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围网密布 而今红树林万亩连绵

 当前,广东全面推进红树林保护修复,着力打造4个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广东省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规划》提出今年广东要营造红树林2043.51公顷,修复现有红树林1045.04公顷。至2025年,全省将营造红树林5500公顷,修复红树林2500公顷。

 惠州市惠东县是广东省4个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之一。近几年来,红树林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正逐步转变为经济价值,惠东县人工种植红树林已达近8000亩,加上原有的自然红树林,面积已近万亩,在全省处在前列。在营造和修复红树林过程中,当地有哪些做法和经验?近日记者前往当地调研采访。

退围还湿见成效

新造红树林内鸥鹭起舞

 在惠东县范和湾,一片片人工营造的滩涂上已经出现连绵两公里的红树林。深褐色的土壤上,一棵棵红树林小苗长势良好,退潮时分,滩涂上的海水褪去,露出很多小螃蟹、小跳跳鱼的身影,吸引各种鸟类前来觅食。

惠东红树林湿地

 “这片红树林大约1600亩,是我们在2019年全新开始承接营造的。”当地一家种植红树林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从2013年起就在惠东种植红树林,十几年来累计已营造3000多亩红树林。该负责人介绍,种植1亩红树林加上后期两年的维护,成本大概需要2万多左右。

 在惠东县考洲洋的好招楼湿地公园里,红树林已长得很茂密,公园一侧还在营造新的红树林。茂密的丛林内,很多鸟类栖息筑巢,它们时而飞旋在空中,时而靠近水边觅食。

 实际上,就在10年前,这里还是围网遍布的景象,当地渔民在这里养殖生蚝等水产品,多年来高强度的水产养殖和生活污水排入,让当地水质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而今退围还湿后,湿地公园的生态价值正得到体现,记者看到,湿地公园内不时有小艇带着游人穿梭,观赏红树林美景。

 而在位于考洲洋上盐洲岛的惠东湿地公园内,登临观景台,眼下的红树林已经非常茂盛,成群的鸥鹭飞舞,远处波光粼粼,时有船只往来,一派欣欣向荣景致。

助渔民转产

为子孙后代留下好的生态

 谈到惠东县万亩级红树林建设情况,当地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惠东县海域面积有32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18.3公里1/3以上属于淤泥质岸线,非常适合营造红树林,而考洲洋基本全是淤泥质岸线,更是红树林生长的天然港湾。

 提出营造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后,当地先开始筹备调研花了两年时间对考洲洋内的围网养殖和捕捞设施进行清拆沿岸200米范围内不能进行养殖。考洲洋总面积28.6平方公里,清拆的海域面积将近20平方公里,涉及数千户渔民。清退完成后为红树林种植腾挪出了空间。与此同时,当地还编写了考洲洋地区的总体发展规划,又在基础上编了红树林的种植规划。
来红树林湿地走访的游客

 “我们刚开始做工作其实是比较困难,但县委、县政府决心很大,一户一户地渔民的思想工作一方面帮他们提高技能、转产转业,另一方面告诉他们要为子孙后代留下好的生态,好生态也能带动经济价值,最终这项工作推动下去。”该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原先,考洲洋因为长年搞围网养殖,海水腥臭难闻,如今随着生态好转,周围的民宿越来越多,游客数量增长明显,原先的渔民“摇身一变”成了导游、民宿店主、农家乐老板,开着船带着游客下海观光。“动多少嘴皮子,都不及老百姓实实在在获益,我们最终还是要让群众实实在在地有获得感。”

 据悉,惠东县为了保护红树林,还专门成立管理机构对红树林湿地进行保护,目的就是一定要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资源。

3年养护通过成活率验收

获全国首个建设用地奖励指标

       成功营造红树林,也正让惠东当地获益。

 随着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编制的《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下发,惠东又开始新一批的红树林营造项目。

 记者了解到,当地一个红树林营造项目从2019年启动,其中一部分红树林经过验收通过后,已拿到全国建设用地指标奖励。“现在根据相关规定,红树林营造项目和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相挂钩,成功营造1亩红树林并经过验收,就能获得0.5亩建设用地指标奖励。”一位当地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广东省已出台相关红树林造林技术指南,规定了相关验收标准。“目前红树林的营造至少需要3年,种植1年,管护2年,到第3年,红树林的成活率75%以上才能达到验收标准,通过验收后,政府就可以获得建设用地指标。”

 “营造1亩红树林,政府投入几万元,而出让1亩建设用地,按目前的价值,政府能获得数十万元土地出让金收入。”当地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地方建设用地和红树林挂钩,地方政府将更加有动力于营造红树林,因为不仅获得生态效益,将来也能得到财政上的收入

 红树林生长在潮间带,深受潮汐影响,涨潮时泡在海水中,退潮时露出水面。一位企业负责人介绍,人工营造红树林,占成本最高的是淤泥堆填。“淤泥堆到一定高度才能进行红树林种植,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把海泥抽到岸边,对施工设备要求比较高。”
惠东正积极营造红树林

 而有关红树林植物的病虫害以及海洋浒苔的爆发,目前仍是影响造林成功率的重要因素。“我们曾种植过一种红树林本土品种秋茄,但这个品种不耐病虫害,需要补种其他树种;另外,海洋浒苔对生长期的红树林幼苗杀伤力大,这也是红树林造林面临的难题。”惠东县自然资源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专家建议:

打造红树林种质资源圃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彭逸生早在2011年就对惠东县考洲洋地区进行了调查,此后也曾多次造访。关于浒苔的情况,他在今年1月和4月都来进行过调查,当时就发现新种的小苗很多会被浒苔带倒。“对浒苔的防治,目前还没有特别好的办法。浒苔生长和休眠的地方主要在养殖筏架上,但并不是每个富营养化的海域都会爆发浒苔,关键是周围的养殖筏架比较多,浒苔会在那里存留过冬,待第二年温度一回升就会爆发。按照北方防治浒苔的经验,如青岛的主要做法是把海上的养殖筏架拆掉。对广东来说,未来减少这些设施,将有助于控制浒苔爆发。”

 彭逸生还建议,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对一部分外来树种进行控制,“目前这些外来树种不是我们的目标树种,但有的体量比较大,这会影响本土红树林品种的生境。”

 此外他表示,考洲洋有很多本土珍稀红树林物种如榄李、木榄、秋茄、白骨壤、红海榄桐花等,建议后续应把考洲洋地区打造成中国天然分布红树林资源的种质资源圃。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武威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武威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武威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凌跃






@广州日报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