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试试中医药调护

40岁的张先生前段时间因工作压力大,反复心悸,特别是在情绪激动时症状更明显加重,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他来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找任培华教授求助。

经过详细问诊,任培华教授得知他除了心悸还时有胸闷,口干口苦,烦躁易怒,睡眠多梦,结合他的舌苔脉相,诊断为心悸病,主要因痰热扰心所致,于是给他开了清热化痰、安神定悸的方子。服用一两周后,张先生心悸明显缓解了,睡眠也改善了。


“心律失常属于中医‘心悸病’的范畴。”任培华教授解释说,中医认为心悸主要与心脏的气血阴阳亏虚或心血瘀阻等导致心失所养、心神不宁,不同证型的人群可使用不同的中医药调护来改善,比如:

1. 气血两虚

临床表现为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纳呆食少,腹胀便溏,舌淡红,脉细弱;

治则:健脾益气,养血安神;

常用药物:黄芪、当归等,黄芪甘温,具有健脾补中,益气升阳的作用。当归甘辛温,具有补养心血,活血通经的功效。

2. 心阴亏耗

临床表现: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则:滋养心阴;

常用药物:生地黄、麦冬等,生地黄味甘性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作用。麦冬味甘性寒,具有润肺养阴,清心除烦的作用,可以抗心律失常。

3. 心阳不振

临床表现:心悸不安,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迟缓无力;

治则:温振心阳;

常用药物:红参、桂枝,红参甘温,可大补元气,温补心阳;桂枝辛温,具有温经通脉,化气助阳的作用。

4. 心血瘀阻

临床表现:心悸,胸闷不适,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治则:活血化瘀;

常用药物:丹参、田七,丹参味苦微寒,具有活血祛瘀,清心除烦的作用;田七甘微苦,性温,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

5. 君相火盛

临床表现:心悸时作,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则:清热泻火;

常用药物:黄连、黄芩、苦参等,黄连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黄连的主要成分小檗碱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室性及房性心律失常有效,有广泛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6. 心神不安

临床表现: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惊醒,苔薄白,脉细;

治则:安神定悸;

常用药物:酸枣仁、龙骨、牡蛎、夜交藤等,酸枣仁酸甘性平,具有补肝养血,宁心安神的作用。

任培华教授提醒,中医药调护心律失常,关键在于辨证施治。有需要的街坊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找专业中医师详细问询,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遣方开药,以达到更好的调护效果。

医学指导/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任培华教授
图、文字整理/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茹志娜、韩文青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吴婉虹

@广州日报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
翁淑贤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