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解读!一文看懂广州“民营经济20条”如何落实

本月初,《广州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印发实施,聚焦破解民营经济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提出加大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的20条措施。广州“民营经济20条”直指民营经济核心困局,围绕加大支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法治环境、营造社会氛围4个方面具体举措,推动民营企业获得更多发展空间、投资机会。

干货满满,如何落实?8月11日,广州“民营经济20条”政策解读会邀请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法院、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工商联的相关负责人,对民营经济的关切要点、对措施具体落实方案一一予以回应。

加大支持力度,不仅“活下去”更要“活得好”

瞄准企业融资、市场机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问题瓶颈,广州“民营经济20条”强调,发挥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科技金融、企业信用数据等作用,进一步为民营企业融资增信;支持民间投资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应用场景,切实帮助民营企业获得更多发展空间、投资机会。

支持民间投资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将出台促进民间投资相关政策措施

广州“民营经济20条”明确,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力度,提升民营企业知识产权运营质量,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吴少斌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将持续在四个方面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包括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推行多元互补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规范化风险补偿机制管理,专项资金支持知识产权金融。

据悉,为有效破解质押融资流程慢的难题,广州目前推出“政银企”合作模式、“政银企服”合作模式和风险补偿基金合作模式3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同时,制定《广州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管理办法》,提出年度补助总额最高达5000万元,并落实《广州市知识产权工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对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活动产生的利息、评估费用等予以扶持,对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的主体予以扶持。

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简称“信易贷”)是国家部署的一项重点工作,目的是解决中小微企业因轻资产、缺乏抵押物、政企银信息不对称等导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要推广“信易贷”服务模式。广州“民营经济20条”第四条提出要“加强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助力提高企业融资便利度和获得感。

对此,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邓宏永表示,目前广州“信易贷”平台已注册近70万市场主体,累计促成融资放款1860亿元,已先后研发了“信易越商贷”“餐饮信易贷”“茶商贷”等一系列特色金融产品并取得积极融资成效。广州“信易贷”平台已专门设立了“民营经济专区”,接下来将紧密结合民营企业需求,创新创造性、差异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提升信用支持金融服务民营经济能力水平。

而针对“民营经济20条”中提到的《广州市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参与重点领域建设的指导意见》如何落实,邓宏永表示,从去年3月出台的《广州市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参与重点领域建设的指导意见》,到今年相继成立的广州市产业投资母基金、广州创新投资母基金、广州市基础设施产业基金,在各项政策的带动下,全市民间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民间投资活力进一步激发。2023年上半年,投向基础设施领域的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9.7%,占民间投资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近一倍;投向工业领域的民间投资连续12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下一步,广州将出台促进民间投资相关政策措施,出台广州市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盘活存量资产系列政策,鼓励更多民营企业、社会资本通过发行基础设施REITs、参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基金、产权交易等方式参与盘活基础设施领域存量资产,回收资金用于新的符合政策鼓励方向的项目建设,形成投资良性循环。

同时,从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项目、特许经营项目中遴选一批小而美的项目,通过广东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公开滚动发布,不断加大向民间资本推介力度。“欢迎各位企业家朋友持续关注,把握投资机会。”邓宏永说,广州还将从降成本、促融资、拓渠道、优服务等方面持续优化民间投资营商环境,不断提高民间投资积极性。

支持科技型民营企业发展:鼓励合作银行打造专属科技信贷产品

科技型民营企业一般具有人才资源密集、发展前景好,前期发展资金需求大,并需要技术应用场景落地支持等特点。此次,广州“民营经济20条”有2条措施对科技型的民营企业提出了特别的支持政策,一是发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损失补偿资金池作用,二是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

“一是着力解决‘钱’的问题,帮助民营科技企业‘活下去’;二是着力解决‘能’的问题,激励民营科技企业‘活得好’。”广州市科技局一级调研员(市管)李洪庆在会上表示,广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损失补偿资金池,由市科技局于2015年设立,通过合作银行向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条件的民营企业提供贷款所产生的本金损失进行一定补偿,推动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

目前,已有28家商业银行加入合作阵营,提供授信达1438亿元,已发放科技信贷达840亿元。据悉,广州入库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有1万3千多家(13003家),其中民营企业占比高达99.87%。“科技信贷为11169家科技企业提供了便捷的融资及时雨,其中民营企业占比也高达99.81%。”

接下来,广州将进一步鼓励合作银行为民营科技企业量身订制服务方案,打造专属科技信贷产品,包括引导银行创新评价体系,让科技信贷更“易贷”; 鼓励银行打造专属科技金融产品,让科技信贷成为更“优贷”;优化科技信贷补偿机制,让合作银行更“愿贷”。

人工智能产业是科技型民营企业最为密集的行业之一。作为广州构建人工智能产业“链长制”的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将围绕人工智能的赋能作用,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应用场景建设,推动广州产业链整体实现优化升级。具体措施包括,围绕产业链组织核心技术攻关,面向社会打造应用场景典型,聚焦应用打造创新服务生态。

推进民营企业“四化”转型提升:专项资金将主要投向“四化平台”建设

新赛道要跑得快,数字化转型也是有力引擎。然而,广州市大部分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还处在探索期和起步期。调查数据显示,广州9成制造业企业表示进行“四化”转型是企业内在需求;5成企业处于数字化、智能化的初期阶段,3成多企业处于中期阶段,处于深化融合阶段企业不足10%。

面对不少企业反映的“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问题,广州“民营经济20条”提出,要“推进民营企业‘四化’转型提升”。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黄星耀表示,今年以来广州开展了“四化”平台赋能专项行动,聚焦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提升,成立了“四化”服务基地和制造业“四化”促进联盟,建立了“穗智转”公共服务平台,遴选了86家“四化”赋能重点平台,支持平台企业面向中小企业把脉问诊、开出处方、跟踪治疗,以技术改造等手段支持企业“四化”转型。

