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女儿”宋勤:心怀感恩,用行动诠释“孝”之真谛

宋勤是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街东兴社区一名普通居民,因多年孝敬双亲感动不少邻里街坊。宋勤的父亲年老体衰,母亲则因小儿麻痹症残疾多年,本身身体也不好的她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照顾父母的重担。作为女儿,宋勤侍奉父母体贴入微,为父母洗衣、洗头、整理房间、换洗被褥,让两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安度晚年,用行动诠释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宋勤和父母的合照。


在番禺区市桥街东兴社区,宋勤孝老爱亲的故事家喻户晓。  


在爱的教育下心怀感恩


在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街东兴社区,宋勤孝老爱亲的故事家喻户晓。宋勤本是一名弱女子,却用数十年如一日的行动和坚持,诠释什么是孝道和爱。


宋勤的母亲从小因为小儿麻痹症导致重度残疾,“母亲小时候就患有骨髓炎,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不好,无法治疗,右边大腿被截肢了。”宋勤说,虽然母亲残疾,但她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母亲给她和其他孩子一样的关爱,让她的生活温馨而快乐。“我爸爸那时要下乡,所以很多时候家里只有我和妈妈。有一次我晚上发烧了,是妈妈恳请隔壁好心的伯伯带我去医院看病。”小时候父母对宋勤的好,她一直铭记于心,在爱的教育下她也常怀感恩之心。


宋勤说,因为家庭经济原因,母亲没怎么读过书。后来母亲的姐姐嫁给一名老师,母亲得以学习了几年,学会了读书写字。“我妈妈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她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宋勤说,母亲一生乐观向上,“她2019年去世了,作为一名从小重度残疾的人,她活了90岁。她总是开朗乐观地说自己‘赚了’。”  


照顾患病双亲无微不至


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宋勤却做到“久病床前有孝女”。多年来,她始终无微不至地照顾父母,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家庭的重担。“儿子9岁的时候,我的丈夫就因病去世了。2004年,我搬回家和父母一起住。在那段难熬的日子里,是父母在精神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宋勤说,在其最难熬最灰暗的时候,是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关怀让她走出低谷。父母老了,她自然而然也要为父母付出。


父母身体日渐衰弱,宋勤的生活基本就是家庭、医院、单位三点一线。“有一次我外出了,妈妈摔倒在地,然后父亲去扶她,不小心造成腰椎压缩性骨折,导致两人都要住院,我只能每天医院家里两头跑。”宋勤说。


宋勤日常侍奉父母体贴入微,洗衣、洗头、整理房间、换洗被褥,让两位年过八旬的老人能够安度晚年。由于母亲行动不便,宋勤每天早上五点半就要起床,为母亲翻身、穿衣、洗脚、喂药、喂饭。母亲体型高大,半身不能动弹,她每天给老人翻身、穿衣十分吃力,常常累得浑身疼痛,但她始终毫无怨言。


  宋勤回忆,最难的是母亲临终前的几个月,那时父亲已经有些老年痴呆,“当时母亲住院,医院说最少要有一名家属24小时陪护,所以我要留在医院,家里就是我儿子帮忙照顾外公。” 令宋勤欣慰的是,儿子从小也十分孝顺。在外婆最后的那段日子里,儿子辞职在家帮忙照顾外公,直到外婆去世,儿子才重新去找工作。2020年,宋勤92岁的父亲也离开人世。


关心邻里身体力行传孝道


宋勤不仅自己敬老爱老,她还经常用自己的经历教育后辈:“父母岁数大了,他们经历的困难数不胜数,为养育子女辛苦半生。是他们给予我们生命,抚养我们成人;是他们带我们步入社会,教我们怎样做人。不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人人都要有一颗善良的孝敬父母的心,良知不仅仅存在于心里,更重要的是落实在行动上。照顾好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对于社区里的老人,宋勤也特别关心。谁家的老人有困难,她都尽力帮忙。她常常为附近的孤寡老人送衣物、搞卫生,街坊邻里无不称赞。“每个人年老后都可能需要别人的帮助,因此大家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这些老街坊。”宋勤说。


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朴实无华的宋勤为父母、为家庭付出了很多,但在她看来,“小时候父母对我好,我长大了也要无条件地为他们付出,这就是家庭和亲情的意义。”正是这种信念,让她数十年如一日为家人付出,用爱书写孝老敬老的感人故事。


【信息时报记者 李丹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广州日报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