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给广东10地市提的建议,你为哪个点赞?

上周,102名全国人大代表围绕科创人才培养和制造业发展两大主题,分赴我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韶关、汕尾、东莞、中山、清远、揭阳等10个地市开展专题调研。

听建议、找问题、出对策……不少代表给当地提出了发展建议。

广州:把科研机构打造成科普基地,向中小学生开放

代表们实地考察了广州实验室、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南沙国际人才港的人才高地建设情况。

在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调研后,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实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全汉炎建议,应建立起一套联合不同教育层次和类型的培养机制。“比如我们调研的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可以考虑打造为向中小学生开放的科普基地,让学生们有机会和科研人员面对面交流,这很有可能在孩子心中埋下深耕科技创新领域的种子。”

深圳:完善科研组织体系和人才评价体系

在深圳,代表们实地调研了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学等地。

近年来,深圳不断完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体系,2022年深圳新增全职院士17人,增至94人,高层次人才累计超2.4万人。

调研中,代表们高度肯定了深圳在科技、教育、人才等领域取得的成绩,也提出要抓住用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重大机遇,创新用人机制,完善科研组织体系和人才评价体系,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珠海:发挥连通港澳优势,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调研组先后前往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珠海技师学院等地开展实地调研。

代表们表示,珠海地处“一国两制”的交汇点、连通港澳的大通道,着力推动珠澳人才机制体制联通贯通融通,引导高端人才、创新资源向澳珠极点集聚转化,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他们期待,珠海在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培养优秀人才的家国情怀等方面有更多新探索、新作为。

佛山:推动科研院所与企业更高效互动

代表们实地调研了季华实验室、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广东省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伊之密股份有限公司、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等地。截至目前,佛山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超240万人,其中领军人才414名、博士人才近7000名、专技人才约50万名(含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2.5万名)、技能人才达125万名(含高技能人才38万名)。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徐延铭认为,通过此次调研,他了解到佛山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打造科技创新人才梯队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他期待,佛山继续推动科研院所研究与企业实际需要实现更高效互动、打造更完善的职业资格认定体系。

韶关: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抓好重大项目落地建设

在华韶数据谷、中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南装备园、广东金志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兴装备(韶关)有限公司等地调研后,代表们表示,韶关要立足发展优势,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大科技、人才等资源引育力度和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培育产业新生态。要充分发挥莞韶对口帮扶机制和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优势,吸引更多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项目落地。要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狠抓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抓好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深化区域经济合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汕尾:依托龙头企业精准招商,优化营商环境

代表们先后前往汕尾比亚迪红草工业园、汕尾天贸新能源科技产业园、海丰县星际动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地调研。截至目前,汕尾现有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276家。今年1-7月,实现增加值69.69亿元;实现工业投资190.51亿元,同比增长2.1%;实现工业技改投资30.57亿元,同比增长17.8%;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77.24亿元,同比增长13.2%。

在调研过程中有代表建议,要持续巩固提升优势企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依托龙头企业精准招商,优化营商环境,全力保障各类生产要素,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东莞:加大重大科学装置、高水平实验室建设力度

代表们实地调研了滨海湾展示中心、滨海湾·科兴科学园、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东莞先知大数据有限公司等地。截至2022年底,东莞共有各类人才平台1500多个,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68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1家。

代表们提出,东莞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大重大科学装置、高水平实验室建设力度,引进培养高水平人才,进一步提供多层次、多渠道、大力度的人才服务保障。

中山:畅通技能人才学历和职称提升通道

调研组一行先后到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中山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华帝股份有限公司、小榄镇永宁村产业孵化项目、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等地调研。

代表们认为,中山近年来坚持产业转型和人才服务“两手抓”,“腾笼筑巢”和“招才引智”并举,举全市之力做实产业升级和人才强市等诸多打基础、利长远工作,并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持续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生态。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黄埔港务分公司安全环保部经理助理周冲表示,接下来他计划结合在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等地的调研收获,进一步细化自己的建议,继续呼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筹办技工院校,并进一步畅通青年技能人才的学历和职称提升通道。

清远:精准补链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代表们先后到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广清产业园、广州北·中大时尚科技城、清远先导材料有限公司、广汇国际钟表产业城、广佛产业园等地调研。近年来,清远制造业增加值从2017年的377.8亿元提升至2022年的576.9亿元,年均增长8.8%。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固德塞尔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汤依伟在清远生活工作快7年。“目前我市的产业集聚效应还不强。”他建议,清远要加大力度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引进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上下游产业链,做到精准补链,进一步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在人才招引方面,要充分发挥省职教城优势,出台相关政策,让高技能人才留得住、用得好,为清远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

揭阳: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代表们先后调研广东蓝水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国家电投集团揭阳前詹风电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石化分公司、广东创时尚智能股份有限公司等地。

代表指出,希望继续做好产业规划,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招商引资,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吸引并留住人才;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加大力度培育小升规、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产业根基,壮大实体经济,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记者 姚瑶 陈嵘伟 见习记者 陈子阳

来源:南方+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张映武

@广州日报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
张映武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