却放不下手机;想让孩子多看看书,自己从不看书;想让孩子多运动,自己爱宅在家里……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看到这样散漫的父母,孩子会怎么想呢?如果父母无法管住自己,更不要指望孩子能自律。改变孩子最大的一股力量,从来都不是说教,而是父母的实际行动。作为父母,陪着孩子一起进步,更容易教育出自律主动的孩子。


何洁华老师也补充了一点,培养孩子的自律,要尽早。3-6岁是孩子规则意识和早期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这个时期,我们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养成最基础的生活习惯,比如按时吃饭、早睡早起、有限制地使用电子产品、玩完的玩具自己收拾好等等。孩子一旦通过习惯适应了这种克制,慢慢就会内化成自律,后面的路才好走。


梁宝贤。


主持人梁宝贤老师总结道,通过建立明确的规则和期望、给予孩子自主权、建立奖励和惩罚机制以及以身作则等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自律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需要耐心、细心地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积极引导他们走出困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成为一个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家长观后感言(节选):


大石河村小学陈贝怡家长:观看完这期节目,我认为如何保护孩子,培养一个独立自主的孩子是我们大家不断思考、摸索的一项长期工作。首先鼓励孩子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引导他们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去做。其次,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能够自主发表的环境,多点认同,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最后,我们需要自我反思和反省,反思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否过于掌控,是否过于压抑孩子的自主性,也需要反省自己的期望与孩子的实际表现是否一致,是否有些过高。总的来说,培养独立自主的孩子需要我们耐心、细心、以及不间断的引导。


番禺区实验小学陈墨垚家长:本次节目让我获益匪浅,对于孩子缺乏自制力这事,相信很多家长都深感头痛,但是找不到好的解决方法。通过这次直播,我也学会了一些对应方法,首先要让孩子对做所的事情产生认同,只有理解了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才能不需要家长反复提醒,自愿去完成。其次,相比起监督和口头指导,我们更应该跟孩子一起共同努力,陪伴他们养成良好习惯。


大石河村小学冼子灏家长:作为家长,我们没办法代替孩子做些什么,我们也没办法预知到孩子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时代发展的速度太快,我们能做的其实只是给孩子一些能力,一些让孩子在未来可以拼搏下去的能力,一个独立且自律的孩子,未来才能走向成功。培养孩子自律的过程,也是家长自我成长的过程。


大石新联小学危红骏家长:非常感谢家长学堂给家长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能更好学习了解教育孩子的知识。我从上幼儿园大班就开始跟孩子说小学生活学习多么美好;从他开始会背第一首古诗开始,我们都会给他大大的鼓励,孩子也非常开心,并且会主动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我作为孩子的妈妈也要以身作则,有时也想玩手机,但为了给孩子做个好榜样,我自己也买了一些我喜欢看的书,有时我是自己看,大多数时间都是陪着孩子一起看。一开始是我给他读,后来孩子认字慢慢多了起来,就是我读一段他读一段,这样也无形之中培养了亲子关系。


洛溪新城小学欧玥圆妈妈:在陪伴孩子的路上,我们一边学习一边成长,每次学习总能收获一些要点,感谢学校每期分享这么好的学习平台!


【文图记者 马晓惠】

【编辑 陈钰】

@广州日报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