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下午,广东省首届优秀医药成果发布暨转化签约大会在广州召开,公布全省首批33项优秀医药成果,10项优秀成果与转化合作企业签约。通过推动优秀医药成果与产业基金、生物医药企业精准对接,广东正在力推医药创新成果转化跑出“加速度”,推动更多临床科研成果从“实验场”走向“应用场”。
全省已成功转化84项医药创新成果
近年来,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迅猛,是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正在成为政府布局的重点和国际竞争的焦点。广东省将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作为全省战略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部署。
近年来,广东在推动医药科技协同创新上不断开展新实践。
2022年,省卫生健康委与粤科金融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依托省医学会搭建研发、转化、生产全要素的广东医学创新与转化平台,建立临床研究成果转化库,搭建起医疗卫生机构与生物医药企业之间的桥梁,构建“政、医、研、企、资”协调创新转化机制。
今年,省卫生健康委、省科技厅等10个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提升高水平医院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能力试点工作的通知》,推动试点医院享受高校、科研院所同等科技创新政策,推动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通过5年时间,产生一批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考验成果,转化一批满足群众健康需求、有市场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品,试点医院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能力进入全国前列。
在医药科技协同创新机制的推动下,广东省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呈现跨界融合、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高端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现代中医药、精准医疗等多个产业细分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在攻克多项威胁群众健康的疑难杂症,突破药品和医疗器械“卡脖子”难题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据统计,在广东医学创新与转化平台的推动下,行业协会、生物医药企业、金融投资机构共同筛选有潜力、有市场的研究成果,目前全省已成功转化84个项目。比如本省自主研发全球首款5.0T人体全身磁共振仪并实现量产,惠及人民群众。
首届33项优秀医药成果出自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
近年来,广东以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持续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和高端人才布局建设。
据介绍,全省布局建设了50家高水平医院,实现21个地市高水平医院全覆盖;建设了5个国际医学中心,6个国家级、90个省级医学类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24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6个P3实验室,“十四五”规划新增建设8个P3和1个P4实验室,高水平医院培养和引进一大批高层次人才。
同时,广东发挥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医学科技创新“策源地、验证场、成果库和推广点”的作用,在全国率先开展医疗卫生机构临床研究规范管理试点,设立全省临床研究质量控制中心、医学伦理质量控制中心、临床医学科学大数据中心,推动在国家备案的临床研究项目达到2.7万余项,数量居全国第一。积极融入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强化“省市合作”,在佛山市布局建设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与转化中心,打造一站式创新转化平台。
为进一步加强优秀医药成果转化示范推广,近期广东省面向全省50家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征集了115项医学研究成果,实地走访各大医院,最终遴选出33项,每个项目均具有较高的临床科研价值以及优秀的转化潜力。
大会现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晓顺教授团队的“无缺血”器官移植的发明与临床应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邹小兵教授团队的基于多模态行为信号分析的孤独症辅助诊断系统等10个项目现场与合作企业签约转化。
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需求,不断完善医学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集聚驱动创新要素,发挥好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各自的优势和作用,打造“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推广应用”良性发展链条,推动更多临床科研成果从“实验场”走向“应用场”。
部分优秀成果
自主研发5G远程手术机器人系统示意图
智能眼科微创手术机器人:
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团队联合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黄凯教授团队、广州市微眸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多家医、研、产机构联合攻关、自主研发的“5G远程高精眼科手术机器人”,结构紧凑灵巧,关键部件——独特的串并联构型手术机械臂结构,可实现微米级精度的远程运动中心控制和末端重复定位;能模拟和替代人手操作,过滤人手震颤和抖动,并通过5G远程通信技术实现跨时空限制的高精度手术操作。机器人已成功实现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及海南省的跨陆、跨海微米级眼科手术,术后观察表明效果安全稳定。机器人应用拓展后,可协助眼科医生攻坚各类更先进的眼科手术。
邹小兵教授
孤独症辅助诊断系统:
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邹小兵教授团队研究开发的荧惑孤独症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通过观察儿童在多种虚拟场景中的自由玩耍和特定行为范式,包括人物检测、实例分割、动作识别、身体姿态估计、手势识别、表情识别、语音识别等,可对18-30个月(1岁半到2岁半)的儿童进行孤独症的辅助诊断。系统已经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进行了临床验证,与有丰富经验的医生做出的诊断结论相比,其诊断符合率达到了88%,有望为我国各级医院医生开展孤独症诊断干预提供一个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辅助医疗仪器和设备。
以1类新药SK08为代表的从肠道共生菌到活体生物药的转化与研制: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智发朝教授团队主持研发的自主创新1类活体生物药SK08(脆弱拟杆菌活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已进入Ⅲ期临床实验,这是全球首个基于脆弱拟杆菌开发的活体生物药,也是中国首个进入临床阶段、首个进入Ⅲ期临床的创新活体生物药。SK08已获批多个适应证的临床许可,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肿瘤,有望成为国内首个上市的活体生物药。团队在脆弱拟杆菌的转化研究领域居世界领跑水平,尽快实现商业化,将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粤卫信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