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龙“钻”出农业创新路!梅州大埔首个广地龙养殖基地落户茶阳镇

记者今天从广州市派驻大埔县茶阳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了解到,梅州市大埔县首个广地龙养殖基地——梅州市地之龙种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基地于近日正式启用并开始投苗育种。据悉,该基地是在大埔县茶阳镇长兴村的撂荒地上开辟而成,目前基地已完成下种育苗30余亩,预计今年内养殖面积将达到70亩,明年总面积将达到160亩。而仅仅在几个月前,这里还是杂草丛生、撂荒了几十年的山田。

△大埔县茶阳镇建立全县首个广地龙养殖基地

8月16日,广州对口帮扶协作梅州指挥部副指挥长,广东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林满山到茶阳镇广地龙养殖基地调研,并对广地龙项目“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给予了肯定。他希望广地龙项目能够尽快取得实效,做大做强并加以推广。

△林满山(左一)到茶阳镇广地龙养殖基地开展调研

工作队积极发动,乡贤花甲之年返乡创业

8月18日傍晚,茶阳镇长兴村深山里一片开垦好的田地上,众多工作人员在忙碌地把数以万计的广地龙(蚯蚓)种苗投到泥土里。一位年过花甲、精神矍铄的长者蹲在田垄间,正聚精会神地投放着广地龙种苗……他就是广地龙养殖基地负责人,从广州回乡创业的长兴村乡贤谢有奎。

“非常感谢广州市派驻大埔县茶阳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积极推介和牵线,让我下定决心要进入广地龙产业。”谢有奎在现场告诉记者,“我今年六十多岁了,但为了把村里的荒地利用起来、带动村民致富,还是决定重新出发,大力发展广地龙这个全新的产业……”

据介绍,2021年以来,广州市派驻茶阳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针对大埔县茶阳镇“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实际情况,充分深入调研,因地制宜,努力探索围绕统筹利用撂荒地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的路径。2022年下半年,经多方考察论证,茶阳镇工作队了解到广地龙是我国制药产业中一味重要的中药材,其用途广泛,药用价值高,随即与镇委镇政府共同研究,计划将茶阳镇长兴村作为试点,利用撂荒地复耕复种机遇,探索发展广地龙养殖项目。

△广州派驻茶阳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开展广地龙项目调研

2023年初,茶阳镇工作队积极向在广州的长兴村乡贤谢有奎推荐广地龙项目,鼓励其回乡投资创业,并联系梅县区白渡镇的广地龙养殖户提供养殖技术支援。为了促成广地龙项目落地大埔县茶阳镇,茶阳镇工作队全程参与,队长黄志华亲自陪同谢有奎赴英德、从化、梅县、蕉岭等地的养殖基地,珠海的药业公司等进行考察,深入调研广地龙的养殖、深加工与市场前景,工作队还为该项目涉及的荒地选取及配套设施、道路的规划施工等提供了全方位协助。

在茶阳镇工作队的全力支持下,谢有奎在花甲之年毅然选择返乡创业,于2023年3月成立注册梅州市地之龙种养殖有限公司,后在茶阳镇委镇政府和长兴村村委的支持下,4月与村集体签约,共集中流转长兴村撂荒地约160亩。

克服困难,探索立体种养模式

万事开头难。今年春天,下定决心发展广地龙项目后,谢有奎放下广州的生意,远离广州的家人,返乡甩开膀子干了起来。他从零开始,组建项目团队,注册公司,张罗开荒、买广地龙种苗、选肥料等具体工作。大部分的时间里,他扎进田间地头,埋头研究土壤和肥料,还和茶阳镇工作队跑了好几个广地龙养殖基地,认真调研学习广地龙养殖涉及的知识和技术,沉心静气探索生态养殖新路。

今年以来,长兴村山沟里的一块块荒田,几个月间被开垦成广地龙养殖地,初具规模。养殖基地还修起了蓄水池,建起工棚,并为完善加工场地和通电通网等做好了准备。今年以来,谢有奎的公司向养殖基地共投入项目资金200余万元。

据谢有奎介绍,养殖基地目前最大的痛点就是道路难走。由于养殖基地位于高山腹地,原有山路在下雨时会变得泥泞,难以通车,需要三五天路面才干。为保证生产车辆出入方便,谢有奎在茶阳镇工作队等帮助下,正在通过多种方式筹集资金,以便对通往养殖基地的路进行硬底化,并进行桥梁加固。目前,已投入资金将近20万元完成部分路段的工程。

按照计划,今年内养殖基地将专注育种,明年才开始收成。据介绍,广地龙养殖周期快,养殖两三个月可以采收一季,一年可收成三次左右,每亩可产广地龙1000公斤,制成干制品约100公斤,按市场广地龙干制品收购价约为每公斤340元,每亩毛利可达到约34000元左右,净利可达到22000元左右。

据介绍,养殖基地后续还将发展“地上+地下”的立体种养模式,在广地龙养殖地上种植四季金银花和佛手等中药材,这样可以利用植被遮挡阳光的同时,又可以利用广地龙的特性发展生态循环产业。此外,养殖基地下一步还计划联合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产学研基地。

造福桑梓,探索“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

在村民心目中,谢有奎一向关心家乡发展,热心公益事业,经常为村里出资出力。这次茶阳镇广地龙养殖基地建立起来后,不仅集约了村里的土地,还向村民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让附近三四十岁的劳动力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有收入。下一步,养殖基地还将发动农户一起来参与广地龙养殖和中草药种植,探索“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走出生态环境好、农民致富快的发展新路径。

△谢有奎在养殖基地投放广地龙种苗

老谢坦言:“我十几岁就在长兴村大山里挑谷干农活,对这里的土地有很深的感情。这次养殖基地所有的工程运作与开发,我们选在了本村的荒田,还想办法动员村民参与工作。我真心希望,通过大家努力,把这荒废了几十年的农田变成宝地。”

广州市派驻大埔县茶阳镇工作队队长黄志华说,“产业发展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杠杆。谢总秉持带动乡村致富的初心,克服重重困难,在家乡建立广地龙生产基地,发展绿色有机循环产业,不仅拓宽村集体收入来源,还让村民实现就业增加收入,对乡村振兴意义重大。我们工作队要用心、用情、用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以促成产业项目做强做大,助力乡村振兴。”

新闻加点料:

“广地龙”是什么?

“广地龙”属于息风止痉药“地龙”的一种,系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的干燥体,为我国常用传统中药材,也是岭南地区道地药材,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其性寒,味咸,归肝、脾、膀胱经,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等功效,常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水肿尿少等。由于广地龙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其在我国中药材市场具有独特的地位。同时,广地龙富含氨基酸、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其体内消化酶系统可改善生态环境,有重要经济价值。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家源 通讯员:黄艺峰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王其琪

@广州日报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
陈家源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