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斷簡化針法,創新設計就是為了鼓勵更多年輕人學習這項非遺手藝,讓更多人更深入地了解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採訪中,李柏亨表示。
近日,廣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暑期社會實踐隊走進南沙區粵港澳青年交流中心「創享灣」,聆聽這位「國潮娃娃」項目創始人——李柏亨的創業故事。
紮根廣州南沙,開啟文化創業
李柏亨從小在中國香港長大,碩士畢業於加拿大皇家大學工商管理專業。2021年,他了解到廣州市南沙區發佈了許多利於港澳青年的創業政策,因此決定在這裡開啟他的創業。
來到南沙後,他首先想到的文化產業,機緣巧合之下,他結識了內地兩位90後兒童服裝設計師,在看過她們的作品之後,李柏亨認為可以將傳統針線手工與之設計相結合,於是他們一拍即合,展開合作。
據李柏亨介紹,在南沙區政府相關部門和青創中心的引薦下,他與南沙一家本地企業建立合作,結合南沙區香雲紗染整非遺技藝,在香雲紗(非遺)文化園一起開展文化創新,合作推出了多款「香雲紗」系列的漢服娃娃。
如今,李柏亨所創建的廣州柏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已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針線手工服飾製作技藝項目的保護單位,公司旗下品牌「大藝裁家」專註於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礎,以不同朝代、人物、故事、場景等為主題,自主創作研發國潮針線手工服飾製作DIY課程及娃娃服飾產品。目前推出的創意文化產品覆蓋3歲幼童到成年人,為他們提供中國針線手工服飾製作啟蒙教育,將中國傳統服裝文化理念融入其中,展現中國歷史衣櫥的獨特魅力。
「深耕」國潮,傳承手藝匠心
當下,服裝自動化生產已是大勢所趨,相較之下,針線手工生產無疑是夾縫求生,傳承發展儼然面臨著更大的阻礙。幼時一家人做針線活的經歷讓李柏亨不捨得讓這項手工技藝失傳,「因為我外婆跟媽媽以前都是工廠裏面做針線手工的女工,她們偶爾會將手工藝品帶回家做,所以我從小也幫她們做一些針線活」。
在積年累月的學習中,李柏亨已熟練掌握了這項「手工活」,並在其中加入自己的設計巧思。齊胸襦裙、雲袖飛揚,正所謂,「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大藝裁家」設計的「國潮娃娃」毫不遜色於西方的「芭比娃娃」。
李柏亨表示,作為非遺「針線手工服飾製作技藝」傳承人,他有責任有義務去保護、傳承好這段手工服裝的「記憶」,讓承載着傳統文化的「國潮娃娃」在機器化生產時代更有溫度。
「國潮娃娃」穿上「香雲紗」
同時,面對機器生產帶來的衝擊,李柏亨嘗試採用質量好的原材料來贏得市場,用於製作服裝的布料也是大有來頭,這便是珠三角地區獨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香雲紗」。
作為中國古老的手工植物染色工藝,香雲紗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香雲紗的製作工藝獨特,在古時,疍家人用純天然的薯莨汁浸泡漁網,使之變得經久耐用。慢慢地,漁網的製作工藝沿用到服裝的染制,慢慢地就形成了一個民間的手工藝。
「我們香雲紗的原材料是採用羅的編織方法,跟我們的漁網編織也是一模一樣的」,李柏亨表示,正因為疍家人的智慧,才有「香雲紗」的出現。此外,香雲紗在除菌和驅蟲方面也有出色的效果,對皮膚有保健作用。因此,選取「香雲紗」作為娃娃服飾的原材料,也更能保障孩子們的健康。
李柏亨的得意之作是一個頭戴斗笠的漁女形象的娃娃。「疍家人是南沙的代表,南沙與香港比較類似,在20世紀都是捕魚來維持生活,但到了現在,疍家服飾已經很少看到了,因此我們特意做了這種衣服,讓孩子們也可以了解到以前南沙漁民的穿着。」這是他們團隊設計「漁女娃娃」的初衷。
談起的品牌未來規劃,李柏亨表示,在文化傳承的過程中時常謹記肩上擔負的使命與責任。「當下,很多工廠從事代工,以至於我們現在穿的衣服大部分都是偏西化的。為此,我們更要做屬於我們自己的新式服裝,在日常生活或是正式場合都可以穿上我們自己設計的服裝。」
「趁年輕,多來內地看一看」
「在廣州南沙,我們港澳青年擁有很好的發展平台和發展機會」,說起在南沙的創業經歷,李柏亨這樣感慨道。繼《南沙方案》頒佈後,「青創十條」新條例出台,聚焦於港澳青年所盼所需,着力解決港澳青年在學業、就業、創業、居住、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實際困難,為港澳青年在南沙大展宏圖提供堅實保障和強力支持。
在李柏亨看來,廣州市是一個有濃厚文化底蘊的城市,而香港則是經濟高度發展的國際化大都市。南沙處於大灣區地理中心,正是逐步將二者的優勢結合起來,給予港澳青年更好地發展。他因為創業,紮根這片熱土,在這裡編織國潮娃娃夢,親歷大灣區的蓬勃發展。
隨着利好政策持續加碼,南沙勢必會迎來新一輪的挑戰與機遇。李柏亨也誠摯地向更多港澳青年發出邀請:「多過來內地看一下!但不僅僅是一兩天,要生活比較長的一段時間,才能發現機遇。只有在真正看過以後,就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東西,應該發展什麼,有什麼機會。」
在未來,李柏亨會堅持用手中的一針一線復活傳統非遺文化,經由粵港澳大灣區走向更加廣闊的國際市場,讓更多人感受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獨特魅力,見證香港青年一代在此間貢獻的力量。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肖桂來 通訊員 廣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暑期社會實踐隊 陳藝穎、陳慶雲、張思容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肖桂來 通訊員 廣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暑期社會實踐隊 陳慶雲、嚴鑫林、陳藝穎、蘇巧韻、宋穎珊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時秀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