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交流,讲述“坚持”与“坚定”

对抗癌症,无法速战速决,需要持久努力。抗癌路上,需要患者坚持、勇敢,也需要医生共情、关怀。日前,一场以“舒心可依”为题的医患对话与交流活动在广州举行,抗癌专家、患者、患者家属共同探讨抗癌路上的疑问及困惑,相互传递信心与力量。

患者讲述:坚持,迎来新希望

来自广东东莞的李阿姨(化名)确诊肺癌已有两年半。她坦言,无论是疾病本身的折磨,还是严重的不良反应,无数次让她产生过放弃治疗的念头。转机发生在2021年5月12日,“我永远记得这个日子,那天我找对了医生”,李阿姨说,她辗转找到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肺肿瘤专家林心情教授。经过医生仔细地检查、诊断,李阿姨开始尝试化疗与免疫治疗相结合的联合方案。“治疗一开展,就能感受到精力回升,用药不良反应也一点一点逐步减轻”,很快,她可以正常吃饭了,体重也恢复了,家人说“整个人看着有精神、有气色”。李阿姨的治疗坚持至今,情况不断好转中。她说:“是家人、医生坚定的陪伴,让我有了足够的信心,长长久久地走下去!”

另一位年轻患者小云,2017年9月确诊,至今与癌症斗争足足6年。为了争取生机、恢复健康,她做过很多努力:手术切除,术后复发;再次手术切除,再次复发;还有靶向治疗……让她濒临崩溃的是,治疗效果不如理想。直到2019年7月,小云来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微创介入科主任朱康顺教授的门诊,接受了介入治疗与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案,“我真的非常幸运,治疗效果很显著,肿瘤缩小了,淋巴结及肺部转移也消失了,病情受控,整个人状态大大好转,体重增加了20斤。”小云说,那时她深感被希望之光环绕,对“更好地活下来”有了信心。

医生交流:坚定,相互支持迎新生

两位患者的“掏心窝”讲述,让交流活动的参加者为之动容。“肿瘤患者治疗面临很多压力,我们当医生的,要帮助患者坚定信心,争取抗癌路上的医患相互支持。”朱康顺教授说。

朱康顺教授介绍,肿瘤患者在抗癌过程中,首先要面对的是心理压力。患者对于癌症这一严重疾病会产生强烈的恐惧、不安、焦虑,哪怕患者已经详细了解所患的恶性肿瘤是什么、有哪些治疗办法、需要如何一步一步地治疗,哪怕患者的心理承受力不错,也需要1周~2周来摆正心态,勇敢面对。其次要面对生理上的压力,开始治疗后,可发生疼痛、恶心、疲劳等等一系列不良反应,生活质量下降,如果治疗效果不理解,患者的信心更受打击。还有一项压力不容忽视——经济压力,恶性肿瘤治疗通常需要不菲的医疗花费,甚至会影响到治疗方案选择与坚持。

“有治疗办法,有药用,用得上药,能报销,是医生与患者共同期盼。”朱康顺教授说。以免疫治疗药物PD-1为例,这称得上在肿瘤治疗领域产生颠覆性影响的药物,有些患者,肝癌晚期发生血管癌栓、肺部转移,在介入治疗联合靶向药物基础上加上注射使用PD-1药物,甚至能让转移病灶消失,难怪曾被称为“神药”。PD-1在我国上市5年,早期进口药昂贵,后来多款我们自主研发的PD-1抑制剂问世,疗效优异;国产PD-1抑制剂可及性高,配合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保障政策,极大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更多各癌种患者能用得上免疫治疗。

对于李阿姨说“有信心长长久久地走下去”,林心情教授认为,这诠释了肿瘤并不可怕,鼓励着患者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接受科学合理的治疗,保持良好心态,重获新生。

与癌症对抗,不仅治疗重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与生活方式也很重要。林心情教授解释说,合理的、良好的饮食与生活方式,可帮助患者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减轻治疗副作用,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他鼓励患者走出家门,回归社会,与亲朋好友多交流,分享感受,放松心情,减轻压力,“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林心情教授认为,所有的对话与交流,让光来得更快、更明亮。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雪华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伍仞

@广州日报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
何雪华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