家喻户晓的立白是广州民营经济的龙头企业之一。深耕日化行业多年,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裁许晓东深感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2023年3月,立白入围了广州市首批“四化”赋能重点平台名单,带动集团及旗下企业实施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但日化产业的数字化建设每年投资都是以亿元为单位,而投资回收周期基本都要5-10年。”面对高投入,许晓东认为,政府对“四化”转型的支持与引导让民营企业更加坚定自己开展数字化转型的脚步,才能更好发挥自身优势,适应市场需要。

在汽车工业领域,今年7月3日,中国新能源汽车第2000万辆在广汽埃安下线。其汽车产线就来自广州本土民企瑞松科技提供的智能柔性产线。作为一家专注于机器人、机器视觉、工业软件及智能制造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我们通过不断增强智能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帮助更多制造企业实现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数字化能力,解决工业产业数字化问题。”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孙志强认为,“推动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改造和绿色化提升为企业增添了业务发展的动力,通过聚焦重点领域还能够促进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瑞松科技新能源汽车钢铝车身智能焊装产线(受访单位提供)

今年6月,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出台的推进“四化”平台赋能企业提升实施方案,从五个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和不同金额的奖励补助。“未来几年,我们的专项资金将主要投向‘四化平台’建设,支持企业诊断和企业改造,通过资金申报立项的方式支持企业开展评估诊断和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改造。”黄星耀表示,欢迎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和平台积极关注并申报。

优化发展环境,着手梳理完善信用修复流程指引

广州“民营经济20条”强调,要以更完善的服务体系为民营企业经营发展提供更有温度的服务环境。

“我们之前走访调研了1000多家民营企业,发现企业对系统高效的政企沟通和生产性服务生态比较关注。”广州市工商联专职副主席、秘书长熊鹰表示,目前市工商联已推动建成1个市级和10个区级政企沟通服务中心,在此基础上常态化开展涉企政策解读宣传的“读懂日”、政企民面对面交流的“思享日”、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对接的“伙伴日”、聚焦生产性服务的“惠企日”等活动,并继续探索完善机构、规程、载体内容等,助力加快建立广州“民营经济20条”中提出的涉企事务的闭环机制。

依托好镇街商会网格化联系服务民营企业,市工商联将探索在基础好的镇街商会,加强政企联络员队伍建设,通过网格化联系企业,及时发现和反馈企业存在的问题,助力政府部门集中力量解决一些个性化问题。

“民营经济20条”的第11条还提出要完善市场主体信用修复机制,目的是帮助相关企业在纠正失信行为,履行相关义务后,尽快完成信用信息修复,重塑信用形象,便利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实施《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修复管理办法(试行)》,对涉企信用信息修复进行了明确和规范。对于符合修复条件的申请,市发改部门将提高市级初审工作效率,将国家规定的“受理+初审”合计5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完成,便利企业加快修复进程。

“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除了发改部门负责的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外,还涉及市场监管、海关、税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多个部门。”邓宏永表示,“我们正在着手梳理相关部门的修复流程指引,完善后将在信用广州网站公布,方便企业清晰了解相关失信信息的修复路径和修复要求。”

在信用修复机制的细化上,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二级高级法官邓淦华介绍了具体举措。“一直以来,广州法院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对涉案民营企业等市场主体依法规范实施纳入失信名单措施,积极探索建立守信激励和信用修复制度。”

广州“民营经济20条”明确,针对民营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符合法定屏蔽条件的,及时采取屏蔽措施。邓淦华介绍,今年1-7月份,全市两级法院共屏蔽失信名单5410人,缩短期限20人。

广州“民营经济20条”也明确,因融资、招投标等需要,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出具相关证明材料,依法保障民营企业减负焕新。今年,广州中院创建善意文明执行配套文书模板,将《信用修复证明书》、《主动履行证明书》等信用修复措施在全市范围内予以规范落实。今年1-7月,全市法院共发布信用修复证明书13份,主动履行证明书208份。通过施加正向激励的方式,敦促企业形成主动履行的自觉,帮助企业加速恢复正常生产经营。

强化法治环境,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广州市司法局副局长张建山表示,做好促进广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供给,核心是希望解决广州市民营经济发展涉及的要素保障、规范引导、权益保护和创新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广州“民营经济20条”提出,对新业态新行业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规范对民营企业的执法行为,依法实施行政执法减免责清单。

张建山表示,市司法局通过优化监管方式,根据民营经济组织的行业属性、信用情况等实行分类监管,深入推行行政执法减免责清单制度和企业合规免责清单制度,不断完善轻微违法行为容错机制。

自2020年以来,广州在全国率先推行市场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处罚免强制“双免”清单制度。目前,全市各有关单位已累计发布“双免”清单事项449项,涉及市场监管、交通、文化、城管、生态环境等多个执法领域。

吴少斌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将进一步探索优化执法方式,坚持做到积极回应市场主体关切,持续优化信用监管。重点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试点,提高“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精准性、有效性,推进监管执法领域免处罚免强制“双免”模式,完善信用修复机制等多个方面等落实监管要求,对“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企业实施包容审慎监管。

广州“民营经济20条”还强调,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分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熊鹰指出,“在弘扬企业家精神方面,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当前我们弘扬企业家精神主要先集中在提振信心方面。”

她表示,市工商联将为民营企业家创新作好服务保障,既积极助力当前发展转型信心不足的民企平稳发展,又对勇于创新递势增长民企重点支持并联合做好推广示范,以优秀企业提振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信心。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徐雯雯、方晴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燕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燕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赵小满

@广州日报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
赵小满
更多文章